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5710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构造纲要图说明书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二二年八月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编纂委员会成员主 任 委 员:李后蜀副主任委员 :汪小昆委 员 :黎 力 刘安云 袁兴平 朱永琴 邓富银 吴时兴 总 编 辑 :黎 力副 总 编 :刘安云 袁兴平图 幅 负 责:朱永琴 吴时兴内 容 简 介重庆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经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基底形成阶段、南华纪三叠纪槽台分野阶段及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的构造沉积演化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扬子准地台划分为重庆台坳、上扬子台坳、大巴山台缘三个二级构造单元,以及四个三级构造单元和八个四级构造单元。其褶皱基底由青白口系板溪

2、群组成,南华系中三叠统主要为海相台地型建造序列,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大型陆相盆地沉积。盖层除北缘部分为印支褶皱,渝东南为燕山褶皱外,其余大部分均为喜马拉雅褶皱,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台区的断块、表层扭动。各构造单元构造形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各具特征,渝东南为北北东向城垛状褶皱,渝西小部为舒缓背斜、穹隆与向斜,其余大部分地区则表现为北北东北东向梳状褶皱。秦岭地槽褶皱系仅划分为北大巴山冒地槽二级构造单元,以青白口系龙潭河组组成褶皱基底,南华纪寒武纪以冒地槽型沉积为主。地壳运动以印支运动为主,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北西向复合构造。说明书及图件是在参考、利用、综合研究四川省区域地质志以及区内和周边120

3、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划分2第一节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划分原则 2第二节 构造旋回及基本特征 2第二章 构造单元划分其及基本特征 5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命名原则 5第二节 构造单元基本特征5第三章 深、大断裂及基底断裂 26第一节 深、大断裂26第二节 基底断裂及隐伏断裂 26第四章 新构造运动28第一节 升降运动28第二节 活动断裂及地震 28第五章 构造沉积演化简史 29第一节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扬子地台29第二节 南华纪三叠纪槽台分野阶段29第三节 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30前 言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部,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

4、壤,南接贵州黔北,西与四川省毗邻,北抵大巴山在城口巫溪北侧与陕西省分界。地理坐标: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13212,面积8.2万平方公里。重庆市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中、西部属丘陵地貌,北、东、南为边缘中、低山区。区内水系发育,气候湿润温和,交通方便。本说明书及图件是在参考、利用、综合研究四川省区域地质志以及区内和周边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截止1999年)的基础上编制的。根据区内构造形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从而划分了以城巴断裂带为界的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个级构造单元。在扬子准地台中以沙市隐伏断裂和七曜山基底断裂为界

5、划分出了大巴山台缘坳陷、重庆台坳、上扬子台坳三个级构造单元,同时根据各级构造单元中的不同构造形态又划分出了四个级构造单元及八个级构造单元。在秦岭地槽褶皱系中,仅存一个北大巴山冒地槽级构造单元。其总的构造面貌为:渝东北(沙市隐伏断裂以北)构造线多为北西向,褶皱由北往南其强度和密度均逐渐减弱,由紧闭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到开阔褶皱,轴面由倾斜到直立,逆冲断层多发育于背斜核部,其规模从北往南亦逐渐减弱到不发育,据区域资料及专题研究成果,其构造形态定型为印支褶皱造山运动,构造层在城巴断裂带以北为南华系代安河组寒武系八仙组,以南为南华系明月组三叠系;渝东南(七曜山基底断裂南东)为北北东向背向斜等宽的城垛状褶

6、皱,断裂较为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性质,酉阳、黔江一带的上白垩统正阳组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及以老地层之上,表明该区构造形态定型为燕山期的褶皱造山运动;渝西(华蓥山断裂以西)小部为舒缓背斜、穹隆与向斜,这与川中威远龙女寺古隆起有关,其余大部分地区(华蓥山断裂与七曜山基底断裂之间)则表现为北北东北东向高窄背斜与宽缓向斜构成的隔挡式褶皱,主要是在燕山期及以老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形态基础上,经过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改造而形成现在的构造面貌。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抬升、表层扭动及断裂活动。本说明书及图件重点突出了区内各构造单元及其主要构造形迹特征,同时对新构造运动、构造沉积演化史作了简要的描述。

7、本说明书采用多旋回槽台说并参考现代构造学的一些新进展和新理论编写。第一章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划分第一节 构造旋回及构造层的划分原则构造旋回是通过对某褶皱带的角度不整合来确定的。褶皱幕往往相对集中在某些不太长的地质时期内,这一时期就是所谓的褶皱期或造山期。同时褶皱幕在时间上表现出周期性和阶段性,即地壳既有较长宁静期(造陆或升降运动),又有较短促的活动期(造山或褶皱运动)。宁静期和活动期的交替,表现了地壳构造不断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构造层是褶皱带一定发展阶段的建造或构造岩石组合,是构造旋回的物质表现。构造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壳运动、不整合建造差异、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等。构造层内根据平行不整合大型沉积旋

