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7875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各市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四川省绵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幾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颈联中“应”字、“最”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抒发的感情。(4分)12(8分)(1)“应”字写诗人想象中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2分)“最”字写诗人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2分)两字充分

2、表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2)大雨如注,诗人“房漏”、“床湿”,但他不顾个人生活窘迫,闻雨而喜(2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2分)(四川省德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1云低暗度,关月2冷相随。 未必逢矰3缴4,孤飞自可疑。 注释:渚:水中的小洲。关月:边关的月亮。矰: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 (1)诗中的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孤雁这一形象的?(4分)答

3、: 12(l)形象:孤雁在潇潇暮雨中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目的;通过孤雁形象的描绘抒发带人飘泊异乡孤独凄凉的情感。 (形象2分,“孤独”“迟疑”各1分,目的2分)(2)首联写“离群”背景,用“行”与“独”作对比,突出了孤雁之孤,也写出了诗人的同情。颔联写失群的原因和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孤雁的神情状态。颈联军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4分,内容正确3分语言通顺1分)(四川省成都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离亭燕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4、。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答:(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12(8分)(1)(3分)“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2)(5分) 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和无人可

5、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四川省自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8分)(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1分) (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春色

7、的热烈赞美之情。(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四川省达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又寄升庵黄峨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12(8分)(1)(4分)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

8、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1分)(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1分)。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分)。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1分)(四川省雅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

9、题。(8分)台 城 鹿 柴韦庄 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台城一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答: (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6分)答: 12(1)“侧面烘托”或“写景抒情”或“乐景哀情”(2分)(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2分)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

10、鸣。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2分)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两者意境不相同。(2分)(共6分,表述通顺,符合大意即可)(四川省内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 (2)颈联

11、(五、六句)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答: 。12、(1)(4分)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2分)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2)(4分)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伤感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2分)(四川省资

12、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1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墨葡萄诗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12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第 1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