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66403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矿发2012号关于印发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的通知矿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井下巷道顶板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将重新修订 的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印发矿属相关单位,要求认真组织学习, 切实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此项管理制度,全力搞好矿井顶板管理 工作,推动矿井安全平稳发展。特此通知。附件: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附件:大水头煤矿顶板管理制度为加强顶板管理,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预防顶板事故,进一步提 高顶板管理水平,保证矿压观测工作特别是东二采区强矿压的观测和预防 工作的更好开展,及时消除采面、掘进及其它各类巷道顶板隐患,预防矿 压动力显现造成的危害,实现杜绝冒顶事故的

2、日标,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1条矿长是全矿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矿总工程师负全矿顶板 管理技术责任。矿主管安全副矿长负全矿顶板管理监督检查落实责任。矿 主管生产的副矿长,负责矿具体的巷道维修队伍安排、施工组织、工器具 和材料的统一供应调拨,是矿顶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第2条 矿安全副总负顶板管理监督检查落实责任,采、掘副总负顶 板技术管理责任,地测副总对采掘面地质变化负技术管理责任。第3条 生产技术部对矿井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布置、巷道支护、 矿压观测、巷道维护加固)负全面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全矿各队矿压观测 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要求每年一次)。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时分析研 究总结,每半

3、月对矿井各区域巷道矿压变化情况预测预报一次,提出防范 措施。第4条 矿顶板管理实行“谁分管、谁施工,谁负责”的“属地”划 分管理原则。各队队长、支部书记是本队负责区域顶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 任人;各队副队长是本队顶板管理现场主要负责人;各队技术副队长是本 队顶板管理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队日常顶板技术管理工作;各队技 术员是本队矿压观测工作的具体观测人员,对矿压观测工作负主要技术管 理责任。第5条 生产部负责各相关单位顶板管理维修材料、工具、矿压观测 器具的统一调拨管理,并建立顶板管理专门台帐,对各单位巷道维修加固 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第6条 通防部、通防队负责矿井通风系统巷道(矿井开拓、准备巷

4、 道,机运队管理的除外)、综放面顶板瓦斯抽放巷的检查、维修加固管理 工作;组织矿井通风系统巷道巡查工作,落实巡查责任,负责通风系统巷 道维修材料、费用的管理。第7条 机运队负责矿井主要运输巷道(主、副井筒、绕道及车场、 1180东大巷、1120西大巷等)的检查维修管理工作,负责本队维修材料、 费用的管理。第8条安检室对全矿顶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落实,及时消除顶板 管理安全隐患。负责监督落实各责任单位管理区域矿压观测、巷道维修加 固等顶板管理工作,并监督各单位及时维修加固本队分管区域巷道,监督 维修加固安全技术措施的现场落实,监督生产部顶板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责任的落实和通防部通风系统巷道、综

5、放面顶板瓦斯抽放巷顶板管理责任 的落实。第9条 各队必须按生产部下发的井下顶板管理、矿压观测区域巷道 划分范围,负责本队区域巷道的矿压观测、顶板管理工作,积极主动进行 巷道维修加固管理,消除顶板管理安全隐患,保证井下每一寸巷道一一作 业环境的支护安全。按照“谁分管、谁施工,谁负责”的属地划分管理原 则(所掘回采巷道在移交采煤队之前,矿压观测和顶板管理仍由原施工队 负责),承担顶板管理责任,定期对本单位区域巷道进行检查并及时撬落 有裂隙、离层的浆皮,防止顶板(浆皮、煤、砰石等)掉落伤人,保证负 责区域巷道完好可靠。第10条对需要维修的巷道,由安检室下发书面通知,由生产部制定 加固维修方案或下发维

6、修支护参数,由施工队技术副队长负责编制维修安 全技术措施,审批、贯彻后实施;第11条生产部要根据采掘接续情况及队伍的摆布情况及时调整各 施工单位巷道顶板管理区域,保证回采巷道顶板管理、矿压观测工作的连 续性。第12条矿相关副总、通防部、生产部、安检室部室长、工程技术 人员对矿井通风系统巷道要求每10天至少检查一次。采掘副总、安全副 总、地测副总、生产部、安检室对采煤、掘进巷道至少每3天检查一次, 其它巷道每5天至少检查一次,对动压影响巷道每2天至少检查一次,各 区域巷道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随时检查(如巷道压力变化大、发生片帮抽冒、 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生产、通风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综放面顶板

