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三农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05562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三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三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三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三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三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三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三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农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三农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开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目录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源 1. 概述2. 产业的天然弱质性3. 生产资料的弱质性4. 劳动主体的弱质性5. 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6. 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如何解决 1. 概述2.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思路3. 农村地

2、区一揽子改革的思路。金融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改革三步走其它信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源 1. 概述2. 产业的天然弱质性3. 生产资料的弱质性4. 劳动主体的弱质性5. 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6. 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如何解决 1. 概述2.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思路3. 农村地区一揽子改革的思路。金融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改革三步走其它信息展开编辑本段农业问题 相关文件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

3、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根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参加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编辑本段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 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开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方案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旧村改造问题。在当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多少不标准的所谓“改造之举是多么的令人心寒。其中集体土地被非法买卖是一大问题。而这背后又是各方势力的利益之争。农村以土地广阔,开展宽阔而著称。如果土地不保,何以谈开展?即使是

5、开展了,农民也是同样没开展,相反而是在旧村改造中被抹杀掉,农民也就没有翻身的时机。在处理农村土地的时候,多少的不标准行动在众怒睽睽之下被鄙视,而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当今社会的飞 农业速开展,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小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改造,我们是不是还能这样空喊口号而为之呢?政府应当派专人组成考察团队,落实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才行。还有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对农村土地征用方法进行公布,防止不法利益集团钻空子。旧村改造也要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侵占宅基地的要做出具体补偿方法,建立必要的效劳设施。 当然农村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它普及农村开展的方方面面,养老医疗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也是不容无视的。等

6、等的不标准需要我们去重视,去改正。 编辑本段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到达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方案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抗,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参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 统筹开展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

7、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开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开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三农问

8、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缺乏。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开展。 农业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营,加上根底设施差,难于容纳较多的金融资金。 目前我国的农业体制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只能容纳少量 新农村建设的小额农贷资金。 一是这种经营方式农户的资产较少,不能承当较大的信贷风险; 二是这种经营方式限制高效农业和农业深加工的开展,农民不需要较多的贷款。 因此,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还有不少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的问

9、题较多,加上当地的金融风险较大的影响,目前还出现支付的困难,没有钱支农; 二是局部农村信用社存款多,但又不敢支农,资金闲置; 三是有的农信社实际上办成了商业银行,在城市里与商业银行争存款,争贷款,不愿支农。 编辑本段三农问题的根源概述2000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有4000多年处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究其原因有以下五点: 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种养业,依赖于当地水、土、日照、气温等天然资源的

10、配置。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天然资源的配置,只能适应,不可能整体改变,只有局部或某一方面改善的可能,如自流灌溉和大棚。具有改善大自然气候的森林和植被,中国实际整体上是破坏,环境在恶化。这是农业的天然弱质性。 生产资料的弱质性种、养业量的增长,依赖于可耕种土地和草原的面积扩张,从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农地面积的国际比拟看:19921994年,美国为118.2公顷,加拿大为173.8公顷,澳大利亚为1074.4公顷,英国为28.2公顷,荷兰为6.4公顷,低收入国家平均也有1.7公顷,而我国仅有1公顷。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农业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农业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加之

11、,中国有史以来历次“均贫富的革命,首先是均田地,必然是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即使进入工业化时期,农业机械化投入大、本钱高,没有需要,也没有可能成为农业生产主要手段。因此,我国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也是弱质的产业。 劳动主体的弱质性首先,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数失去控制,新中国50年增加8.5亿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加,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产力提升创造的价值,人均可分配的消费品相对减少,用15%的GDP养育70%的人口,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其次,工业化过程,乡村商品流通政府垄断,阻止了农村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化程度低,没孕育出市场经济人才与机制,农民不具备闯

12、市场的天资。再次,城市需要的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的筛选,吸纳的都是农村中的精英人才,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最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普遍文化素质低。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受高中教育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据全国第五

13、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过95%。日本同期同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1997年1999年间,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03%。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都是乡镇“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雇员,与农民没有利益关系。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农业科学技术,最初非九牛之力不可,由于方法问题,有的地区甚至抗拒科学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新的思想、观念了。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劳动者素质都没有从事农业的产业大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 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几千年以来,社会管理者都没有对农民进行任何形

14、式的实质性组织,新中国,“人民公社化才真正实行农民组织化管理。80年代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又一次“均田地行为,二轮承包30年不变,是固化小农经济的行为,单纯从组织管理方面看,是一种社会退步起码是一种制度复归,阻止了现代农业的内生。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面对千家万户、利益各异的松散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第一是40年的资源输出。自统购统销,农业生产资料垄断经营,一直到开始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止,国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40年整体上是农村支援城市,农业向工业输血。第二是30年的人口膨胀。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农村生育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至今农村人口出生率仍然高于城

15、市,出现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少生育,低素质、低收入人群多生育的逆向调节政策。第三是10年的横征暴敛。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中释放的热情到84年到达最顶峰,国家便出台了“农业特产税,方案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高度组织条件下的管理机构不减人反增人。94年税制改革,提高两个比例,财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县乡两级财政入不敷出,加之普九义务教育投资、基层官员政绩需要的形象工程以及吃喝风、行贿风等等。20世纪末的10年,在农村根本上是横征暴敛的10年。第四是农业产业链中断。产前产后效劳,前40年国家垄断专营,原因是产前和产后有钱可赚,唯独生产环节不赚钱。国家虽然出了钱,但不是给农业生产者,给了经营者,国家受到中间商盘剥,最典型的是粮食系统和供销社生资系统、棉花系统以及农业系统的种子公司。由于产业链中断,导致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是不完善的,一下子抛向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五是农村其它产业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社会历史上的其它产业,如手工业,各种作坊等,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自救力,内生产业力尽丧。第六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小病拖,大病等,促长了农村封建迷信盛行,养儿防老、家族意识等传统观念大行其道。第七是政府和城市居民深层意识歧视农民,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