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5993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一、高危专科疾病、重点/难点病人1、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风险: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出血 颅内出血 呼吸暂停2、胎粪吸入综合征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5、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二、高危药物1、洋地黄类药物 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狄戈辛)2、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普罗帕西酮(心律平)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儿茶酚乙胺)4、平喘药物氨茶碱(茶碱乙烯双胺)5、利尿、脱水药(1).咲塞米(咲喃苯胺酸) 甘露醇6、镇静、催眠、抗惊厥药1. 地西泮(苯甲二氮卓、安定). 苯巴比妥(鲁米那7、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 10%氯化钾. 10%葡萄糖

2、酸钙二、高危技术1、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识别与紧急处理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1 . 气道阻塞的识别与紧急处理(2).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集束. 氧中毒3、PICC 置管术及其维护4、胃食管返流患儿判断与处理5、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判断与处理三、高危环节1、疾病高危时段(1) .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72小时内).新生儿窒息(出生时重度窒息复苏后8小时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穿孔.窒息复苏抢救配合腹胀症状持续或加重.抽搐处理(7).顽固性低血糖.高危患儿转运.坠床、烫伤、皮肤擦伤及压疮高危患儿的识别、报告、处理2、病房工作高危时刻1. 交接班时.患儿晨间护

3、理、进食、治疗、注射时病情复杂、病重患儿多时.同时新收几个患儿时.患儿家属对治疗失信心有纠纷苗头时3、高危人群1. 轮科护士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或责任心欠佳的护士新生儿高危病人管理早产儿早产儿:1.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2. 胎龄小于 34 周3. 母亲糖尿病4. 围产期窒息5. 剖宫产儿6. 出生后 72 小时内早产儿的高危风险: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颅内出血(ICH)呼吸暂停一、早产儿的高危风险管理(一) 、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准确识别及抢救护理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差,不哭、没哭声或 哭声细,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大于 60次/分钟,不规则,三凹征,

4、 叹息,双吸气,抽泣样呼吸,SpO2V85%,血气分析PaCO250mmHg、PaO2 V60mmHg,皮肤苍白,发绀2. 紧急处理:(1) .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36.537C。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予鼻吸位打开气道,持续监护仪监测(2) .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呼吸困难无缓解,立即予人工气囊加压呼吸30秒 到 1 分钟,持续气道正压吸氧( CPAP) ,若症状仍未缓解,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 .抽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道3. 风险管理:(1) .准确评估患儿胎龄、体重、生命体征,识别高危患儿(2) .识别呼吸窘迫的症状和体

5、征,及时处理(3) .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保暖,予鸟巢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管道通 畅,正确设置监护仪警报值(4) .保持安静,集中护理,减少氧耗(5) .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呼吸机无故障,稳妥固定气管插管,落实预防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防脱落的集束护理,实时记录。注意用氧安全,严格遵循早产儿 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6) .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二) 、肺出血的风险管理1. 肺出血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全身症状: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发绀,SpO2V85%,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症状;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突然 加重,吸气

6、性凹陷,呻吟,发绀;出血:从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 棕色液体或气管插管时流出、吸出泡沫样血性液;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湿啰音2. 紧急处理:(1) .打开气道,迅速使用小儿洗耳球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口鼻分泌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2) .予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 1:10000 肾上腺素或立即止血,注入药物后用 呼吸气囊加压供氧30秒。予机械通气,调节吸气峰压为2530cmH2OIII.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注射止血药,注射泵注射多巴胺57ug/(kg.min)和酚妥拉明510 ug/(kg.min)改善微循环,伴DIC者予小剂量肝素纠 正凝血功能3. 风险管理:(1) .肺出

7、血的高危因素:缺氧、感染、早产等,如窒息、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 呼吸窘迫综合征、青紫型心脏病等,多发生在出生后13 天内;败血症、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等,多发生在出生 1 周左右(2) .掌握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口腔、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辨别,出现呼 吸不规则、频死、窒息样时及时处理。对缺氧或感染非常严重的病例,发生呼吸 困难或呼吸暂停,同时一般情况较差,应在肺出血发生之前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 .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正压通气,有”压迫性”止血的作用,呼吸机初调参数: 吸入氧分数(FiO2) 0.60.8, PEEP46cmH2O,呼吸频率3545次/分,吸气峰 压(PIP)2530cmH2O,

8、吸呼比(I/E)为 1 : 1 1.5,流速(FR) 812L/min,12 小时内未见泡沫样血性液,临床症状好转,根据病情调校呼吸机参数或其他 吸氧方式W.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时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使用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避免开放气道使压力骤减而增加出血机会(三) 颅内出血(ICH)的风险管理1. 颅内出血(ICH)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兴奋性增高,烦躁不 安,意识障碍,易激惹,惊厥,脑性尖叫,前囟紧张隆起,肌震颤,惊厥,呕吐 继而出现皮质抑制状态,四肢肌张力低下,运动减少,呼吸异常,反复呼吸暂停, 眼球固定,凝视,头颅 B 超显示颅内出血表现,甚至死亡2.

