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6337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 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 儿童的发展是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的。随着大教育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已成为当前各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园双方作为教育主体,它们之间的“双主体”互动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家园双方教育资源和利益的融合、共享,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正向活动。本文试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阻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实现双主体互动的原因,从幼儿园组织文化、家庭多元需求等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入手,进行有效策略及途径的探究,从而促使家园双方:树立起共同的幼儿教育价值观,追求的幼儿发展目标渐趋一致;充分发挥

2、各自的资源优势,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正向的互动和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关键词】 家园双主体互动 互动策略 幼儿发展 家园和谐互动,促幼儿和谐发展 幼儿园实现有效家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是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的。因此,幼儿教育也就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当前,随着大教育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已成为当前各国学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 提出:作伙伴。

3、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有研究表明:家园合作的过程也是家长和教师双方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它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教师则能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对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有了较高的认识,在行动上也有了不少

4、有效的举措。但是,其关注面还比较狭窄,研究内容多局限在孩子的突出行为或园方的教学要求上,较少涉及诸如幼儿园组织文化、家庭多元需求等一些影响幼儿发展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往往治标不治本,对家园合作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促进影响不大;在家园合作方式上,幼儿园常常忽略了家长同样作为教育主体的内在需求,较少留给家长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家长在家园合作互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真正发挥家园合作互动的实效。 建立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家园双方教育资源和利益的融合、共享,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家园双主体活动。因此,只有家园双方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并进行优势互补,形成

5、正向的互动和教育合力,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二、影响家园互动的主要问题: 围绕家园合作“双主体互动”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从幼儿园组织文化、家庭多元需求等一些影响幼儿发展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入手,从家、园两方面出发,找出“家园互动”存在的问题,便于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开展工作。 (一)幼儿园方面(教师): 1、对家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开展存在片面主观现象。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上好班、教好孩子就行了,家长工作做得好与歹都无关紧要;有的教师则认为家长工作做好了,其他事情就都好办了,走入了家园互动的误区。开展家长工作则以幼儿园为中心,只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要求家长配合,家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6、;家长会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主持、主讲,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等。 2、不善于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有些教师常抱怨家长工作如何难做,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少有成效,没有客观地考虑家长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个体差异性,更没有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有些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视自己为绝对权威,较少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而有的教师则忘记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居然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3、不善从家长身上挖掘教育资源。 大部分教师只知道利用园内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没有意识到来自家长身上、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白流失;有的意识到了重要性,却不善收

7、集、组织、整合,工作缺乏系统性。 4、家园联系方法单一、灵活性不够。 教师一般最为常用的“家园联系”即家长接送孩子时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这种方式易忽略不常由父母接送的孩子;还有一种是使用“幼儿成长档案”随时记录、定期下发,虽然能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讲清楚,但不能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家访工作因考虑时间因素常“一次性”解决而忽略个别幼儿的随机家访,如特殊幼儿、插班生等。家园沟通在时间安排、空间利用等方面没有充分得到挖掘。 (二)家庭方面(家长): 1、对保教工作目标不了解,幼儿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有相当部分家长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

8、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有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十分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显得被动、盲目、主观。家庭教育则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总是关注孩子发展的结果,而不注重教育的过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2、对自己的教育职责不明确。 有的家长认为反正幼儿园会教会孩子一切的,孩子交给老师管理就是了,将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归咎于工作繁忙,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幼儿园;还有的则认为幼儿园就是带孩子的,老师能照顾好孩子不出安全问题就很了不起了。在认识上对双方的教育职责陷入了误区。 3、个体差异性影响家园互动质量。 有的家长有参与意识却不善于与老师沟通;有的因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而担心做不好,有退缩、拒绝现

9、象;而有的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加上家庭教育知之甚少,更是谈不上与教师或幼儿园互动。由于家长的个人知识、经验、能力、需求的差异,造成了家园互动的障碍,无法做到与幼儿园配合并同步施教。 综上所述,家园双方这样的角色定位、思维定势,造成了双方关系的不平等,其所带来的结果是对孩子造成教育环境的失衡,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矛盾日益增多,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使家长从幼儿园教育的旁观者角色真正转变为教育同伴者的角色,从而逐步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引导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使幼儿园对于家长的外部要求真正内化为家长合作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开展

10、家园互动的具体策略: 在对我园家园互动现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途径展开了具体工作: 首先,确定互动沟通的内容。 为明确工作内容和方向,我们首先对“家园”互动渠道以及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 (一)幼儿园管理方面 1、保教质量的管理。 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组织,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实现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方面的协商与合作。如:幼儿园学期计划的商讨实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等,通过定期组织活动或举行座谈会、设计问卷的方式引导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幼儿园在制订新三年发展目标时,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讨论,多方听取意见建议,保障三年发展规划制订科学合理、实施保障有力;由于物价上涨,需要