8、回、沉积相及岩石组合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亚构造层。根据以上原则,重庆构造旋回及构造层的划分如表1。第二节 构造旋回及基本特征1、晋宁旋回该旋回主要形成褶皱基底,组成褶皱基底的沉积建造为:a 发育在古陆内部的冒地槽沉积如板溪群;b 发育在古陆核边缘的优地槽沉积如龙潭河组。分布于秀山附近的板溪群与上覆南华系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且板溪群为变质岩,而上覆岩石则为未变质沉积岩。而渝东北分布于城口的龙潭河组及上覆南华系虽均具变质作用,但两者的沉积建造类型有明显差异,且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可见角度不整合接触。2、澄江旋回在秦岭褶皱系南缘,澄江运动主要表现为沿扬子陆块边缘的断陷,除晚南华世末局部上升外,全区以

9、沉陷为主。在扬子准地台上,澄江运动不属于褶皱运动范畴,多以块断显示其特色。3、加里东旋回台区加里东旋回没有造山运动。下古生界各系之间多为平行不整合,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及陆源砂泥质沉积,其建造系列为藻礁碳酸盐建造远硅质建造异地碳酸盐建造陆源碳酸盐建造。北大巴山冒地槽褶皱带以城巴断裂带与扬子准地台的大巴山陷褶束相邻。加里东旋回没有造山运动,此期沉积物主要由震旦系和寒武系组成。震旦系为炭质板岩、灰岩、硅质岩;寒武系为远硅质建造、陆源碳酸盐建造、碎屑岩建造。各系间均为整合接触,普遍遭受区域动力变质,并有广泛的辉长岩、辉绿岩脉侵位。4、华力西旋回华力西旋回上限为中二叠世末,仍属造陆运动性质,此期

10、的构造继承了加里东期构造格局,但其隆升范围较加里东期广,因此缺失地层较多,泥盆系、石炭系在区内大部分地区缺失,局部有零星出露。5、印支旋回印支旋回时限为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台区印支运动分为两幕。早幕表现为须家河组(香溪组)沉积前的微角度平行不整合;晚幕表现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角度平行不整合。其特点是:与相邻槽区的主要褶皱回返时期基本同步,是台缘坳陷的主要褶皱运动,台区内部无褶皱运动,只有升降运动。印支旋回结束海相沉积的历史形成了中生代陆相盆地。构造阶段构造旋回构 造 运 动构 造 层地层序列槽区台区槽 区台 区槽区台区地台发展阶段地台晚期陆内改造喜马拉雅燕山旋回区内未见其构造层喜马拉雅燕山构造

11、层区内无地层出露Q喜马拉雅运动幕K2燕山运动 K1J1地槽发展阶段地台早期稳定发展阶段印支旋回印支运动晚幕印支构造层T3印支运动早幕T2P3华力西旋回末华力西运动华力西加里东构造层P2D加里东旋回晚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构造层ZSZ澄江旋回澄江运动澄江构造层澄江构造层Nh2Nh2活动带及基底形成阶段活动带及褶皱基底形成阶段晋宁旋回晋宁运动晋宁构造层晋宁构造层Qb2Qb2表1 重 庆 市 构 造 旋 回 及 构 造 层 划 分 表北大巴山冒地槽褶皱带,在境内出露地层有南华系寒武系,地层只有平行不整合而无角度不整合接触,三叠纪后盖层统一变形,形成了北大巴山冒地槽褶系构造格局。6、燕山旋回在扬子准台台缘坳

12、陷地区(渝东北),燕山运动表现为断块运动,但缺少燕山构造层,主要反映了印支期后的继承性隆升。上扬子台坳是扬子准地台内有燕山运动确切证据的构造单元。在黔江、酉阳一带的正阳组明显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侏罗系之上。正阳组是燕山运动后在山间盆地内沉积的一套红色复陆屑类磨拉石建造。7、喜马拉雅旋回泛指发生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可分为三幕:第幕发生于古近纪、新近纪之间,第幕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间,第幕发生于中、上更新世之间(后两幕属新构造运动)。区内未发现古近纪、新近纪的沉积物。但从周边地区的资料显示,喜马拉雅运动是重庆市范围内最重要的构造运动,它使自南华纪以来的沉积盖层全部褶皱隆升,结束了湖盆沉积历史。综上所述,重庆市构造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各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特别指出的是,重庆市范围内北东向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先期形成隔挡式褶皱,而后又经受喜马拉雅旋回的褶皱运动,而形成城垛式褶皱或隔挡式褶皱、隔槽式褶皱。第二章 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命名原则根据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结合重庆市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等具体特征,构造单元划分原则为:地台区一般划分到级,地槽区只划分到级,各级构造单元大部分沿用四川省区域地质志中的名称。对地台区级构造单元的划分,主要依据褶皱基底最后一次的形成时期;级单元反映地台发展阶段形成的大型隆起和坳陷;级单元反映地台发展阶段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中型隆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