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7165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1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时作业1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时作业1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时作业1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时作业1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十五)学业水平层次(A)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B具有非常强的净化能力C对湿地要加以保护,禁止开发利用D有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的功能【解析】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答案】C2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物质循环利用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态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对策是实施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

2、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等,典型实例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等。【答案】C3“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温度失调CO2含量增高O2含量减少 生物群落不全A BC D【解析】审题时注意题目所说的是“直接原因”。“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有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失调、CO2含量猛增、O2含量减少、多种动物灭绝等。【答案】C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圈2号”实验给人的启示的是()A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2个“生物圈”,无需担心地球环境恶化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可谓无价之宝【解析】“生物圈2号”的实验给人

3、类的启示: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人类仍然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答案】C5(2015晋中高二检测)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其主导作用体现在 ()A城市的一切设施是人制造的B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C消费者主要是人类D城市中动物、植物不多,分解者功能不强,人是主要种群【解析】人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因而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中人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答案】B6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指_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

4、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解析】该矿区恢复工程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首先因土壤水肥状况差,压实土地,制造表土,其次选择种植适合生长的树、草,进而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1)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能力提升层次(B)7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解析】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

5、净化污水等功能,其他生态系统在本题所叙述的两方面作用较小。【答案】B8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增加,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答案】D9(

6、多选)下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不需要人的管理【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再生;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答案】CD10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切断污染

7、的源头【解析】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达到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防止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可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但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11下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优于的原因是_。(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

8、系统具有_能力。(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英会诱发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应在_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_培养基。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此过程使用到的酶有_。【答案】(1)CO2和无机盐(2)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3)自我调节(自我净化)(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5)分解者富含塑料垃圾选择限制性核酸

9、内切酶、DNA连接酶拓展探究层次(C)1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手段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C13甘肃某山区由于开采露天

10、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尽快恢复原状的最佳措施是回填土壤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然后再由选项并结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作答。 【答案】D14(2015台州模拟)在林地果园中散养土鸡,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既可替代人工除草,又可替代人

11、工施肥,而且能提高鸡的品质,降低饲养成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果园的能量传递效率B鸡粪不能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但可提供部分物质,节约用肥,减少污染C种养结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高经济效益和高生态效益D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故A项错误;鸡粪作为肥料,既可以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又可以节约用肥,减少污染,这种模式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故B、C项正确;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比较少,自我调节能力弱,故D项正确。【答案】A15(2015吕梁高二检测)下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_。(2)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_。【解析】(1)从图中可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所利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2)生态农业中各营养级和各种废弃物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2)各营养级和废弃物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