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之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5913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之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安全管理之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之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之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企业。企业只有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五大管理定律”为我们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警示。 1“墨菲定律”的启示: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 p0) ,则在n 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n= 1 - ( p) n 。p无论多么小,当越来越大时, pn就越接近。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

2、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即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有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在起重作业中忽视起吊司索人员的信号,在检修带电设备时忘记拉下电闸,进入受限密闭空间不带空气呼吸器等情况,由于在一次作业过程中不一定酿成事故,因此,就给作业人员产生误解或者错觉。正是这种危险的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在作业过程中,我们必须防微杜渐,注意细节,培养良好、正确的作业习惯,不断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实现标准化作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

3、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突发事件。正是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时时警钟长鸣;作业行为做到规范标准,处处防微杜渐。 “破窗理论”的启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前者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

4、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总会有人怀着侥幸心理去钻制度的空子,或者“无意”地破坏了制度,成为第一个“打破玻璃者”。在施工、作业现场,常常看见有人不戴安全帽,甚至在高空交叉作业中,也有人认为戴不戴安全帽无所谓。“你不戴,没人,没人管,这不暗示我也可以不戴吗”。这就是安全管理上暗示性的纵容,这“暗示性的纵容”,塑造了多少个“打破玻璃者”。有多少块“玻璃”必将被打碎。“破窗理论”提醒我们抓安全生产必须未雨绸缪,及时修理“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任何制度都有被破坏的可能。任何管理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祸端。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堵塞各种可能造成事故的漏洞,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不能让制度管理流于形式。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上抓起,不能忽视预防预警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企业员工来说,要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摒弃侥幸心理,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每一个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人人都不去打“玻璃”,人人争做“玻璃”的守卫者,企业安全的这扇窗户才能更明亮更结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