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08308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7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1诗歌鉴赏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国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孟弱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孟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爌

2、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

3、月而斥,未竞其用。归半岁,卒。(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B.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C.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D.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

4、此处指明清科举时每三年一次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中选后参加“殿试”,殿试第一的通称状元。B.“闾阎”,原本指里巷的门,后借指平民居住的地方,也借指民间或平民百姓。文中“闾阎隐微”指民间细微的隐情。C.“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廷杖震孟八十”,即在廷堂打震孟八十大板。D.“入阁”,此指“入内阁做事任职”。明初所设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解析明代内阁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震孟嫉恶如仇,敢于直

5、言进谏。魏忠贤把持朝政,贬斥大臣,为非作歹,震孟愤而上疏,请求皇帝打破常规,鼓舞豪杰,了解民情,免受蒙蔽。B.震孟讲学认真,规讽入情入理。他讲君臣之道,皇帝因此释放被拘大臣;讲五子之歌时,皇帝坐姿不端,震孟目视表明态度,让皇帝改正。C.震孟学问造诣高深,为人景仰。他生于世家,精通春秋,皇帝想听人讲解春秋,次辅钱士升就点名上报了他,皇帝对文震孟的讲解很满意。D.震孟坚守道德操守,决不趋炎附势。新入内阁,按例要把名片送给司礼监太监,唯独震孟没有这样做,即使司礼太监叫人传言,他也坚决不去。解析温体仁对文震孟是“隐不举”,钱士升极力举荐,温体仁才不得不上报。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10分)(1)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2)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答案(1)(魏忠贤)说(文震孟)把皇帝比作木偶,不杀了(他)就不能够警示天下,皇帝点头赞成。(2)按照先例,御前讲经没有列入春秋,崇祯皇帝认为春秋有益于治理国家,命(内阁)择人进宫讲解。【参考译文】文震孟,字文起,是待诏大学士文征明曾孙。祖父文彭曾任国子博士,父亲文元发曾任卫辉府同知(知府的副职),皆以名声品行著称。文震孟二十岁乡试中举,十次赴京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获第一,被授翰林院修撰官。当时魏忠贤逐渐把持朝政,多次贬斥大臣。文震孟愤懑难抑,上勤政讲学疏,说:“陛下要改弦更张,激励豪杰

7、奋力进取。陛下拂晓临朝,寒冬盛夏不停息,治政不是不勤奋。但是,鸿胪寺官员引导大臣朝见皇上,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而已。祖宗当年上朝的时候,君臣相对,如同家人父子。皇上向大臣咨访军国大事以及民间细微的隐情,对国政民事了如指掌。奸诈之徒没有地方藏身,左右亲近之人也没有机会蒙蔽。”文震孟把他的奏疏呈上,却被魏忠贤私下扣押隐瞒,没有立即呈报到皇帝那里。某日,皇帝正在看戏,魏忠贤趁机摘取文震孟奏疏中“傀儡登场”的话语,(魏忠贤)说文震孟把皇帝比作木偶,不杀了(他)就不能够警示天下,皇帝点头赞成。一天,给皇上讲经结束,魏忠贤传旨,在廷堂上杖打文震孟八十大板,贬官调往京外。韩爌极力争辩,谏官上奏章直言进谏,皇

8、帝不采纳,文震孟也不去调任之地,恰好这时顾同寅因写诗悼念熊廷弼而犯罪,被有司捕获,波及文震孟,文震孟与他一并被贬斥为平民。崇祯元年,文震孟被以侍读官征召,担任了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庄严端正。当时多位大臣被逮捕入狱,文震孟为崇祯皇帝讲解鲁论(论语在鲁地流传的一种版本),他反复讲解,规劝讽喻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感悟了,马上下旨从狱中释放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一天,文震孟讲经,崇祯皇帝把一只脚搁在膝上(翘二郎腿),正好讲解五子之歌,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时,文震孟用两眼直瞅着崇祯皇帝的脚。崇祯皇帝立即用袖子掩住脚,再慢慢地把脚抽回,放下。按照先例,御前讲经没有列入春秋,崇祯皇帝认为春秋有益于治

9、理国家,命(内阁)择人进宫讲解。文震孟精通春秋,为当时名家,被首辅温体仁嫉恨,隐瞒而不举荐。次辅钱士升直接点名说文震孟,说他可当此任,温体仁无奈,假装吃惊地说:“几乎漏了这个最佳人选!”于是把他的名字列入报给皇上。等到文震孟进宫讲春秋,果然很合崇祯皇帝的心意。崇祯八年七月,崇祯皇帝让文震孟入阁参与朝政。文震孟两次上疏坚决辞谢,崇祯皇帝不允许。按照惯例,阁臣一经任命,就向司礼太监投递名帖,唯独文震孟不这样做。掌管司礼监的太监曹化淳,一向仰慕文震孟,令人辗转表达情意(希望文震孟去司礼监叙话),文震孟最终还是没有去。文震孟刚直方正忠贞耿直,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可惜入阁三个月就被罢免,没有完全发挥他的才

10、能。归家半年,就去世了。二、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南乡子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词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解析意境不同: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答案A6.“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三句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表达词人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而能保持旷达的心境。表现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