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07596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 城南旧事中的“乡土梦” 摘要影片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小说,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影片中使用了大量老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那个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带领观众重温了久违的“京味儿”。影片描述了林海音难以忘记的童年生活,以注重意象的唯美风格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描写“乡土梦”的画卷,映射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问题。故事简单而纯净,而故事背后呈现出的老北京文化元素和社会价值却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城南旧事;老北京;乡土文化 时光荏苒,故乡被时光洗涤后早已变了模样,而总有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再现那些儿时的影像,为我们找回一段悠远的“乡

2、土梦”,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作品。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躁动一时的成名作,它是一部自传体短片小说集,将书中的主人公“英子”从713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以唯美又略带忧伤的口吻缓缓道来。著名导演吴贻弓将城南旧事改编成了同名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城南旧事作为怀乡文学的代表作,以小见大,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折射出那个年代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影片城南旧事的鉴赏,品读作品中渗透出的老北京乡土文化,窥见那个年代的社会变换,重温一段属于童年属于过去的旧梦。 一、城南旧事之老北京文化元素 谈及老北京,人们想到最多的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叫

3、卖声迭起的胡同,高高的城墙这些都是专属于老北京的景物,因为它们是老北京故事发生的载体,它们身上沉淀着数年来风霜雨雪浸润下的老北京文化。 城南旧事是一部唯美的散文式电影,整个基调体现着“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整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段怀旧的故事,怀念那时的人和事,怀念那时的物和景。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故事发生的老北京风土,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可谓历经艰辛。为了寻找那些带着京味儿的场景,也算是历尽千帆,众里相寻。终于无愧于原则,无愧于观众,为大家奉献出一部值得细细品鉴的作品。 电影中有个画面,一群孩子们在荒芜的空院子里自由自在地踢球,在故事发生的时候,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这样的院子可谓屡见不鲜,而在影片

4、拍摄的1982年,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的空院子给剧组拍摄电影了,更何况是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现在。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那些体现老北京风味的原住民院落,却在拆迁的大踏步中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现如今,连保存相对较完好的院落都难以寻觅,空院子就更是一个奢侈品了。四合院无疑是京味文化的经典符号,四合院的构造原本是历经四个朝代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的,而现在的四合院,最远也不过是明清年代,更多的则是建立在民国时期。近百年来的北京,曾历经疮痍,经历了战争年代的侵略,“*”时期的内乱,加上现在的拆旧建新政策,虽说它正在以一个更具时代感和国际化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可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那个古老的北

5、京,曾经我们的“家乡”,正在被摧毁。 “*”时期的“破四旧”运动,多少四合院内供奉的古老佛龛被无情地砸毁,多少影壁上精美的雕刻被削掉;80年代,我们为了建设新楼房拆掉了许多老建筑,对老北京四合院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而现在,我们意识到应该保护这些古老建筑,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祖辈和父辈留给我们的一点念想,可是有些破坏已铸成,后悔似乎也有些晚了。 与四合院相对应的,还有那些老北京熙熙攘攘的空巷子和胡同儿。在影片中有一个叫“齐化门儿”的地方出现了好几次,如果不是老北京,很少有人知道齐化门儿到底是什么地方,其实,它就是现在的朝阳门。曾经的过去,齐化门儿是一个热热闹闹人山人海的地方,

6、每逢喜庆日子,这里就会汇聚山南海北的人,敲锣打鼓声不绝于耳,欢声笑语热闹不断。孩子们在这里贴墙根儿、斗蛐蛐儿、滚铁环、弹琉璃球、放鸽子;老人们在这里遛鸟、谈天说地,好不热闹。现在,齐化门儿早已不见,而成为现在同样繁华的朝阳门,只是那种乡土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不仅仅是齐化门儿,1986年有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四个城区共有街巷3665条,而这些老北京胡同正以每年约50条的速度逐年减少。北京的胡同资源,已经濒临消失。胡同文化是老北京的经典符号,而胡同没有了,胡同文化更是岌岌可危,如果没有了胡同,北京也就失去了历史古都的灵魂。缺少了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底层文化载体,北京的文化内核将丧失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

7、了四合院和老胡同,影片中包含的其他北京传统文化元素还有很多。比如故事中主人公生活的旧房子、庭院、古井、老牌坊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湮没无存的京味儿元素,令那些“老北京们”沉浸在记忆和乡愁中无法自拔,也令那些远走他乡的北京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乡之情中。北京还是北京,却不是原来那个北京,曾经那个属于过去的北京,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梦中,只能借影视作品的影像来寄托我们哀愁。 二、城南旧事之老北京人文情怀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林海音 这段话是城南旧事中一段经典的文字,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面容沉静地坐在书桌前,童年的画面一幕幕浮现

8、在她的脑海,她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将那些画面变成文字,跃然纸上 影片城南旧事的开头便契合了这段文字,残旧的长城,弯弯的卢沟桥,一队骆驼从桥上缓缓地走过,伴随着叮当的驼铃声的,便是那首略显沧桑的送别。骆驼队安然地在胡同里穿梭,带着我们的视角去慢慢发现并品味那个古老的北京城。在那个年代,小孩子不会像现在一样每天去上学,儿时像小英子一样,在街上三五成群地玩闹,逗骆驼玩。小英子单纯地认为骆驼戴着铃铛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旅途找个乐子,解解闷儿。玩闹的孩子,普通的院落,院门口的门墩儿,门漆斑驳的大门,青灰的砖墙,这些情景构成一个悠闲的老北京午后,带着一股意蕴悠长的味道。 影片中有一幕,宋妈带着小英子去买菜,途中

