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54893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篇一: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李春燕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岑溪市安平中学李春燕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首诗写了诗人王家新童年的想望和困惑, 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 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 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首诗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 有吸引力也有挑战,以下是我对 本篇课文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得与失在讲授这首诗歌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让学生通过听录音、 自由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 方,并全班交流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纷纷提

2、出自己的疑问, 课堂气氛活跃。例如,有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的“飘”字怎样理解?又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 什么意思?这样的提问都很有价值。这是教学中的“得”。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读, 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诗歌教学尤为如此。在山的那边这首诗 歌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学生的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这 两个环节上,忽视了对诗歌的多次朗读,因而学生对诗歌的总体理解 和感悟不够深刻。除此之外,对诗歌的主旨引导不够也是本次教学的 不足之处。二、教学困惑诗歌的语言含蓄而凝练,山的那边一文中也不乏这样的词语,例 如,“隐秘的想望”、“

3、飘来的种子”、“枯干的心灵”等,对初一的学 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浅显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形 象,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我苦苦思索 的问题之一。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虽尝试用生活中常见的词语来引导 学生,但学生对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这是我今后的教学需要加强的 地方。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 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象征,接着例举常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加以 说明,例如,梅花象征高洁,鸽子象征和平,乌鸦象征厄运等,让学生对“象征”这个概念有个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铺 垫下,学生理解文中的“山”象征着“重重困难”并不是很困难,但对“海”的

4、象征意义还不是十分理解。我引导学生先明确 海的特点是“开阔、光亮、自由”,接着再点出文中的“海”象征“理 想的境界”,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更容 易理解象征的含义以及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呢?我认为自 己今后还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一个问题。篇二: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曾茶香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首诗写了诗人王家新童年的想望和困惑, 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 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 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诗歌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的文学体裁,我在两个班同时上了这

5、一课,给我很多感受和思考:一、心得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读, 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诗歌教学尤为如此。在山的那边这首诗 歌的教学中,首先,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加强朗读训练,提高 朗读能力;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 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朗读。一是学生自 由读,读准字音;二是教师示范读,读准节奏;三是学完课文后,学 生齐读,读出情感。诗歌的语言含蓄而凝练,山的那边一文中也不乏这样的词语,例如,“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枯干的心 灵”等,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浅显的语言 把抽象的概念

6、化为形象,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之 一。课堂上,我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为例句,引导学生 进行语言赏析,接下来学生自由发言不是很积极,像“隐秘的想望”、“飘来的种子”如何理解都没有学生说到。至于文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可能也不是自己悟出来的,大部分同学是课前通过预习查 阅了资料书。二、思考课后我一直在想:1、为什么第一节课在七(2)班没有根据自己的预 设上得效果更好,第二节在七(6)班按课堂设计来上效果反而不怎 么好,是对学生不了解,还是没以学生为本?2、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按高效课堂这几个环节进行是不是少了点语文味,好像有点在讲习 题,我认为自己今后还需要不停地探索这一

7、个问题。20XX年11月28日篇三: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 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3. 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重点难点:1. 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掌握初中语文“自动互动扩展”的学习方式。2. 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学习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朗诵录音。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型:自主学习课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 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

8、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 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 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课堂导入:同学们你有快乐难忘的童年吗?你能告诉我它的样子吗?是啊! 刚才 同学们都谈得很好,这里有我在初中时写过的一首怀念童年的小诗。一块欣赏一下。每个都有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的作者就告诉 了我们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寻梦的过程。 他真的能找到大海吗?读完本 诗你来告诉大家,好吗?预习展示1. 给黑体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1)(ch 1):发呆地想。(2)(3):凝结成。诱惑(y

9、ou):吸引,招引。(5)喧腾(xu m):喧闹沸腾。(6)漫湿:水满湿润。2. 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1)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 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 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或听课文录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全班齐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出示互动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通读全诗,完成下列问题: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2、为什

10、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四、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交流展示: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 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 追求新的世界。2、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

11、,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 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 拟人手法。4、“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 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课堂检测:1、有感情地熟读全诗;2、同步pl整体感知、基础训练14题。 第二课时课堂导入:预习展示:朗读比赛:小组间比赛:1、各抽一人比比赛;2、小组齐读比赛;合作探究:(一)通读全诗,在独立思考地基础上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 以下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诗歌两部分的内容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请同学们自读全诗,独立思考以上问题。(三)把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在互动小组内交流、讨论;(四)请小组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其他各小组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