9、紧急处理:(1) 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保持头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低流量 吸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难纠正时,准备呼吸机辅助通气(2)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集中处理,减少干预和搬动患儿,保持病房环境安静(3) .遵医嘱用止血药,多用维生素K1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或用力止血。 有惊厥时可给予苯巴比妥钠镇静,必要时予地西泮(4) .颅内压增高时予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注意防药物外渗(5) .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请神经科紧急处理3. 风险管理:(1) .护士准确识别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患儿避免搬到和盆浴。(2) .保持安静,集中护理,避免患儿哭闹,必要时予镇静,减少大脑

10、耗氧。(3) .予头部保持 1530(后颅凹出血者紧抬高头部,以免压迫小脑),避免头 偏向一侧,需偏侧时,整个躯体也取同向侧位,避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4) .保持呼吸道通常,按医嘱氧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前囟 张力、肌张力等变化,注意有无惊厥的发生。(5) 保留胃管,根据病情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 .(6).急性出血期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以免加重出血。(7)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里。.(四)呼吸骤停的风险管理1. 呼吸骤停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持续 20秒,皮肤苍白,发绀,伴有心率缓慢V100次/分,反复发作。2.

11、紧急处理:(1)予抚摸胸腹,托背,无改善,予弹、拍打足底刺激恢复呼吸,呼吸不能恢 复者,予清理呼吸道,同时进行气囊-面罩加压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 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2)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3)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予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负荷量为 4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2.5mg/kg,纳洛酮0.1mg/kg静脉 注射。3. 风险管理:(1)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确保监护仪报警有效和参数设置合理, 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发作。(2)避免促发呼吸暂停的诱因,如减少咽部吸引及插管,减少经口喂养,避免 颈

12、部的过度屈曲或伸展。胎粪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风险管理(一)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气促,呼吸60次/分,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桶状胸,胎粪完全阻塞气道出现 肺不张,婴儿脐带、皮肤被胎粪污染呈墨绿色,皮肤苍白、发绀,经皮测 SpO2 50mmHg或PaCO260mmHg。高频 通气供氧,减少肺不张,降低肺损伤及慢性肺部疾病。4. 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三)风险管理1. 识别胎粪吸入症状、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呕吐,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 经皮血氧饱和度、胸廓有无隆起、三凹

13、征。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斜坡侧卧位,洗胃。3. 发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提示发生气胸和纵膈气肿,及时处理。4. 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输液量急性期6080ml/(kg.d),合并肺水肿应适当限制 入量,改善通气后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输液量 80100ml/(kg.d), 不能喂养可鼻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管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的识别、危机值和专科观察: 患儿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腹胀,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排水便,一日 56次左右,12

14、 日后排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是黑便。反应差,精神萎靡, 体重不升,全身出现大理石斑纹或青紫。并发穿孔时,腹胀和触痛明显,肠 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并发腹膜炎,腹壁发红发 硬,发亮,压痛,严重者有 DIC.2. 紧急处理:(1) 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取斜坡位,抬高床头15。休克时取中凹位。(2) 持续监护,监测生命体征。(3)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用810 号硅胶胃管,观察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和性 状,监测腹围变化。(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必要时做好 输血或血浆的准备。(5) 外科处理肠穿孔、气腹等。3. 风险管理:(1) NEC高危患儿:早产儿,尤其是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3周内, 新生儿缺氧、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2)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时每 12小时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 采用注射器间隙胃肠减压时,每2小时用1020m 1注射器抽空胃内容物和气体, 密切观察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每班测量并记录腹围,听诊肠鸣音。(3) 腹胀突然加重或从胃管抽出大量气体时注意有无胃肠穿孔,若出现肠穿孔 即请外科处理。(4) 患儿出现反应差、脸色苍白、体温不升、肢端发冷时,注意有无休克或DIC 情况,并及时处理。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