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05843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一、打开标本及处理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标本打开处理时: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二、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3. 以下

2、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4. 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三、血清的分离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

3、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五、玻璃器皿和“锐器”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六、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七、一次性接种环一次性接种环的优点是无需

4、灭菌,因此可以在生物安全柜中使用。否则,使用明火会扰乱气流。一次性接种环使用后应置于消毒剂中,并按污染性废弃物处理。八、培养皿、试管和试剂瓶由于没有明确的事故发生及明显的溢出物,因此不能确定打开的平板、试管及试剂瓶里的一些微生物体是否会引起实验室感染。然而,这些很高的传染因子中很有可能有一些传染病会发生。当打开存在真菌类的平板、试管及瓶子时需格外小心,因为在操作中可能会释放出大量孢子。一些培养物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在吸取液体培养物前,为确保它成为均一的悬液,应给予振动混匀。剧烈的摇动将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轻微的打旋可以成为均一的悬液,但仍伴有微量的气溶胶产生。当液体培养物恢复原状停留片刻

5、后再打开容器时,气溶胶产生减少。将消毒后热的金属接种环或针插入液体或斜面培养物会产生飞溅并产生气溶胶。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金属接种环应在空气中冷却,或在容器内壁,或在繁殖物培养的琼脂表面没有物体生长的地方接触一下进行冷却。用特定设计的电或气体烧灼装置消毒的接种环或针,比用开口火焰加热的更可取。这种小型的烧灼装置有一个筒,可以包容从接种环或针上飞溅出的任何物质。通常可任意使用的接种环是有用的。加热使用过后为了能够立即消毒,丢弃首先放入消毒剂的容器中。在粗糙不平整的培养基上用接种环或针划线接种培养物会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光滑整洁,通常是不会产生气溶胶的。丢弃粗糙不平整的培养基是好的安全

6、技术。有盖培养皿内的培养物脱出的水里通常存在活的细小微生物,并且在倒转平板的盖子和边缘之间形成一层膜。当打开平板时这层膜破裂,释放出气溶胶。对于盖子与边缘只有三个接触点的塑料有盖培养皿可能减少危害物。使用完全干燥的平板也能减少这种风险,但是从厌氧罐内取出的孵育平板(进行厌氧孵育)很容易变湿。在盖子内装上过滤膜虽能减少危害物的产生,但不能防止扩散。如果平板明显潮湿,则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打开有螺旋帽的瓶子和带塞的试管时会产生看不见的气溶胶。这是因为在打开塞子或盖时,感染性液体在塞子边缘处形成的那层膜被破坏,产生了气溶胶。振动或离心后立即取下长颈瓶、瓶子、离心管的棉花塞子或塞盖,产生气溶胶导致环

7、境污染。长颈瓶或离心管不处于垂直状态,去除湿的瓶塞也会产生危害。此外,离心时会产生微量的泡沫,瓶塞很可能会被少许弄湿。由于这些可能性,因此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液体感染性培养物及危害物质,同时穿戴手套、长袖实验室工作服,这是很好的安全措施。干缩的、有感染性的培养物可聚集在盖子边缘或培养管/长颈瓶的壁上,当受到干扰时会扩散到空气里。装有干粉状危害物的容器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九、安瓿打开装有冻干或液体培养物的密封安瓿会产生气溶胶。为防止或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安瓿。在复苏安瓿内容物时,要小心仔细以防割破手套和手,防止碎玻璃嘣入眼、脸及实验环境里。此外,生物产品本身不能因外界生物体或

8、消毒剂而受到污染。应戴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用砂轮在安瓿的颈部划痕,消毒的湿酒精棉球包裹住安瓿,在安瓿的颈部用力折断,确保安瓿处于垂直状态。另一种方法,在安瓿的颈部做一标记,用热的金属环或棒接触使之产生裂缝,然后用消毒的湿酒精棉球包裹住安瓿,折断颈部打开。将棉球和安瓿顶端丢进消毒剂中。缓慢加入液体使安瓿内的内容物复苏,避免干燥浓缩状的内容物呈烟雾状扩散。混匀但无气泡产生,取出内容物放入干净容器内。一些实验人员想使用已有划痕的安瓿便于开口。但是,这样很可能使安瓿变得不坚固,在操作或贮存期间发生破裂。装有液体培养物的安瓿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为确保装有有害的、可流动的培养物及有活性的、粉状物质的玻璃器皿便于运输、孵育、贮存,应使用不易破碎的、防漏的外层容器应,体积足够的大以防玻璃容器渗漏或破损时可容纳所有的液体和粉末。外层容器必需贴上生物危害标识,包括感染性物质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