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6286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一、设置情境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听着高高兴兴上北京的音乐做着开火车的律动进教室。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的小火车开到了法国

2、的大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把学生引入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学生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或通过图画再现情境,为了使学生能较正确的、完美地表现所唱歌曲的艺术形象,只能通过图画再现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教师搜集所有关于内蒙古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及乡土人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使他们在视觉上有着很大的冲击。二、感受情境音乐是情感的体验,高亢、明快、节奏活泼的乐曲使我们快乐的手舞足蹈;而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音乐让我们伤感。例如: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我设计了谁在叫这一发声练

3、习,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唱歌的画面。通过让学生模唱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感受到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和森林里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以一种愉悦、兴奋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导入,引导学生认真的去感受音乐。同时在多媒体画面上,一只只对应的小动物也开始慢慢的出现,整个课堂开始进入一种师生都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表现情境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欣

4、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四、拓展情境: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

5、。具体表现为对歌词的创编、对演唱方式的创新、对歌曲表演的创新等。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课中,我设置了两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来拓展歌曲情境。问题一:森林里很多的小动物都在一起玩耍,当它们碰到这些凶残的动物的时候,它们又会向谁去求救呢?当时在教室里顿时掀起了一阵高潮,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开阔起来,有的说小猴子去向大象求救;有的说孔雀去向斑马求救;有的说乌龟去向青蛙求救,几乎学生思维范围内的所有小动物都纷纷出笼了。同时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创意都运用大鹿的旋律组织起来,于是,大鹿站在房子里变成了大象站在房子里、兔儿兔儿快进来变成了乌龟乌龟快进来。一首首全新的改版大鹿隆重推出,学生纷纷戴上

6、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情境中尽情的表现。问题二:森林里除了可怕的猎人还有哪些动物也很可怕,经常要欺侮那些弱小、善良的小动物呢?由此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狮子、老虎、豹子等一些凶残动物的形象,不但在表演中把这些形象栩栩如生的再现出来,使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快乐,而且也领悟到了善与恶、美与丑。而且还把歌词中的林中猎人追来了。改成了林中老虎(狮子、豹子)追来了。对歌词也进行了创编。在这一环节所有的创编活动中,都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小组成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这对他们的一生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五、转化情境: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总之,情境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证明效果是良好的,但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