7、瓦斯抽放巷检查按通防部制定的专门管理制度执行。第13条 严格落实管理人员系统巷道巡查制度。通防部负责,每月 月初,制定并下发管理人员系统巷道巡查安排表,相关管理人员对照安排 表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的系统巷道进行巡查,落实巡查责任。相关人员在 进行巷道巡查前,必须向调度室进行汇报,巡查完毕后及时将相关情况汇 报调度室,再由调度室对汇报的问题甄别后反馈给相关矿领导和生产技术 部。第14条对需要维修加固的巷道,由安检室下发书面隐患整改通知 单(或无纸化办公平台进行通知),明确维修地点及维修范围,按照“属 地”划分原则由各队负责维修,或主管生产副矿长按照各队生产任务、人 员情况安排其他采掘队伍进行维修。

8、由生产部制定维修技术方案,区域分 管队或施工队负责编制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审批贯彻后及时进行维修加 固。第15条 综放面顶板瓦斯抽放巷的顶板管理,通防队是“属地”管 理责任单位,正前50米必须加强支护。其正前20米,为动压严重影响区 域,必须在锚网喷联合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双排戴帽木点柱加强支护,其 排距为1.2米,间距为1.0米;木点柱直径不得小于200哑,且材质完好, 柱帽尺寸:300X250X150哑;其正前后30米,进行单排戴帽木点柱加 强支护,其间距1.0米;顶板瓦斯抽放巷正前50米必须随着工作面推进, 保证上述木点柱支护质量,以保证火区观测工、风筒工、降尘工、矿相关 检查人员的安全。第

9、16条通防队在综放工作面两道或顶板瓦斯抽放巷进行高位钻孔 施工作业时,仍然必须遵守“谁施工、谁负责”的顶板管理原则,对钻机 支设位置,必须采取戴帽木点柱或单体柱抬棚加强支护;当钻机支设点顶 板为泥岩、非煤岩石或煤层厚度小于3.0米时,应采用风排钻机施工,否 则由通防队跟班、值班队干负责,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生产部,打钻时 出现钻杆不出水现象必须停止施工,严防打钻水造成顶板泥岩遇水膨胀、 坠包、导致锚杆支护失效而冒顶。第17条 各采掘面作业、各队巷修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施工作业规 程或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技术措施。第二章矿压管理及矿压观测第1条成立大水头煤矿“矿压观测组”。按照靖煤生【2012】66号

10、 文关于印发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压动力显现防治规定的通知 及靖远煤电公司“3.15”事故通报的要求,为加强顶板管理,有效防 治矿压危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大水头矿矿压观测组,专 门从事矿压观测和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工作。组长:古亚丹副组长:薛建中 张应芳 郭新世 赛炳月 王同祥成 员:王富忠 鄂小龙 田锦云 邵晓毅 陈有强 马东东孙长升 赵生界 师俊卿 张仲儒 陈全斌 王吉斌马文全 牛志龙 吴国君 马进昇 王明远 丁小军张玉通 以及各采掘队、机运队、通防队技术员 日常业务由生产技术部赛炳月专门负责、处理。第2条井下各区域巷道矿压观测点,要求必须每天观测一次;观测 数值必须准确、无误,

11、并存于指定的共享文件夹中,便于各级管理人员随 时查看,掌握巷道矿压显现情况,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安全支护应变措施。第3条为有效预防强矿压,要求东215工作面系统巷道的矿压观测 点和顶板离层仪一样,挂牌管理。其它采区的矿压观测,要求各巷道拐点、 交岔点及矿压显现明显地点(段),矿压观测点和顶板离层仪一样,挂牌 管理,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控。第4条 由各队技术队长负责,每旬即:每月2日、12日、22日对 本队所辖区域的矿压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书面技术总结,和矿压 观测预报表一起报生产部、安检室,同时用无纸化办公平台发送给安全生 产口矿领导(包括顶板离层仪、多点位移计,矿压观测点的观测数值),

