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07162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的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于是,教师的职业也随之产生。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向前发展的重任,他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了神圣的职责要求。我们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学问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无愧于时代的期望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

2、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全民族受教育的程度,胡锦涛主席在7月14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加快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 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

3、步作出更大贡献。学校是孕育科学文明的摇篮和社会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要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教师作为智慧田野的播种者和精神文明的传导者,应该比其他人群有着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和更严的道德标准;而且教师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综合素质和队伍整体水平如何,必然影响和决定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个时代,被历史命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

4、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是追求最大利益,但如果一切时空都以最大利益为追求目标,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国家对国家、企业对企业、员工对老板、朋友对朋友,以至于老婆对丈夫,都这样的话,那么社会将要解体。又是什么维系了这个社会呢,是社会道德,因为道德的根本是克己利他,像韩片宫心计中的主人公三好一样“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以此促进和维系了一个宫廷小社会。所以说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教师的道德标准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

5、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二、明确教师的道德标准。 教师的道德标准也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行为准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人际关系的准绳,是现实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极其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强调教师热爱学生要“有教无类”。汉代董仲舒提出教师要“下其谊,不谋其利,明其理,不讲其功”,强调教师要勤奋学习,加强道德修养,不求名利,唐代韩愈指出教师以 “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道是师的灵魂,业是载道工

6、具,师是道的传播者和业的解惑者,他还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提倡能者为师,师生互学,后来居上的育人观念,宋代教育家朱熹把教育看成高于一切的事业,“一日不讲学,一日不自在”。了解历代教师道德规范,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以古为镜,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大有收益。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党和国家对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提出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可能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有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和热情,

7、才能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兴衰。为此,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从而奋发向上,成人成才。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一种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活动。只要从教为师,就有这个职责,不认真履行这一职责,或不履行这一职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或根本就不配做一个教师。其前提是教好书,为此,教

8、师要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育规律,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力。古代礼记中有“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说。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而当代新的人才观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求教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教好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把坚定正

9、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走正确的成人成才之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3、勤奋学习、精通业务。 业精于勤荒于嬉,掌握渊博的知识,是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你的学科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教师的知识渊博,就能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就能运用自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渊博的知识来自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处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育更需着眼明天,更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对未来的预见,因此,不断学习与充实,与经典为友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4、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尺。教师对事业

10、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主要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既尊重、崇敬教师,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关怀和鼓励。当教师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学生在爱的感情上得到满足时,就能够借助情感的触动与感化,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另外,在市场经济时代,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学生免费上学的政策条件下,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思想,要把服务质量和学生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教师热爱学生应注意四点:一是不偏爱要博爱。要爱所

11、有的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分优生差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对优秀学生不能袒护娇惯,对差生不能无原则迁就。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保护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四是教育学生有耐心。学生成长过程是反复教育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步又后退,改正错误又犯错误,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做工作,坚持不懈。 5、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对培养高素质学生、形成良好校风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培

12、养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教师通过自身思想素质的锤炼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在学生中起着表率或榜样作用,犹如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收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三、当前师德修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职业倦怠,固步自封,懒于学习,自甘落伍。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于他人。形成一个高学历,低能力,老资格、小字辈,瞧不起别人又不被别人瞧得起的状况。 2、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侮辱体罚学生。 个别教师受

13、师道尊严的影响,凌驾于学生和家长之上,趾高气扬;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各种方式随意侮辱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讽刺辱骂学生的话不堪入耳;有的教师用大话威吓学生,说再犯错误就不让上课,就开除出校门;还有教师因学生未能完成家庭作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晒、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捧着金饭碗做着泥瓦匠,修修补补,无规划、无目标,得过且过,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更有

14、甚者,无案施教,顺水流舟,全凭意识流,耗费时光,误人子弟。 4、心胸狭小,目光短浅,不善于团结合作。 个别教师,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集体观念,全局观念,不讲组织纪律,缺乏服从意识。遇事总是强调客观原因,从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对他人冷嘲热讽,拆台打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以上所述问题,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缺乏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四、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

15、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将教师的师德

16、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4、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