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08007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一、编制依据我公司依据南安市江滨南路一期工程(教育园区一石砻大桥段)市政管线图纸,结合我公司编制的南安市江滨南路一期工程(教育园区一石砻大桥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 公司过去的施工经验,参照该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和有关图集编写该 施工方案。参照的有关图集、规范分别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02S515排水检查井。二、工程概况1、江滨南路起点位于西溪西侧(南安市柳城街道霞东村),接规划学府路, 往东设大桥跨过西溪,沿山体进行布线,经张坑村设大桥跨过泉三高 速,后下穿在建南惠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终点接石砻大桥,工程范围 K0+289.

2、8K5+317.127 全长 5027.327m。2、连接线起点位于江北大道东安大桥桥头已建的预应力砼小箱梁处,与江北大道平交,往北沿西溪布线,终点交于江滨南路,工程范围 LK0+000LK1+200 全长 1.2km。三、雨水管道技术措施3、雨量公式设计暴雨径流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Q =qx F 升/秒)式中为径流系数,路面径流系数取0.95,路外综合径流系数取0.65,山体径流系数取值 0.15。F为汇水面积(公顷)。q为暴雨强 度;暴雨强度公式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的通知(文号:闽建科200327号)南安为:q=1663.367 x

3、( 1+0.5461gp) /(t+6.724) 0.637 (升/秒公顷)P为重现期:本条道路为城市城市I级主干道,重现期取值 2年;t=ti+mt2t1为街坊集水时间,t2为管道内水流时间(分钟);m为管道折减系数。江滨南路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两侧辅助车道下,收集路面及两侧地块 雨水,充分利用现状水系,根据就近排放的原则,管径根据汇水面积和涵洞位置确定。具体分为以下几段布置:(1) K0+580-K0+780 K0+780-K1 + 180 段排入 K0+780 处 2.5x2.5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出水口处;(2) K1+200-K1+900段由东向西排放至 K1+200处1.5m钢筋混凝土

4、圆管涵;(3) K2+020-K2+280段路面汇水近期接入道路两侧边沟中,待远期 地块平整,规划路形成后,接入规划路雨水管道中。(3) K2+280-K2+595 K2+595-K2+980 段排入 K2+595 处 2.5x2.5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出水口处;(4) K3+000-K3+595 K3+595-K4+560 段排入 K3+621 处现状排洪渠;(5)K4+600道路终点排入5+272.66处4.0x4.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江滨南路连接线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中心线下,收集路面及两侧地块雨水,就近排放。具体如下:(1)LK0+02丄K0+100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排入规划雨水管道;

5、(2)LK0+107-LK0+27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东侧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3)LK0+310-LK0+63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4)LK0+639-LK0+765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4)LK0+781-LK1+010段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两侧场地雨水,排入道路东侧雨水沟;(5)LK1 + 112.140-LK1 + 197.99毂雨水管道排路面雨水和道路东侧场地雨水,排入交叉口东北侧雨水沟;4、管材及接口雨水管道管径d600排水 管道,采用H级钢筋砼承插管,1:2水泥砂浆接口,详 06MS201-1

6、-17。管道基础采用120 C15砼管基,基础下铺设 30cm厚的中粗 砂,接入支管及检查井基础处理同相应干管。如遇不良地基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处理方式。管道应敷设在承载力达到管道地基支承强 度要求的原状土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20KPa5、检查井(1) 雨水检查井,管径 d400d600,选用 1000mm圆形砖砌雨 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11),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22);管径d800,选用 1250mm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 做法详见(06MS201-3-14),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26);管径 d10

7、00 ,选用 1500mm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16),盖板配筋图详见 06MS201-3-29);管径 d1200 d150 0,选用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31), 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40, 42); 90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做 法详见(06MS201-3-33),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46); 90四 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3-35),盖板配筋图详见(06MS201-3-52)。在有预留井接入和每隔 34个检查井做沉泥槽, 以便检修。(2) 井盖须与路面平,非路面井盖可高出地面0.

8、2米。设计采用 700重型树脂复合材料井盖、井座;设计荷载等级:重型,超汽-20级(汽车总重55t,后轮轮压7.0t);井盖及井座应采用柔性连接(设置橡胶圈),防止车速过快造成井盖振动;该产品应是经过省级质检部门检验认定的质量合格产品。做法详见(06MS201-6-4 8)。6、雨水口及连接管单算雨水口详国 标06MS201-8-12,双算雨水口详国标06MS201-8-13,雨水口埋深0.91.0m,雨水口连接管管材采用 HDPE 缠绕管,橡胶圈接口,连接管管径均采用 DN300,接入检查井坡度 采用1.0%。雨水口连接管管槽开挖边坡采用直槽,管底以下10cm至路基铺设中粗砂,压实度系数0.