12、 便于各级管理人员查看,掌控巷道矿压显现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安全 应变措施。报表页注脚必须有观测人、技术队长、队长的亲笔签名;否则, 处罚队长、技术队长200元/次。第5条 煤、岩巷道矿压观测的内容主要是顶板下沉量、底板鼓起量, 顶底移近量和最大移近速度,两帮移近量和最大移近速度,窄小煤柱侧巷 帮移近量,深部位移量等数据。第6条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内容主要是观测采煤工作面液压支 架及两道200米范围的压力情况,根据每天观测结果,主要分析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动压影响范围及压力变化情况。第7条 如发现某处顶板有明显变化和顶板离层指示仪显示顶板离 层值较大时,责任单位及时停止生产或禁止行人,并

13、汇报调度室、安检室 及生产部,请示主管矿长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8条 生产部对矿压观测随时进行检查,若发现一次观测数值不准 确、不按期观测、不按规定及时上报报表或有弄虚作假、乱编数据现象, 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导致发生事故的承担相应事故责任。第9条 顶板管理、矿压观测纳入本队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发生顶 板伤人、冒顶事故,本队当月质量标准化降一个等级,按事故追查处理, 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章矿压观测点的设置第1条煤巷开口施工前,必须及时设置人工矿压观测点和顶板离层 仪;掘进期间每隔20米设一组人工矿压观测点,每隔100米安设一台顶 板离层仪对巷道顶板下沉量进行观测。第2条机运队所辖区

14、域巷道(岩巷)要求每隔50米设置一组矿压观 测点;若巷道出现顶、帮裂缝、浆皮脱落或收敛变形等矿压现象时,必须 在该段巷道补设矿压观测点并加强观测。第3条通防队在交接已掘巷道的同时,要求从原施工队接收详细的 矿压资料;通风巷道的地质构造区、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拐点处必须设 置矿压观测点和顶板离层仪,进行人工观测。特殊地段的矿压观测点和顶 板离层仪一样,必须挂牌管理。第4条A、B、C点(观测点)首先考虑选取巷内锚杆头,如无合适 锚杆头作测点,则用铁钉(或水泥钉)设点。第5条 掘进巷道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处必须设置矿压观测点和顶板 离层仪,进行人工观测,遇断层带或应力异常区根据生产部通知要求进行 矿压

15、观测。第6条 采煤工作面设矿压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矿压监测分析。否则, 采煤工作面支架最少每隔5付设一压力表进行人工观测。采煤工作面两道200米范围内每隔20米设一组矿压观测点进行矿压观测。第7条回采工作面窄小煤柱巷道,回采前按巷道可采有效长度均匀 安设三组多点位移计、托锚计进行矿压观测,安设位置由生产部具体下发 通知,综放队要将人工观测点、多点位移计、顶板离层仪、托锚计等一同 进行观测。第8条顶板离层仪尽量设在锚杆附近,避免设在两锚杆之间的“网 兜”中,造成观测数据不准确。第四章 附则1、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2、矿压观测及顶板管理区域划分解释权归“大水头矿矿压观测组”。附1:测点设置要求:测点每组设4个点(如附图所示),点号标注于巷帮,红底白字,底 子为直径15 cm的圆圈,字体为240号宋体。顶板离层仪进行编号挂牌管 理,及时按观测日期更新牌板上的观测数据。A、B两点尽量布置在同一 水平面,C点设在巷中,D点设在C点正下方巷道底板上(用打木楔、钉 水泥钉的方法设点),通过AB值确定两帮移近量,OC值确定顶板下沉量, OD值确定底鼓量。除窄小煤柱巷道观测底鼓量外,其它巷道也须观测底 鼓量。附2:报表必须使用excle模块生成,人工观测点报表具体格式如下:点八、观测日期1#2#3#AB0CODAB0CODAB0COD观测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