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6389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教学分析学段及学科教材版本初中物理人教版单元名称 电流和电路单元教材主本章的主线是电流,教材紧紧抓住这个主线,将知识编织成串:从开始“灯泡亮了,因为有电流通过”“灯泡中的电流靠电流维护”“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强弱及测量”“电流可否同时流入两个灯泡,流出后再汇合”(引入串并联电 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清晰的主线又分出了电路的支线,其目的在于:1.使学生了解电路概念的建立是今后学习的需要;2.使学生了解电 路是电流路径。第一节课电流、电路内容齐头并进,显得知识跳跃、杂题内容与价 乱。但仔细分析,它体现了电流、电路的辩证关系,下面就值作用是本章的知识网络

2、。教师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是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整个电学的开篇,这就奠定了它的关键地位,赋予它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又是成功的敲门砖。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从语言的叙述还是到版面的设计及各种栏目的设置,都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让人眼花缭乱线路板的彩照,引人入胜的开头语,那么多的为什么,精巧设计的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栏目甚至电路元件照片与其电路符号的对应,都独具匠心地用大小两个圆呈现给学生使人感到活泼且生动;触电、急救的卡 通彩图更有“三线插头”“试电笔”“空气开关”这些基于“学以致用”的知识的安插,给我们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供了素材。教师应从教材

3、中挖掘这方面的功能,利用它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顺水推舟地保持下去,这样,关键的第五章就能顺利通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1)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能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事 例。(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意识。 2.技能目标。单元目标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2)会使用电流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前面已谈过,不再重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见新课程标准)知识技能目标与旧大纲相比要求普遍降低,知识点减少,这样给我

4、们展现了一个宽阔的教学天地,不必担心讲不完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对于不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学习。这些知识是铺垫,是载体,是拓宽, 是在学习中获得学法的过程,是渗透的过程。初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往往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善于动脑思维,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关键是“诱”。该处的“诱”可以让学生猜想:或许他们会认为电荷越走越慢,电流越来越小;或许会认为电子经过用电器会消耗一部分,故出来后 减小。挑起这些争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过程中,课本给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电路图,

5、重点是数据的获得,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与关键千万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哪怕是错了,也是正常现象。要让他们相信:错误、挫折和成功是形影相随、永不分离的!只要他们肯动手、动脑,就会走向成功。而对于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探究,学生在了解了探究的程序的基础上,一切程序都可以放开,放开不等于自流,所以课堂开始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和欲望是关键。教师要使课堂沉浸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探究才能成 功。一是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能:利用电流表或者小灯泡、两教学方法和个小碳棒、电池、导线、开关,检测铅笔盒中的尺、铅芯、手段的设计圆规、纽扣、布、厨房中的盐水、醋、水、油等物质的导电性能。并

6、写出实验报告,谈出自己的见解。二是调查了解人体上的生物电:请教老中医,查询资料,注意电视节目的有关内容、医疗器材的原理,了解人体的脉络、人体电流、脉络能量等生物电知识。注意各学科间的渗 透。课本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栏目,如“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小资料”“科学世界”,目的是提倡多种方式学物理。非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可采用各种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对于“科学世界”,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举行小博士解读活动。对于“动手动脑学物理”,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动手做实验、开辩论会、进行小论文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这些非标准的知识不再是我们教学中的绊脚石,反而成为

7、我们向学生传授“方法”的载体。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识的传播是一种渗透过程,犹如我们在孩子渴望的心田里投下一块海绵,要他们自己去吸收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另外,新课程标准以更明确的形式告诉我们,教材如同参考书,只要我们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不受 教材束缚,形成一个有“个性”的教学模式.二、引发兴趣的笔墨重,且绚丽多彩1.用好 51-4 的彩图实验,这个实验虽很简单,但它的 作用却很大。(1)它得出了只有电路闭合才有电流的结论。(2)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电路中不接入电源是不会有电流的,从而引

8、入本节第二个环节:电源和用电器。2.电流的形成可以用拟人类比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某马路两端挤满准备越野赛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命令前提下,他们杂乱无章地动,发令枪一响,恰似一个无形的推力施加于每一个可以移动的同学,于是他们都朝一个方向定向移学生思想教 动,马路上各处同时出现人流。这样再类比到自由电子的事育和行为习 定向移动,用这些拟人类比再配上卡通片、投影片,学生可 惯的培养及 在轻松的环境中领会电流的形成。学习方法 3.第三节常见的电流小数据,应引起足够的认识,学生应了解常用用电器的大致电流。例如,液晶显示器中的电流,手电筒中的电流,家用电路中的电流,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经 验。4.关于两个探究,在

9、课程目标中谈了许多。我认为下列 问题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1)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探究成功的关键。首先在探索前应设置一定的情景,促使学生质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对教学的成败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例如,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不妨将两个电阻不一样的小灯泡串入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一样,教师充当错误者,造成假象。也可用类比水流、高速路上的车流展开讨论。讨论时最好树立对立面。学生要证明自己的猜想的 正确,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不管质疑的水平高低,教师都不能当灭火器,都要坚持的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只要学生

10、动手、动脑参与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探求 欲望。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而气馁,合作不利而失去信心,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方案时必须考虑周全,抓住任何一个学生探求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浓 厚的兴趣。(2)学生积极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初中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往往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善于动脑思维,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关键是“诱”。该处的“诱”可以让学生猜想:或许他们会认为电荷越走越慢,电流越来越小;或许会认为电子经过用电器会消耗一部分,故出来后 减小。挑起

11、这些争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课时安排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过程中,课本给出了研究的电路图,重点是数据的获得,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千万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表见解,哪怕是错了,也是正常现象。要让他们相信:错误、挫折和成功是形影相随、永不分离的!只要他们肯动手、动脑,就会走向成功。而对于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探究,学生在了解了探究的程序的基础上,一切程序都可以放开,放开不等于自流,所以课堂开始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和欲望是关键。教师要使课堂沉浸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探究才能成 功。(3)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是探究的精华。实验中“凑数”是不少学生的不良习惯。由于种种原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存在着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从各组实验数据中得出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结论。只有从小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品质,将来“重 大发现”和发明才不能从你身边溜走。第一课时: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课时: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课时:第二节电流和第路第四课时: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五课时:第四节电流的测量说明课本不仅仅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教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学材”。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还需 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纠正,使之日臻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