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584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盐城六校联考)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解析第1题,大棚内阳光可以照射进来,使棚内温度升高,太阳辐射转

2、化为大气辐射后穿透能力下降,热量得到保持,这就是保温作用的原理,水分和湿度也得到保持,而对光照强度没有影响。选B。第2题,大棚内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所以当大棚的门打开时,下层空气流进,上层空气流出,A符合。答案1.B2.A(2015江苏学考)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处,气压最高的是()A. B. C. D.4.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A.提高建筑物高度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解析第3题,一般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要大于高空气压。根据热力环流形成机制,

3、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气压变低;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变高,所以选B。第4题,“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答案3.B4.C(2015徐连宿三模)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商业区C.住宅区 D.公园绿地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5题,根据城市热岛效应,中间部分是城区,两侧是郊区。丙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但形成了下沉气流,最可能城市中心是湖泊或绿地公园,D对。工业区分布在郊区,远离市中心,A错。商业区、住宅

4、区应是上升气流,B、C错。第6题,影响开花日期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根据图中环流分布状况,甲、丁处温度较低,开花较晚,A、D错。丙处是下沉气流,气温也较低,开花晚,C错。只有乙处是上升气流,气温较高,所以开花最早,B对。答案5.D6.B(2015四川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第7题,由图读出该城

5、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 ,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第8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A。答案7.D8.A(2016广东普宁一模)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

6、小。据此完成第9题。9.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解析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从而可知A项正确。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0.(2016宿迁三校联考)2014年10月下旬,宿迁郊区农民大量焚烧秸秆,使通城烟雾笼罩,其影响有()A.夜间气温升高 B.造成大气污染C.夜间气温降低 D.昼夜温差增大解析焚烧秸秆,增加大气的浓度,增强大

7、气逆辐射,使夜间气温升高,同时会造成大气污染。答案AB(2016苏北四市上学期期中改编)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B.丁地气温高于丙地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12.图中P、P两点()A.风向、风速相同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解析第11题,甲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乙处空气聚集形成高气压;丁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丙处空气流出形成低气压。乙和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以乙地气压高于丙地。第12题,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P处风向向左,P处风向

8、向右;P位于高空,不受摩擦力;P位于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所以两点风速不同。P、P两点的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P在近地面,P在高空,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故答案选CD。答案11.BC12.CD13.下图表示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垂直,北半球向右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图正确。如果该图在南半球,则正确。答案BD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南京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

9、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近年来,青衣江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青衣江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解析反射率前后的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进而影响到地面辐射量,从而达到降低气温的效果。植被增加会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升温幅度减小,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吸 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之前低。答案植被增加会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升温幅度减小,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之前低15.下图为2015年9月

10、14目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3)比较D地与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A地所处天气系统中有锋面,为低压中心。第(2)题,B地的气流吹向中心,为低压;若其加强可能引发台风、风暴潮等灾害。目前还无法避免台风的发生,但可以加强监测、预报,从而减小损失。第(3)题,风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等压线的疏密进行判断。答案(1)1 0101 015 hPa。(2)气旋(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

11、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3)D地的风力大于C地。D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16.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度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

12、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1材料三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图2(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3)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温度变化的关系。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的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利用该原理可分析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

13、。第(2)题,读图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空气的流通可带走一部分热量,风速越大,热岛强度越不明显。第(3)题,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但必须与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铰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士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