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05589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社会教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活动 1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1活动 2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一、教材分析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这

2、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

3、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准备】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 图片资料。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

4、是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需求。1.听歌曲、看图片,并回答问题。2.了解本单元、本节课的任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让 学生明 确单 元任务及本 节课 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1 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2 让学生在两 人小组内交 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分组,确定各自的调查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分 组开 展活动。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

5、活动教学意图收集信息1 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教材上的调查表 样例和学习单。2 组织各小组 进行相互访 谈,通过采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1 收集信息。2 以小 组为 单 位 相互访谈,并填写相关学习单。1. 将收集信息的 活动放在课 堂上完成,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获 得信 息的一般过 程与 方法。通过本活动环节,学生既尝试了通过访谈 收集 信息,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为小 组同学提供 了信 息。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 的信息,并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

6、职业和身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关学习单:(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4)信息 有哪些作用 和功 能?3.小结:(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 一样的。(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理、可传递和共 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1.2. 1、交流并整理、汇总大家收集到的信息。2.交流、讨论问题。 3. 填写 相关 学 习 单。1 激发学生

7、 主 动探究信息 技术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的意识。2. 巩 固 调 查 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活动 2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一、教材分析要完成本单元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首先要通过调查、 查阅书刊、访问因特网等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其 次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最后是对比、分析不同年代人们工作、 生活方式的差异,总结、归纳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 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 生活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体验

8、到:对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评价和筛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技术 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果。第三部分是结合前面活动收集到的信息,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讨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将经历调查、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人们工作、生活影响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 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理解新技术的产

9、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各种学习单样例。【教学过程安排】第 1 课时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1. 提问:请同学们沿着箭头的方向观察下面的图片。图中的物品有什么变化?各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2. 归纳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上图片展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3. 提出本次活动的任务:

10、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1.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见解。2. 明确本次活动的 任务。1. 通过让学生 交流、讨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引入活动,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 布置任务一的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书刊查阅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2)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考虑资料的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3)各组要将组员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纳好。2.让各组收集并整理信息。3. 组织学生 交流收集到的信 息,最后教师归纳:(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等的技术和方法。(2)

11、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1.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信息。2. 小组成员一起整理、归纳本组收集到的信息。3.交流。1. 明确 探究 任务。2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 其发展。3. 体验对收集 到的资料进行评价和筛选的必要性。4.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出后续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1 布置任务二:前面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些知识,为了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 组织各组讨论并确定研究对象及研

12、究角度。1 明确任务二的内容。2 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1.通过讨论确定探究的主 要内 容,掌握探究新知识的一 般方 法。第 2 课时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1 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确定了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对人 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 引出任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任务二: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复习明确本节 课的任务。开门见山,提出任务。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1 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搜索、查询书刊)收集信息,并填写教材学习单。2 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得

13、出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对农民工作影响的案 例.doc”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案例.doc”,阅读案例,回答问题。)3 要求各组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论。1 收集资。2 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3 各组整、归纳总结、分析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填写教材学习单。1.让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多种工具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研究结论。2 组织全班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给 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哪些消极影响?(2) 信息技术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该如 何避免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1.交流、讨论。1 通过头脑风 暴,巩固调查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交流总结延伸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题。)(3)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信息社会公民?(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3 结束语:(1)未来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