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08359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基本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第一节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一、矿井开拓方式煤炭资源埋藏在山里或地下,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井筒和巷道通达煤层,才能进行 资源的开采。这些井筒和巷道构成矿井开拓系统。这些井筒和主要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 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通常按井筒形式将矿井开拓划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 拓和综合开拓4种方式,如图3-1所示。图3-1矿井开拓系统1 平硐;2立井;3斜井;4斜巷1. 立井开拓立井开拓是指利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 当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开拓方式。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是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

2、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 式。根据井筒位置和开拓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当煤炭 储量较少时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分区式开拓又分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 拓。3. 平硐开拓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采 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和行人等任务, 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当煤层赋存位置在较高的山岭、丘陵、沟谷中 时可采用平硐开拓。4. 综合开拓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 煤层的开拓方式。如

3、立井+斜井、平硐+斜井、立井+平硐以及立井+斜井+平硐等开拓方式。 如果只采用单一的井硐形式开拓井田,可能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或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要应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硐开拓井田。二、矿井生产系统(一)井下生产系统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主要有采煤系统、掘进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 排水系统、动力供应系统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这些系统担负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 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任务,生产系统的畅通和安 全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图3-2矿井主要井巷示意图1 主井;2 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运输石门;5阶段运输大巷;6回风井; 7回风石门;

4、8回风大巷;9采区运输石门;10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11采区下 部车场;12 采区煤仓;13 行人进风巷;14运输上山;15 轨道上山;16 上山绞车房; 17 采区回风石门;18 采区上部车场;19采区中部车场;20区段运输平巷;21 下区 段回风平巷;22 联络巷;23区段回风平巷;24开切眼;25 采煤工作面1采煤系统煤矿生产的中心环节是利用各种采煤方法进行采煤作业。采煤系统包括合理的巷道布置 和适宜的采煤工艺(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如图3-2所示24、252掘进系统掘进系统就是按照井田开采规划的总体部署和采煤设计要求,开掘各种类型的巷道,合 理而有序地开采煤炭资源

5、的准备系统。采掘衔接是矿井生产均衡的重要保证,掘进作业是其 中的重要环节。如图3-2所示213运煤系统:将井下煤炭运输提升到地面的设备设施及井巷布置统称为运煤系统。担负 煤炭运输和提升的重要任务。图3-2所示的煤炭运输线路为:工作面煤炭25-20-14-12 105431。4通风系统:新鲜空气由进风井进入矿井后,经过井下各用风场所,然后从回风井排出 矿井,风流所经过的整个路线及其配套的通风设施称为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 井下生产中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向煤矿井下提供新鲜适宜的空气,并营造一个舒适的气 候环境。图3-2所示的风流线路为:新鲜空气从地面234511 15192025; 污

6、风2317876排出。5. 运料排矸系统:担负井下需要材料、设备和矸石的运输、运送井下人员的系统称为运 料排矸系统,又称为辅助运输系统。图3-2所示的材料和设备的运送线路为:地面23 45911 152325。6排水系统:抽排矿井地下水的系统称为排水系统。它的作用就是将矿井水不断抽排到 地面,防止矿井被淹没,保证人身安全和正常生产。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泵房、水仓、水泵、 管路等设施。采掘工作面涌水,由区段运输平巷、采区上山排到采区下部车场,经运输大巷、 石门等巷道的排水沟,自流到井底车场水仓,由中央水泵房排到地面。7动力供应系统:供电和供应压气的系统统称为动力供应系统。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井下 机械设

7、备提供动力。常用的煤矿供电系统是:地面变电所一井下中央变电所一采区变电所一(移动式变电站)一工作面配电点。煤矿井下除以上主要生产系统外,还有一些辅助系统,如煤矿安全避险系统、灌浆系 统、瓦斯抽排系统、通信系统等,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设施设备保障。(二)工业广场及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是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建筑物、构筑物和井筒位置的场所。工业广场建筑物最主要 的是主井、副井,其他工业建筑的位置取决于主、副井的位置;在工业广场内,有办公楼、 修配厂、绞车房、矿灯房、变电站、电车房、材料库、电工房、油库、煤仓、金属支架厂等 工业建筑和设施;有食堂、宿舍、招待所、医院等民用建筑和生活设施;还有各种管

8、线、轨 道等。工业广场中还包括地面煤炭深加工系统(原煤的筛分、破碎、拣选、地面储装运)、地面 排矸系统和地面管线系统等。第二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一、煤层的形成与赋存特征1. 煤层的形成在成煤的古地质年代,大量的植物死亡后,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 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埋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 用而转变成褐煤;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后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2. 煤层的形态与结构煤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煤层在空间的展布特征,称为煤层形态。根据煤层在空 间的连续情况,可分为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马尾状等煤层形态。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 夹矸