9、92。连接管基础详见 06MS201-2-547、施工要求1)沟槽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应预留 0.2米的土层暂不挖去,铺管 道前必须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局部超挖,则应用中粗砂回填至 设计标高。2)沟槽上堆土坡脚应距槽边 2米以上。3)沟槽开挖遇有地下水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4) 沟槽在管道安装与铺设及有关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如沟内有 积水,必须全部排尽后再行回填,回填土中不允许含有直径大于 100 毫米的块石,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 0.2m, 管顶0.7米以下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 0.7米以上部位的回填, 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 用机械回填

10、管沟时,机械不得 在管道上行走。5) 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基础垫层厚度、表面有无扰动等作业项目检 查合格后方准铺设安装。6)安装和铺设管道时,应按照从下坡往上坡和承口向前的原则进行。7) 管座平基上部及管下部分的混凝土密实度必须保证,立模要平直, 砼管基不得有石子外露。8)位于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室周围的回填,应采用中粗砂回填, 其宽度不宜小于0.4米;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 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的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 进行,且不得漏夯。&管道密闭性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9、拟建道路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11、7度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设计按8级抗震设防。10、其余未详部分详见有关的设计及相应施工规范、规定。四、雨水管道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根据设计文件,本工程雨水管道的埋深在 2.56 m4.74m左右。 同时,从设计文件上所附的地质钻探情况来看,在埋深5米的范围内, 主要分布有4层不同的土质,即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土和 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雨污水管基本上埋设于粉质粘土层上。在雨水管的深基坑开挖时,主要存在的风险有:1、沟槽坡顶的坍塌、槽边土的剥落和槽边土的整体滑坡;2、深基坑开挖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的电线杆、热 力管线、建筑物及地下管网产生影响;3、基坑开

12、挖后,施工时临边作业易造成高处坠落。4、基坑开挖进行施工降水时,造成地面及周边建筑或设施因地 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五、深基坑开挖回避安全风险的对策与方法1、采取行之有效的的施工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通过集思广 益,开展多方案分析论证、优化比较,设计文件上所提出的污水管基 槽下部采用直槽开挖,进行支撑,上部进行放大坡比的大开挖的施工 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因为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土的承载力较低, 在 施工时将粉质粘土层、下一层残积砂质粘土层进行支撑,上部素填土 和上面一层淤泥质亚粘土分布的地方采用放大坡比的大开挖,坡比按1: 0.331: 0.5的坡比范围

13、进行控制,根据现场土质情况进行调节。2、开挖遵循原则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则,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 式,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支撑与挖土配合,在支撑做好后,才可 进行下层挖土,严禁超挖。基坑开挖中,为确保基坑周围构筑物和管 线的安全及支护结构的稳定,要求尽可能减少初始位移,根据时空效 应的原理,按照分层、分段、留土护壁、先撑后挖,减少无支撑暴 露时间”的原则,掌握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和支护墙体开挖部分 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 以 解决基坑稳定和变形的问题。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连续施工,并对称开挖,钢板桩打设后,进 行围囹支撑施工;当钢板桩未贴靠在围

14、囹上部分,需作加垫处理,使 钢板桩的压力传到围囹及支撑上,支撑的材料、制作、必须严格按图 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米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 工程桩或扰动 基底原状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 施,方能继续挖土3、基坑边堆放荷载的控制坑边荷载,是形成基坑失稳的不利荷载,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 旦控制不当,会诱发基坑坍塌的突发。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基 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 距 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 设计荷载值,严禁超堆荷载。机械设备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 况、土质情况等,经过计算

15、确认。4、保持槽底干燥施工过程中,保持槽内干燥,防止水的侵蚀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 中之重,土体内含水量过大,是造成基坑失稳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开 挖前,对基坑土体内含水量过大的工程,必须做事先降水措施,以疏 干加固坑内土体,达到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开挖时,利用人工在直 槽底部两侧各开挖1条宽0.3米,深0.3米的排水沟,在槽底窨井的 外侧设集水井排水,将槽底的水位降至槽底0.5米以下;在大开挖的 底部6米宽的范围内,做成向外倾斜 2%坡度的斜坡,外侧两边各开 挖1条宽0.3米,深0.3米的排水沟,在两个窨井的中部设 1米*1 米,深1.5米的集水井排水;在大开挖面的上口外侧2米的地方形成 土埂,防止客水流入沟槽。同时,我们将多备水泵和污泥泵,保证排 水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