11、适当调整幼儿伙食费,幼儿园通过召开家长听政会议,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上涨后的伙食费收取工作稳妥而有序。诸如此类,通过定期或专题召开“家委会”或“家长会”,促使我园的园务和班务管理更加民主。 2、保教信息的沟通。 双方通过各类沟通平台,建立积极的接纳、反馈系统,促使保教信息常换常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育思想和认识保持高度一致,教育方法和策略巧妙衔接。如,我园为便于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半日开放活动而改变了传统、单一、固定的活动时间,并注重了活动前的宣传以及活动后引导家长参与对活动的评价工作:首先通过宣传栏以海报的形式把活动开放的意图告诉家长,让家长知道来看“什么”;然后向家长发放评价表,引导家长“怎

12、样”看。我们对评价表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并及时通过宣传橱窗公布反馈。经多次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形式更容易使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并能积极为幼儿园提供有效的建议。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 1、课程的实施。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规划者和执行者,课程计划的制定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家长参与。对于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教师应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认识到活动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从而逐步达成共识,愿意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特定主题的家长助教活动、亲子运动会、双休亲子活动、家园合作小组、“开放日”的观摩和亲子游戏活动、节日的家园同乐活动、郊游或参观活动、孩子们的开

13、学和毕业典礼等活动。在家长开放活动的设计上,不仅要突出幼儿的主体的地位,而且将家长也作为观察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纳入到活动中来,使得亲子活动成为开放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让家长在活动的参与中亲身体验孩子们的欢乐与健康发展。 如在大班主题教育活动梦想天堂的开展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材料收集曾出现这么几组感人的镜头:接孩子时,辰的外婆提前来幼儿园,带来了西湖绸伞、丝绸、张小泉剪刀、藕粉、茶叶等杭州特产,原来这些都是外婆特意去西湖边的专卖店采购来的;尧的妈妈是个大忙人,平常都是请阿姨来接的,这天她来得特别早,还带来一叠“西湖新十景”和“西湖旧十景”的明信片,说:“这是我特意买来送给你们小朋友看的

14、”;一大早,平日里不是很主动接近老师的光小朋友拿了一大包西湖藕粉对我说:“这是妈妈让我带给小朋友吃的。”原来这是光妈妈特意去超市买来的;扬的妈妈拿着一包山核桃肉说:“老师,我们刚转来不久,需要我们配合的地方一定要跟我们联系。”。热心的家长通过各种渠道为孩子们准备了图片、VCD、西湖特产等各种资料。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他们便主动地去查询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从主题教育活动中深深体会到了家园合作的魅力所在。 2、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之一。首先要让家长了解班级当前的活动主题,明确主题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要想方设法引导家长支持与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创设 。幼儿园在创设环境

15、时,小至建立自然角,大至美化、绿化全园环境,都可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收集工作,为班级环境创设提供一定的活动材料、帮助制作活动器具等。有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寒假期间,我们引导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提前制作元宵灯笼。家长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有用喜糖盒上装上绸带的、有用署片罐包上包装纸的、也有的用硬板纸剪成的、若干红包沾合的等等。细铅丝绞成的小老鼠栩栩如生、釉子皮制作的小橘灯小而精致、牛肉干塑料罐制作的宫灯喜气洋洋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提来的灯笼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挂在教室里、走廊上、院子里,使年后的幼儿园仍然弥漫着春节的热闹气息。结合元宵节,教师们

16、精心为每只灯笼挂上灯谜,并在隐秘处附上答案,诱发家长们自发地引领孩子一起投入有趣的猜灯谜活动中去。有的家长还特别为本次活动创编了热情洋溢的打油诗。杭城某知名电视台还专门作过报道;在“猪”年迎新亲子制作面粉小猪活动中,教师提示家长可以结合多种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小猪。结果,家长做出了连老师也想不出的神态各异的各种小猪;在“巧手妈妈”亲子活动中,妈妈们更是各显其能,一块塑料桌布、一根绳,在她们的想象下,有的做了婚纱、有的做了背心套裙、有的做了披肩、也有的做了围裙与袖套 (三)家庭教育需求方面 1、科学育儿。幼儿园定期举办活动,定时邀请专家坐堂咨询、召开主题家长会,解决家长的疑惑,举办“科学育儿知识竞赛”活动或进行“育儿经验大家谈”等活动,从而提高家长的保教意识和技能,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保教方法。如针对现在带养人主要是祖辈的家长,我们专门组织了面向他们的家长学校讲座,并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祖辈带养过程中的困惑问题,由专家现场答疑解惑,此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个别教育。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分别针对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