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6717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练习1.(广东卷)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文人创造文化具有继承性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2.(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

2、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 3.(山东)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4.(福建卷)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3、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A. B. C. D.6.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C.

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7.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甚至枯萎败亡。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影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我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国影视产品走向世界。国家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取代

5、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 B. C. D.9.莫言说:“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创作基于莫言的聪明智慧反映了中国经济、政治和历史状况根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表明世界各民族的实践具有共性A. B. C. D.10.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在第五版基础上新增收词语3 000多条,“环比”“给力”“雷人”“PM2.5”“酒驾”“爆堵”“粉丝”“云计算”“地沟油”等热词被收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这一事实说明A.文化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文化创新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创新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11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