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0551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丽娜项目组结题报告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与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中高年级语文项目组 一、课题背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把脉传统课前预习,聚焦无效教学行为,发现前置性学习存在着“被同化”、“各行其道”等问题。因此,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项目组选题为“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与有效运用策略研究”。我们中高年级语文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究,让前置性学习从“单级目标”走向“分层目标”,从“机械统一”走向“量身定做”,从“无视起点”走向“以学定教”,从“无声无息”走向“轰轰烈烈”,以实现课前预习的策略优化。 二、概念界定。何谓“前置性学习”?所谓前置性学习,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新课内

2、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三、策略设想。通过查找资料,学习案例,项目组成员提出了自己的策略设想-把脉“传统课前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后,我们发现了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前置性学习其实就是传统课前预习的一种策略优化,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新课内容之前,学生自主地、科学地、针对性地对新课内容进行了解、品读、探究、发现,能从中质疑并产生学习愉悦感的学习过程。它的内容是多元的,方式是多样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自学习惯,它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地参与、指导和设计。 聚焦无效教学行为要科学地、有效地开展“前置性学习”,我们还需要把脉传统的课前预习,从

3、存在的弊端中,有的放矢,有效优化。让我们对传统的课前预习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聚焦”。我们会汗颜自己所进行的是一次次无效的教学行为;我们会震惊自己竟是扼杀学生语文学习主动力的“刽子手”。1聚焦一:从“预习内容”看预习无效性我们对两位执教教师设置的语文课前预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四年级夜莺的歌声预习卡 我会读我读了( )遍课文。我已经能够做到: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会认不认识的注上拼音,多读几遍口哨 烧毁 盘问 滚开 甩胳膊 两挺机关枪 鬼子 沉寂 轻蔑 耷拉 木屑 蘑菇 呻吟 宛转 凝神 拧下来 埋伏 鬼子 汉子 钉子 钉住 我会写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我还不懂 课堂收获 三年级

4、15争吵自主学习卡 我会读我读了( )遍课文。我已经能够做到:( )A正确地朗读课文B流利地朗读课文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会认嫉妒 胳膊肘 骂人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瞟一眼 防御 戒尺 高尚 哼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我会写我要把难写的字圈出来我读懂了1、我知道课文主要是讲了( )和( )之间因为( )而发生了争吵,然后又( ),回到家后( )的事。 2、课文按( )的顺序,讲了争吵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你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3、课文中的对话比较多,我能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父亲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我能用“”划出来,并有感情地

5、读一读。 课堂收获 聚焦结果:预习内容被“同化”了。上述两篇课文的体裁不同、选材不同、年段不同、语言特色不同,但是在课前预习中,却呈现出内容的模式化,无外乎是读课文、标序号、圈生字、说内容、查资料这样几项。教师只是提常规的要求,而且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如此无视学段特点、无视学生个性差异、无视学习趣味性的机械的课前预习作业,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聚焦二:从“导课环节”看预习无效性试看上述两个语文教师对该课的导课环节 三年级教师导课:“同学们,看到过“灰雀”吗?这篇题为灰雀的课文是不是向我们来介绍灰雀呢?请大家读读课文”四年级教师导课:“巴金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今天,

6、他给我们带来了他的经典之作鸟的天堂,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聚焦结果: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各行其道”,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学生按照教师的预习要求,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还费了一番功夫去查阅资料,胸有成竹地进入课堂。结果发现,教师依然把他们当做“零起点”,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导课,学生的预习无用武之地,这样的学习导致“先学”和“后教”的分离,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多学生已经熟知了课文内容,教师却还在“装腔作势”,学生就会失去参与和互动的兴趣。3聚焦三:从“评价反馈”看预习无效性对于课前预习作业,教师一般都不太作出评价反馈,他们把这项工作转嫁给了家长和学生。

7、其中,做法一: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并签名;做法二:要求学习组长检查预习情况或家长签名。聚焦结果:转嫁评价反馈的后果,是家长对于教师给予的督促任务日渐反感,有的甚至就签个名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预习作业就是敷衍了事。转嫁给学生评价反馈的后果,是预习进步无递进性。因为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如何预习,如何指导同伴开展学习呢?有的学生认为检查预习就是检查家长是否签了名,那么,和我们让学生预习的目的真是背道而驰了。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说的是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教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

8、教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教师。所以,开展有效的“前置性学习”,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迫在眉睫的。二、探寻“前置性学习”,优化课前预习策略着眼于传统课前预习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要立足于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的策略优化,力图通过丰富的途径和多元的内容来点亮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前置性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个性行为。1策略优化一:从“面面俱到”走向“凸显重点” 前置性学习要“有的放矢”开展“前置性学习”时,不要面面俱到,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切实的与目标挂钩。并且有重点的运用于教学。2策略优化二:从“

9、机械统一”走向“量身定做” 前置性学习要“因材施教”孔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说法。前置性学习的“因材施教”主要是立足于教材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传统预习中单一的读、抄、查、找等相对统一的学习实践互动,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新鲜度、趣味性和有效性。(1)“打包型”学习模式适合类型:主题式或专题式的整组课文。操作特点: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开展预习,而是把一组课文整合起来,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学习,化简学习环节和容量。具体范例:(2)“体验型”学习模式适合类型: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操作特点: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根据课文内

10、容适当开展体验活动,就犹如是演员入戏前的“情感酝酿”。典型范例:四上第四组课文,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前置性学习内容:1提前两个星期让学生带些小动物来班级的生物角饲养。2指导学生喂食、观察,并交流观察到的有趣的情节。3写写观察日记,分享有趣瞬间。这些文学大家笔下的动物是这样可爱、有趣,文学大家的语言是这样风趣、幽默、亲切、自然,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是这样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学生虽然也喜欢小动物,但是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没有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必须唤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除了上述两种学习模式,我们还可以关注前后学段的知识递升,进入“链接型”课前学习模式;关注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安排,进入“迁移型”课前学习;关注相同文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型”课前学习等多种类型的课前学习方式。3策略优化三:从“无视起点”走向“以学定学” 前置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