9、见到一队人正押着人犯向法场走去。人犯是一个英武的汉子,站在囚车之上毫无惧色,雄赳赳气昂昂,视死如归。看热闹的老百姓被汉子的英勇所感染,不停地有人为他叫好助威,甚至有人给汉子送上一碗酒壮行,汉子豪迈地一饮而尽,气氛更加掀起高潮。这一幕令人血脉奔涌的画面,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样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这样陌生人之间的关怀相助,体现着曾经的“老北京们”古道热肠的乡里乡情。 影片城南旧事整个画面都隐着淡淡的怀旧与忧伤。在那个年代,残旧的长城并不是著名旅游景点,而只是一段诉说着古老传说的老城墙;在那个年代,卢沟桥还只是一座人们外出归家常常走过的拱桥,与家门口的小路没有本质的区别;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楼上楼

10、下的陌生,而是东西跨院儿之间的邻里乡情。那样的画面,如同一个悠长的长镜头,带我们一点一点地向前,寻觅老北京独有的味道。走过长长的胡同,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剃头挑子嗡嗡作响,捏面儿的手艺人专心致志,卖糖葫芦的高声吆喝着,胡同口有人在汲水饮骆驼 我们停留在一个普通两进的四合院,门前竖着高高的牌坊,门口的石墩子上坐着抽着大烟袋的老汉,老眼昏花地看着这个世界。推开斑驳的木门,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映入眼帘,窗户上糊着并不透亮的窗纸,窗棂下的井台上杂乱地堆放着木桶、木盆、木椅子,小鸡满地乱跑挑着草丛里的虫子,大黄狗被晒得趴在地上吐着舌头,大妈大娘们闲着没事说着家长里短 小英子和伙伴们之间天天一处玩耍,团

11、结友爱,而不是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每天随着大人奔波在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中;邻里之间一个院子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了大事互相商量,不分彼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楼上楼下却像个陌生人;人们为即将赴死的大汉送酒打气,连陌生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和关怀,而不是现在这样,连扶一个摔倒的老人都要再三考虑。 这些久违的人情,在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中已经再难寻觅,这种老北京人情从实体空间转移到影视剧或其他文化作品中,通过这些作品的传播投射到受众的心中,引起人们对北京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三、城南旧事之“乡土梦”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小英子的爸爸曾对她说:“过去的事情

12、都过去了,慢慢就会忘记的。”在故事的最后,是一个荒凉落寞的结局。身边的人们渐渐地离开了小英子,秀贞、妞儿、小偷、宋妈一一离她而去,最后,就连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她。伴随着这些人的离开,小英子的童年也宣告结束,那些美好和愉快的经历也只能存留在记忆中,变成了往事。1948年,北平的上空有轰鸣的飞机在低回盘旋,似乎在告别一般,小英子和母亲、弟弟离开北京去了台湾。从此这座千年古都的风土人情,一景一物都不会再出现在她的眼前,而只能存在于每一个思乡的梦境中。小英子悲伤地感觉到有些东西从她生命中彻底流逝了,而她自己除了默默怀想以外,不能再多做什么。 文学从来都是折射现实的,往往以“小人物”的命运暗喻“大时代”

13、的风云,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曾经那个年代的时代变幻。而影片城南旧事打破了常规电影的故事线索,而采用串珠式的结构,塑造了一部中国散文诗电影范本,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基调贯串始终。 在那个年代的许多特定因素下,不止小英子一家去了台湾,城南旧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怀乡文学,许多优秀的作品应运而生,无一例外,这些作品都是以“乡土情”吸引读者。内地与台湾隔海相望,多少个老人每天被思乡之梦所缠绕,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种历史洪流的大趋势并不是某个人、某种势力所能阻挡的。海峡两岸分隔已逾半个世纪,魂牵梦萦的“乡土梦”何时能梦想成真? 抛开祖国统一

14、的宏大话题暂且不论,那些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老北京们,在如今这个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还能找得到自己的“故乡”吗?那些老北京传统文化元素有的已在历史发展中湮没,那些圈禁在旅游景区的“北京味儿”,却再也不是原汁原味儿。那些曾经的美好记忆,已经尘封在文化遗产的名录里,只有少数人有缘看到,再也不属于街头巷尾老少皆知的生活了! 四、结语 诚如小英子父亲的那句话,有些东西是需要被忘记的,但是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却又是每个人都无法忘记的。那些发生在老北京的美好回忆,那些相关的人,那些曾经的景物,都会深深地镌刻在思乡者的脑海里,永不会被时光磨灭。这些记忆中的美好和遗憾,构成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乡土梦”,让我

15、们永远牵挂,永远不能释怀。然而,有些逝去永远追不回,有些破坏永远不能再修复,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离我们而去的不仅仅是“老北京”,还有我们每个人的“故乡”!也许我们从未离开,可它早已变了模样,追忆起童年时的美好,早已物非人也非。希望每一个城市在追求发展、改建新城的道路上停下脚步回望一下,是否我们不该将它全部改头换面?是否我们该留住一些属于过去的东西,让我们在回忆起过去的时候留一个念想?如同那些胡同、四合院、老院墙、老房子,那些寺庙、小园子、旧牌坊和古井也许我们不应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应该出来走走,与街坊四邻多说几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说出口,再回味一下曾经简单热闹的人情。希望我们能留住这些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希望我们能让自己的“乡土梦”不再沉湎于梦想与回忆,希望我们还能再见到童年时伴随我们长大的老院子、老街巷,那个属于我们的“老北京”“老家乡”! 参考文献 1 林峥.从旧京琐记到城南旧事两代“遗/移民”的北京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01). 2平原.从城南旧事看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J.电影文学,2023(16). 3 田校?r.浅谈电影城南旧事的几点体会J.理论界,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