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8124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内容: 一、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一)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 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的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

2、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二)操作规范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安全主管报告。5、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三)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

3、,都必须洗手。 4、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6、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8、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四)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4、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预防技术 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1、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2、标本接收 设有接收大量标本的专门的房间或空间。 3、打开包装 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

5、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1、为了避免被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 23mm 并完全封闭,柄的长度应小于6cm 以减小抖动。 2、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弃标本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漏的容器内(如实验室废弃物袋)。 3、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1、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 5m) 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2、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3、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钢笔、铅笔、口香糖

6、。 4、不应在实验室化妆。 5、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 (a) 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锐器。 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7、 5、应当用巴斯德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三、实验室设备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1、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都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发给工作人员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

8、操作时,安全柜就不再能保护操作者。2、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3、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4、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5、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6、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 7、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8、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9、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 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10、工作完成后以及每

9、天下班前,使用消毒液对生物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 11、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 5min。 12、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2、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小个子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4、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旋盖)。 5、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6、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7、空离心桶用蒸馏水或乙醇(异丙醇,70)来平衡。盐

10、溶液或次氯酸盐溶液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8、当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必须小心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满,否则会导致漏液。9、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10、每天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是否有腐蚀或细微裂痕。 11、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12、使用后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11、。 6、刻度对应(Mark-to-mark )移液管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在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9、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10、在打开隔膜封口的瓶子时, 应使用可以使用移液管的工具,而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11、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在实验室内,废弃

12、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紧密相关。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1、锐器:皮下注射针头用后不可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专用一次性锐器盒中按医院内医疗废物处置规程进行处置。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生活垃圾中。 2、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3、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 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均

13、需消毒。消毒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其次为 2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五、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一)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14、和科室安全主管。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1 h 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 24h 内严禁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主管的指导下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三)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然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15、。在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四)火灾和自然灾害 事先告知消防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要安排这些人员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发生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建筑物的潜在危险向当地或国家紧急救助人员提出警告。只有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才能进入这些地区。感染性物质应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内或结实的一次性袋子中。由生物安全人员依据当地的规定决定继续利用或是最终丢弃。 参考文献: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世界卫生组织. 2. 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版) 3. 2004 年 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4. 2004 年卫生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第一版) 5. 2006 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