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7710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控制系统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根据公司施工特点,危险性较大分局部项工程与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这“五大伤害事故。另外还有火灾、物料提升机安全、起重吊装等。针对上述实际情况,公司安全部门制定如下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第一局部、预防监控措施一高处坠落事故按照国标规定,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展作业。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这类事故各行业中均有发生,并以建筑安装企业居多。为了更好地预防高空坠落的事故发生,首先必须掌握相关易发事故部位的规律,制定合理的预防

2、控制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1.高处坠落事故的规律 高处坠落事故规律,是指人们在从事高处作业过程中,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发生的动作。掌握了事故易发的规律,就能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控制。 1.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别 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别大致有如下八种:1.1.1 洞口坠落(预留洞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阳台口、竖井口、隧洞口坠落等); 1.1.2 脚手架上坠落; 1.1.3 悬空高处作业坠落;1.1.4 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1.1.5 登高过程中坠落; 1.1.6 梯子上作业坠落; 1.1.7 屋面作业坠落; 1.1.8 其他高处作业坠落(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与其他各种物体上坠

3、落等)。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 个性原因 个性原因,是指每类高处坠落事故在发生过程中各自具有的原因。例如:a 洞口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在洞口作业时不慎,身体失去平衡;行动时误落入洞口;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足;洞口没有安全防护;安全防护设施不结实、损坏、未与时处理;没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等。b 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规定,操作人员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踩空、绊、滑、跌倒;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身体失去平衡;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站在栏杆上操作;脚手板没铺满或铺设不平稳;没有绑扎防护栏杆或损坏;操作层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c 悬空高处作业坠

4、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操作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控,重心超出立足面;脚底打滑或不慎踩空;随着重物坠落;身体不舒服,行动失控;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或在走动时取下;安全带挂钩不结实或没有结实的挂钩地方等。d 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屋面坡度大于25,无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不慎,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或被踩断,人随着坠落等。 1.2.2 共性原因 共性原因,是指任何一次高处坠落事故在发生过程中,均具有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而形成的系列原因。a 根本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安全根底不牢。其表现是:人不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物未达到使用安全标准。如从事高处作业人

5、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身体条件较差或有病;与高处作业相关的各种物体和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等。 b 根本原因,是高处作业违背建筑规律的异常运动。其表现是: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高处作业时没有安全措施冒险蛮干,违反劳动纪律酒后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备、不起作用,或擅自拆除、移动或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未与时修理等。 c 直接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异常运动发生了灾变。其表现是:由于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失去了控制,经过量变的异常积累,当人与物异常结合发生了灾变时,如人从洞口坠落、从脚手架坠落、从设备上坠落、从电杆上坠落等造成了人身伤害,

6、从而构成了高处坠落事故。 d 间接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其表现是:由于安全管理不严,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制约手段,对人违章作业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异常行为,对工具、设备等物质没有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异常状态,不能做到与时地发现和与时地加以改变。 2.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依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每类高处坠落事故进展具体预防、控制要点。具体从以与几个方面进展预防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2.1 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1.1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竖井口、隧道口、电梯井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结实、有

7、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2.1.2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与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2.1.3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与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2.1.4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络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笆。 2.2 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2.1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2.2.2防护栏杆要绑扎结实,挂好安全网.2.2.3脚手架荷载不得超过270kN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

8、设安全防护.2.2.4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与时处理,与时整改。2.3 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3.1编制相应的悬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计划.2.3.2各施工单位、各工种应互相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防止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2.3.3操作人员要在作业时应加倍小心,防止用力过猛,身体失稳滑倒.2.3.4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用品.2.3.5从事悬空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准进展作业.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得从事悬空高处作业。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2.4.1在屋面上作业的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时

9、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2.4.3使用外脚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杆要高出檐口1.2m,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铺满脚手板;没有使用外脚手架的工程施工,应在屋檐下方设安全网。 2.5 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与控制措施2.5.1 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承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殊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展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展相关安全技术教育。2.5.2 高处作业人员应进展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如:严禁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情绪

10、低落的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2.5.3 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而应穿软底防滑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上跳下。 2.5.4 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至6m宽的安全网。如系高层施工,首层安全网以上每隔四层还要支一道3m宽的固定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lm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要保证安全网的规格、质量,使用安全可靠。 2.5.5 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具体

11、方法与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一样。 2.5.6 使用高凳和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至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同时两梯要结实。移动梯子时梯子上不准站人。使用高凳时,单凳只准站1人,双凳支开后,两凳间距不得超过3m。如使用较高的梯子和高凳,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5.7 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如此不准在高处作业。同时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2.5.8 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电杆的根部是否腐烂。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

12、板顶棚上行走。2.5.9 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2.5.10 高处作业上下应设置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2.5.11 高处作业前,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措施进展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二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l、吊装物品建筑材料时,应防止物体打击,在施工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装施工方案经施工主管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审查,报安全科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2、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

13、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 3、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与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4、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89)的规定;高处作业时,应遵守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5、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展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工作。 6、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85)规定的联络号,统一指挥。 7、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锚点。未经机动、建筑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

14、 8、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记忆吊具、索具进展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 9、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 lO、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展吊装作业时,除遵守通用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11、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展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 12、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

15、人,通行和工作;在吊装作业中,有如下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 (1)指挥信号不明; (2)超负荷或物体质量不明;(3)斜拉重物;(4)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5)重物下站人,或重物越过人头;(6)重物埋在地下;(7)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8)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9)容器介质过满; 。(10)安全装置失灵。13、汽车吊作业时,除要严格遵守起重作业和汽车吊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外。还应保证车辆的完好,不准带病运行,做到行驶安全。14、提升架吊篮顶部应设置钢丝网封闭,防止建筑物上部有坠物。15、在安全通道口,吊篮口等处应设置安全防护棚。16、卷场机应单设置防护棚,防止钢丝绳断后伤人。17、施工现场应有针对性挂设安全警示标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18、正确佩戴使用安全帽,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高处作业应佩带安全带。19、塔吊运钢筋时,钢筋不得分类混合吊装,容易散落伤人,较短的钢筋吊运时采用筐吊运。无塔吊时,垂直传递钢筋,容易坠落伤人, 人工传运钢筋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