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6848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word文档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郴州市九中2019-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

2、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评卷人“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

3、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得分一、单选题1.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其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浮力不断变大,但小于重力 B.

4、 浮力不变,但大于重力 C. 浮力先不变,后变小且始终大于重力,直到最后静止时,浮力等于重力 D. 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A. 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5s B. 初中生的平均体重约为50N C. 赤峰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以上 D. 家庭节能灯的工作电流约为1A 3.下列四幅图片中,能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是() A. 墙壁上的吸盘 B. 升空的孔明灯 C. 飞行的客机 D. 流线型车头 4.用一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小木块的某些物理量(木水,小木块能放入量筒中),正确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 B. 只能测木块所

5、受的浮力 C. 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和密度 D. 木块的体积、所受的浮力、质量和密度都能测量 5.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A. 增大压力 B. 减小速度 C. 增大接触面积 D.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6. 小红学完了浮力的知识后总结了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漂浮在液体表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B. 氢气球脱手后会升空,因为它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C.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随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7.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

6、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样大 8.下列用矿泉水瓶所做的实验中,能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是() A. 两次海绵形变程度不同 B. 从三孔流出水的喷射距离不同 C. 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瓶口,倒立后纸片不下落 D. 向两空瓶中间吹气,两瓶向中间靠拢 9.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A. 仍保持水平 B. 将向前溢出 C. 将向后溢出 D. 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10.如图

7、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铝=2.7g/c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 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 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 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11. “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A. 人 B. 卵 C. 石 D. 手 12. 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

8、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物体没有发生形变 B. 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和物体都发生形变 D.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13.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B. 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100g C. 人的正常步行速度5m/s D. 物理课本的重力约30N 14.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 船桨 B. 湖水 C

9、. 同学 D. 龙舟 15. 下列选项,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B.C.D.16. 下列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 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17. 如图所示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 笤帚 B. 筷子 C. 独轮车 D. 钓鱼杆 18.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A. 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 小车突然减速运动 C. 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 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9. 小聪同学用身体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下列数据

10、中,合理的是 A. 他的密度约为8103kg/m3 B. 他潜水时所受水的浮力为5000N C. 他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1500J D. 他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20.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_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_状态。21. 如图所示,小强在30s内用滑轮组将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6m,已知物体A重为800N,它受到的摩擦力为60N,小强所用拉力为25N,则A的重力做功为_J,拉力的功率为_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2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拉力F=6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

11、程中,物体的动能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 “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取)(1)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210-3m2,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多大_?(3)擦窗机器人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下运动8s,它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_?评卷人得分三、计算题24. 如图所示,重为1140N的物体,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

12、.5103cm2。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匀速提升物体,物体的速度为0.2m/s。(不计摩擦及绳重)求:(1)动滑轮的重量;(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体重为450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25. 2019潍坊市中考(4分)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1.6103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m2,g取10N/kg。求:(1)车对地面的压力;(2)车对地面的压强。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26. 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动力F的作用下可绕O点转动,请画出动力F的力臂

13、L。27. 画出如图中小球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2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_.(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_(选填“可以”“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5)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