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5580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四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知识专题训练(四)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12017唐山路北三模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根据材料判断,他所评价的事件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22017泰安五四制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C

2、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32017无锡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4改编题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52017唐山古冶区二模下图EF段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

3、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62017山西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多种所有制并存,职工下海经商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 BC D7改编题“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

4、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使英王成为掌握实权的国家元首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8原创题1889 年日本纺织业拥有 21.5 万个纱锭,1899 年增为 118.9 万个纱锭,机器纺纱占绝对优势。手工操作一向占压倒地位的缫丝业,机械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推动 B稳定的国内形势C甲午战争胜利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92017荆门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10原

5、创题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B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C要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彻底放弃资本主义制度11原创题小亮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搜集到以下资料:“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匈牙利改革造就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发国家的解体”。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C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6、 D追求人类解放事业的斗争12原创题读图,回答问题。(1)图(a)、图(b)所示的事件分别是中日两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图示中的两个事件相距多少年?(2)图(a)、图(b)所示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13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材料二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

7、洋化、近代化。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严去变法,他依旧失败,因为西太后甘心作顽固势力的中心。满清皇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本就雄厚,加上西太后的支持,遂成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潮。加之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加之他们所要依靠的光绪皇帝又无实权,维新变法运动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所扼杀。(1)材料一表明康有为等人进行变法时面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参考答案1C解析 根据材料中“强兵的效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虽然这

8、次运动失败了,但却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因此答案选C项。2A解析 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命运,可知他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3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它”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但是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D解析 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的体制下,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01952年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9、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5D6.D7A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可知是指权利法案。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项正确。8C解析 从材料中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工业迅猛发展是在1889年1899年的十年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了中国,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答案选C项。9C解析 本题考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

10、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10A解析 从材料中信息“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可以看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答案选A项。11B解析 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均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据此推断出主题和社会主义改革有关,再结合四个选项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选B项。12(1)相距77年。(2)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阻碍了日本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客观上推动了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以后发动侵华战争和战败投降埋下了伏笔。13(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自身力量弱小;光绪皇帝没有掌握实权。(3)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艰难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