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作者:发展改革委收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摘要】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分为“十一五”和202X年,重点规划了到0年节能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20年的目标。 规划分五个部分。我国能源利用现状,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 节能专项规划是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也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说明。规划采用了国家统计局对0X年、02X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dp能耗等相关数字的初步调整数。)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消费特点 (二)能源利用情况 (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遵循原则 (三)节能目标 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领域 (二)重点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 (二)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三)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 (四)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 (五
3、)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 (六)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七)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 (八)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九)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 (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消费特点 20X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14亿吨标准煤,比199年增加527亿吨标准煤,增长5%,年均增长3.6。其中,煤炭占6.3,石油占23.%,天然气占2.,水电、核电占76%。 我国能源消费呈以下主要特点: 1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年,煤炭消费量14.2亿吨,比1990年增长4%,年均增长2.%。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
4、,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202X年,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7%,比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由990年的16.%提高到23.5%,提高6.9个百分点。“九五”以来交通运输用油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营运运输用油,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自9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2X年石油净进口量813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2.8%。 3工业
5、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重道远。202X年, 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3、14.9%和14%。其中,工业用能占68.%,自19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虽然统计口径不完全可比,但与国外能源消费构成相比,我国工业用能比重明显偏高。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生活用能有所改善,用能水平仍然很低。0X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02X亿千瓦时,天然气和煤气1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119万吨,占生活用能的比重分别由199年的3.%、.66、.72%上升到14.4%、.、11.8%。但用能水平仍然很低,人均生活用电量1千瓦时,仅相当于日本的7.7
6、%,美国的%。 (二)能源利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业单位大力开展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单位产值能耗。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每万元gdp能耗由990年的5.32吨标准煤下降到2X年的2.8吨标准煤,下降50,年均节能率为56。 单位产品能耗。20年与990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427克标准煤下降到392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由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84千克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20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8千克标准煤,大型合成氨(以油气为原料)综合能耗由每吨13千克标准煤下降
7、到1千克标准煤。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分别缩小了.1、37.1、187、3.个百分点。 能源效率。0X年能源效率为33%,比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加工、转换、贮运效率为68,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4.2%。 2.节能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按环比法计算,910年的1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以年均6%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5万吨。节能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单位产值能耗。据有关机构
8、研究,20X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倍、4.倍、8.7倍和04倍。 单位产品能耗。22X年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如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0%。 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202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
9、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倍。据专家分析,我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约的节能潜力。 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个百分点。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
10、失量大,浪费严重。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节能潜力巨大。根据有关单位研究,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一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产值能耗为第二产业产值能耗的4)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p的比重为33%,而世界平均水平约3;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重化工业比重高,工业化仍以量的扩张为主,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能源消费结构中优质能源比重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二是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重点行业落后工艺
11、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与小型企业相差20千克标准煤左右,火电厂30万千瓦机组与5万千瓦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相差100克标准煤以上,大中型合成氨吨产品综合能耗与小型企业相差300千克标准煤左右。三是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三)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在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把节能仅仅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供应紧张时重视节能,供应缓和时放松节能,片面认为节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对节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
12、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节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宏观政策的各个方面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一些地方和行业节能管理有所削弱,节能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198年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配套法规不完善,操作性上有待改进。能效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尚未颁布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产品)没有能效标准。虽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各气候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但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不到5%。 三是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国内外实践表明,节能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
13、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目前在财税政策上对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 四是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供热体制改革滞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贯彻落实难度较大。 五是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节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示范(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
14、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 六是节能监管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目前,全国共有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中心15个,绝大部分受政府委托开展节能执法监督和监测。但总体上看,多数节能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监测装备落后,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体实力不强。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节能信息不畅,难以适应节能工作的需要。 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X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
15、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能源约束矛盾突出。实现gd到X年比02X年翻两番的目标,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水泥等高耗能重化工业将加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和生活用能大幅度上升。如按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到22X年能源需求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按照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节能因素的情况下,到202X年能源消费总量需要3亿吨标准煤。要满足这一需求,无论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