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与裴斯泰洛齐之比较.....精品文档......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摘要:卢梭和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家通过比较发现,两者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人性论基础、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上存在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指导下,两者都十分重视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相似的教育原则及方法比较两者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对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的启示关键字: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教育改革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纵观教育史不难发现对于“自然”一词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卢梭看来,“自然”一词主要是指事物保持其本来性质,原始倾向,不受外界干预,在教育中就是指人的自然秉性依据卢梭的解释,自然主义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顺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 最早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端于古代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作为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应当顺应自然,以培养所谓的“自然人”为目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要侧重于自然教育和事物教育在“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中,显然,必须以自然教育为主线,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密切结合,配合自然的教育意即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都应该追随儿童的内在自然[3]18世纪的瑞士深受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作为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提出了有关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他十分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自然进行教育裴斯泰洛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二、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异处(一)人性论基础的不同 对人的理解,对人性的不同解读,是教育实践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卢梭与裴斯泰洛齐都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教育上都提出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但在对人性的理解上,二者有所差异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其自然主义哲学为依据而提出的与原罪说所宣扬的人生来带有罪恶不同,卢梭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5],每个人都具有善良的情感,这种善良的情感是与身俱来并且内在于天性之中的。
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善良的天性这种善良的天性不会因为贫贱而变化,人之所以会堕落,完全是由于腐败社会的污染因此,他主张自然教育,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裴斯泰洛齐也非常重视人的天性,要求根据人的天性进行自然教育但与卢梭不同是,裴斯泰洛齐并不认为人的天性是尽善尽美的他认为,只有教育才能把人身上以暧昧状态潜在的能力发掘出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使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裴斯泰洛齐把人的本性的发展更确切地理解为人的心理的发展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把自然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了,从而使自然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可以说,裴斯泰洛齐开启了心理化自然教育的新时代二)教育目标的不同 在卢梭看来,人性本善,正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使人善良的本性得以发展,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要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看来,自然人是相对于公民而言的自然人是完全为了自己生活,不依赖任何职业与社会地位,可以适应各种变化的人而公民则与社会关系密切,国家越大,人民的自由就越小因而,自然人理应成为国家培养的对象。
与卢梭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不同,裴斯泰洛齐认为,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双重性:一个是像卢梭那样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内在力量;另一个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 卢梭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是一种主内的教育他携带爱弥儿远离都市,在乡村的自然怀抱中实施自由教育,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是既主内,又主外的教育他把卢梭的“爱弥儿”从乡村带回城市,使自然主义打上了“社会”的印记相较于卢梭的“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裴斯泰洛齐这种旨在培养“完人”的教育目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三)教育对象的不同 卢梭认为,穷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原因在于穷人们能够从自然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中接受应有的教育,能自然地成长为人与此相对,富人受到了其所处环境中的种种恶劣影响,结果只会造成谬误与偏见显然,这对做一个“人”是十分不利的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将出身名门的爱弥尔作为教育对象,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把贵族阶级作为改造的对象因此卢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的子弟[10]如果我们将卢梭的教育对象视为“部分人”,那么裴斯泰洛齐选择的教育对象就是“全部人”。
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教育,教育应该成为所有人共同的财富,而不仅仅是少数有钱有势的富人的特权,绝大多数的贫苦人民也应当受教育四)教育内容的不同 在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上,卢梭非常重视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并不在于尽可以多地传授各种知识给学生,而在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卢梭主张学以致用,并以周围直观事物为教材,从现实中找真理,获得知识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与卢梭不同,他认为,智力对人的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甚至断言,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天生俱有,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去挖掘学生这些天赋和才能裴斯泰洛齐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离开知识的积累他主张在初等学校里,应实施多学科的教学,如语言、算术、地理、唱歌、历史等等,让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三、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联系 尽管卢梭与裴斯泰洛齐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存在不同的见解,但在共同的“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指导下,割断两者教育思想的联系似乎是不现实的在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二者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二者都重视人的天性,都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反映在教学上就是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自主发展在培养目标上,他们终极的教育目标都指向培养人、指导儿童如何做人他们都认为,道德的种子自然地存在于人的身上,教育的目标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自然人,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适当的方法使儿童的自然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应自然”教育思想指导下,他们提出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都可以找到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教学原则的源泉他们都强调观察(直观)在儿童认识事物、获得知识与发展智力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张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演示教学方法,向儿童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卢梭坚决反对经院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经验和感觉才是“真正的老师”裴斯泰洛齐则从发展儿童的角度高度评价了直观性原则,指出“正确地看和听是获得实际知识的首要步骤”[11]参考文献[1] 腾大春.外国教育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2][5][6] 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9] 李艳,张立昌.基于不同人性论的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4] 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7] 杜瑞,肖洒.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40-41 [8] 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58-61。
[10] 向月.论夸美纽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J]基础教育研究,2010(8):9-12[11] 张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