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055541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从“小动物们放学回家”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入手,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采用“你问我答”的教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难点分析: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怎

2、样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情景导入。教师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课件出示小动物放学回家的主题图。 师: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动物学校放学了。瞧,谁背着书包从学校里走来它们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板书课题:回家的路上2、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1、编故事、收集信息师:请同学们看图,编一个故事。学生展示他们编的故事。生:丁玲玲下课铃声响了,动物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出校园,有的步行回家,有的划着船回家,一群小鸟飞来,纷纷落到树上草坪上。湖里的小鱼看到这,也快活地游来游去,动物校园真热闹呀!师:你们从他

3、编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幅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3、你问我答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你问我答教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3、活动反馈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条理性。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33=9(只)一共有几朵花62=12(朵)或43=12(朵)一共有几只小鸟35=15(只)地上有几只小鸟52=10(只)一共几条鱼34

4、=12(只)三、实践应用1、比一比、算一算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3、找新家课件出示P23的第3题,情境创设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一连。四、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选择。(!)小红每天看5页书,看了3天,(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页 C、还要看多少天(2)振兴小学举办书法展,( ),每班交5张,二年级一共要展出多少张书法作品A、全校有5个班 B、二年级有70人 C、二年级有6个班(3)有3盒月饼,( ),一共有多少块A、又买来8块 B、吃了8块 C、每盒8块(题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先弄清题中的数量关

5、系,再进行选择)2、同学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树,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是4米,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3、王师傅家住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一楼到三楼,有两个楼层,共40级台阶,每个楼层是20级,从一楼到六楼,共5个楼层,要走5个20级,一共是100级)4、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安排: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自我问答:回家路上的主

6、题图蕴涵的数学问题非常多,因为教材里其他应完成的内容都完成了,所以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充分地挖掘主题图里所蕴涵的知识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二教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二、学习第8、9两节: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军民一家亲)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3、指名读最后一节。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7、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4、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三、学习第2到7节。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红军官兵的菩萨心肠呢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1、找藏胞: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b、藏胞

8、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a、了解“节气”。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B、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a、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b、引导学生理

9、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c、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C、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D、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E、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四、拓展写话:1、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会想些什么呢再次出示“开花、结果”这句话,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

10、果” 的含义。2、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藏胞们想请你们替他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呢,你们愿意吗3、简单教学书信的写法,写书信。五、作业: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计力求环环相扣,以便教师讲课时一举成功。然而,实际教学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既定备课方案与教学思路常会受干扰,乃至中断、受挫。那么,如何看待、处理这种意外笔者前不久曾听过一堂化学课:教师在讲完基本概念后,准备做实验了:“当我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你们将会看到钠在剧烈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白烟。”在接下去的演示中,学生们凝神屏气地注视着集气

11、瓶。然而,实验结果出现意外:瓶中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面对这样的结果,全班不解,教师起初也感意外。但思索片刻后,她面带微笑地询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不语,他们或许认为老师在为实验失败作掩饰。随后,教师又征求课代表的意见,问她到底看到了什么。课代表这才说了实话。接下去,教师让后两排学生走到操作台前来,看个仔细,请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们纷纷围拢来,七嘴八舌地帮着找原因,但都不得要领。教师到这时才带有歉意地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实验才不成功。现在,我也不打算立即处理煤油了,而是继续让钠烧下去,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烟的颜色将

12、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即就有学生肯定地说:“黑烟烧尽冒白烟!”第二次的实验终于证实了这个判断。此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的教师也不禁为之鼓掌。听课师生为这一创意喝彩,这位化学教师灵活机智的应变艺术,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民主教学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其思维。由此想到,我们在教学上,总是在追求完美,总是希望学生能尽快掌握到学习的“捷径”。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教学是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能由此自主、深入地钻研,力求有所创造。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遵守教育规律,细细研究人们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曲折”、“受挫”现象,辩证看待教学中的失误,学

13、会把失误作为一种资源与财富来开掘。如果做教师的不是把知识点打包似的直接托给学生,把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采用相机诱导、适当点化的办法,让他们适度了解前辈大师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艰难足迹,从而由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要比单向灌输有效得多。当我们学会了换一种思路看缺憾,换一种办法处理疏失的话,课堂的应变艺术将能得以优化,“败笔”即可转升为亮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1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师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课文。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课文中共有4句话,配有4幅图。请小朋友一边看一幅图一边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3、通过自己的读,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三、讲读课文。(一)讲读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1)(出示生字)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