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7102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对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监督 谈加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为何“一把手”犯罪那么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把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领导班子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称为“一把手”。然而,有些“一把手”因为宗旨观念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法纪意识淡薄,拒绝接受各级监督,大搞“家天下”、“一言堂”,从“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甚至铤而走险,以身 试法,最终堕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在各级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一把手”所占的比例很大。请看 被称为“穷县富书记”的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拿官印换钱,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受贿赂,收受款物折合人

2、民币144万元,个人财产多达270万元,其中存款人民币1万元,美元24万,房产6处。 湖北省枣阳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党组书记章大梁,任职年,就采取虚报冒领,重复支出,以拉关系为名向下级索要等手段,单独或伙同他人作案88起,贪污公款63.7万元;利用职务之便,在单位人员调动、招工、提拔,以及基建征地过程中,肆意索取和收受余人贿赂30起,涉嫌受贿金额494万元26.6万元家庭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造成国有土地严重流失,直接经济损失44万余元。 创下湖南受贿金额之最、号称“三湘第一贪”的原任娄底市财政局局长、后调任娄底市副市长的赵更效,滥用手中权力,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违规追加财

3、政预算外拨款索取和收受回扣,受贿金额达82万元之巨。 为什么这么多的“一把手”违法犯罪。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把手”凌驾于组织和党纪国法之上,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对“一把手”的监督为何这么难。近年来,围绕如何搞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中普遍感到对“一把手”难以监督,其主要表现有四点: 一是有些“一把手”自律意识不强,逃避监督。有些“一把手”经受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钻制度和政策空子,捞取个人实惠,有的认为贪点占点是小事一桩,上级不会挑剔,下

4、级不会计较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偶尔违法违纪,上级很难察觉,群众更不会知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权谋私的手段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给监督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是有些“一把手”地位特殊,使人不敢监督。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方,“一把手”都处在权力的核心地位,他在党委(党组)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决策实施中处于指挥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时间长了,往往容易出现个人专权现象。更有甚者,利用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对上拉关系、找靠山,对下拉帮结派,摘小团体,在单位大搞“家长制”、“一言堂”,滥用权力,容不得不同意见,听不进他人批评,对持不同

5、意见者,轻则排斥打击,重则撤职下岗。 三是权力封闭运行,使人无法监督。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己有,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搞假民主,走过场,有的不讲程序和原则,越俎代庖,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有的以工作需要保密为由,该公开的用权行为不公开、不透明,使群众无法监督。 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无力监督。现行的监督体制主要是以同级监督为主,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这种监督体制对“一把手”而言,表面上疏而不漏,实则难以到位。主要表现为上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鞭长莫及,对一些滥用权力行为一时难已察觉同级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

6、威性,监督者往往受制于被监督者,已经建立起来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如何监督“一把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在继续下大力气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中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立足教育防范,形成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要求监督的格局,解决“一把手”逃避监督的问题。“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来自外部的监督只有通过被监督者的自觉接受才会真正产生效力。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加强教育,使各级“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