9、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按是否含有夹矸层,常将煤层分为以下2种:(1)简单结构煤层,是指不含夹矸的煤层。(2)复杂结构煤层,是指含有夹矸的煤层。3. 煤层的顶板与底板(1)顶板。正常层序的含煤地层中覆盖在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根据岩层相对于 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如图 3-3所示。在采煤过程中,直接顶是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伪顶是指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由页 岩、碳质页岩组成,不易支护。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 其厚度一般为12 m,多由页岩、泥岩、粉

10、砂岩及少量的石灰岩组成。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且难以垮落的岩层。基本 顶一般只发生缓慢下沉,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垮落一次,其岩 性多为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坚硬岩石。(2)底板。正常层序的含煤地层中赋存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底板。底板可分为直接 底和基本底(又称老底)2种,如图3-3所示。直接底是指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几十厘米至几米左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黏土岩。基本底是指位于直接底或煤层之下较硬岩层,通常为厚层砂岩、石灰岩等。中砂讨直按顶伪顶图3-3煤层的顶板与底板4. 煤层的厚度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

11、矿井开采的技术特点,煤层厚度可大致分为以下3类:(1)薄煤层,是指厚度为1.3 m以下的煤层。(2)中厚煤层,是指厚度为1.33.5 m的煤层。(3)厚煤层,是指厚度为3.5 m以上的煤层。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上把厚度大于8 m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在复杂结构的煤层中,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包括夹矸在内的 全厚度;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夹矸的纯煤厚度。5煤(岩)层的产状煤层产状是指煤层在空间的位置及特征。煤层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倾角,如图3-4 所示。I图3-4煤层产状ab走向线;cd倾向线;ce倾斜线;a煤层倾角;1 煤层层面;2 水平面(1)走向。煤层走向线是指煤层层面与水平面

12、相交的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为 走向。走向代表煤层在水平面中的延伸方向。(2)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由高向低在水平面投影所 指的方向称为倾向。(3)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称为倾角。根据矿井开采技术的特点,煤层按倾角大致可分为4类:近水平煤层,是指倾角 为8以下的煤层。缓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825的煤层。倾斜煤层,是指倾 角为2545。的煤层。急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45。以上的煤层。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煤岩体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发生变化留下的形态或迹象。矿井地质构造包括 井田范围内的褶皱、断层、节理和层间滑动等。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和安全最重要

13、的地质条件,也是岩体失稳的重要地质因素。(一)常见的构造形态1. 褶皱构造岩层或煤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态称为褶皱构造。每一个单独的 弯曲称为褶曲。岩层向上凸起,并且核部是老地层、两侧为新地层者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凹 陷,并且核部是新地层、两侧为老地层者称为向斜,如图3-5所示。图3-5背斜和向斜1背斜;2向斜2. 断裂构造煤(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失去了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断 裂面两侧煤(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裂隙或节理;断裂面两侧煤(岩)层 产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为了描述断层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位置和形态,可用断层要素来表示。断层

14、要素包括断 层面、断层线、上盘、下盘和断距等,如图3-6所示。图3-6断层要素a倾角;ab走向;cd倾向;1断层面;2上盘;3下盘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1)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如图3-7 (a)所示。(2)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如图3-7 (b)所示。图3-7断层分类(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3)平推断层,是指两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如图3-6(c)所示。3. 冲蚀、陷落柱和岩浆侵入(1)冲蚀,是指成煤后水流侵蚀了煤层、顶板甚至底板,而过后又被砂石充填的现象, 又称

15、冲刷带。有的还在煤层内形成包裹体,如图3-8所示。图3-8冲蚀和冲刷包裹体a)冲蚀;(b)冲刷包裹体(2)陷落柱,是指煤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溶蚀和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坍塌现 象。由于坍塌呈圆形或不甚规则的椭圆形柱状体,所以称为“陷落柱”如图3-9所示。陷 落柱内有大小不等的煤块、岩块和其他杂质胶结在一起,不坚硬,有的有积水、瓦斯等。在 水文地质复杂的矿井中,陷落柱常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陷落柱顶板难于管理。图3-9岩溶陷落柱(3)岩浆侵入体。含煤区域内的岩浆活动,无论是侵入、穿插或接触煤层,均可导致 煤层的破坏和煤的变质,有的岩浆岩体还直接破坏煤层顶底板,使顶底板失去均一性,如图 3-10所示。岩浆侵入体的存在,是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安全的地质因素之一。I图3-10煤层受岩浆侵入破坏1顶板;2煤层;3岩浆岩;4底板(二)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1. 褶皱的影响大型背、向斜轴部附近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必须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