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054492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政治思想史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二)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 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所著什么是启蒙 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启蒙 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 “黑暗的中世纪 ”。当代人即用 “启蒙时代 ”这个概念,表明那 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历史背景 17 18 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 期。 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 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

2、在这种形势下, 一批先进 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 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抨击中世纪 的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 幻想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 I .牛顿万有引力的发 现,使人们认识到, 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 和现状的研究中来。 启蒙运动涉及宗教、 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 美术等各个方面。 启蒙运动思想家们, 最初用自然神论最后用无神论来反对上帝 和宗教迷信, 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经济上主张以自由 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 政治上以社

3、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 用理性的原 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 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 传统偏见, 打破旧的风俗习惯, 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 为建立自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历史概况 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 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 并影响到全世 界,但其中心在法国。荷兰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 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 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 而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 自然法学说 的创立者H.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 ,否认上帝的存在, 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

4、导源于神,而是导源 于人的本性;自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B.斯宾诺莎所著神学政治学论 、知识改进论、伦理学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 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 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 认为国家的 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英国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唯物主义哲学家F.培根反对中 世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 ”的著名口号,强调 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著作有学术的进步 、新工具论等。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著有论人、利维坦等书,反对王权神授论,提出社会契约 学说。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 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

5、管辖之下, 由国教管制 人民。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J.洛克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 交三权分立,拥护代议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宽容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 。 哲学家、历史学家E.赫伯特(15821648)于1624年发表 论真理,创立自然 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据。唯物主义哲学 家J.普里斯特利(17331804)于 1769年发表的论政府的首要原则以及政治、民 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质一书是 18 世纪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人民在政府中应 有发言权, 人民对自己的行为应有自主权, 人民有为捍

6、卫民主自由而进行革命的 权利。法国 18 世纪法国还处在封 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 法国的思想家们考 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同英、 荷学者切磋交流, 把启蒙运动推向高 峰。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 P培尔(16471706)于1697年编纂的 历史与批 判辞典,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启 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 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 他在哲学 书简、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哲学,猛烈 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 “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 ”,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 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

7、益。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 思想家 孟德斯鸠 于 1721 年发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击专制制度, 认为专制主 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所著罗马盛衰原因论 ,指 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不是神的意志, 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腐朽, 矛头直指 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法的精神 ,被伏尔泰誉为 “理性和 自由的法典 ”。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学家A.-R.-J.杜尔哥1766年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 分配的考察 ,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启蒙哲学家 M.-J.-A.-N.de 孔多塞( 1743 17

8、94)著人类精神进步史梗概 ,把历史看作理 性对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 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 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 的不平等。法国启蒙运动最突出的代表是以 百科全书派 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 P.-H.-D.霍尔巴赫(17231789)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他的自然 体系一书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 基督教真相一书则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 和自然。C.-A.爱尔维修于1758年发表论精神,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 德。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D.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 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 ,谴责暴君,对基督 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9、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是机械唯 物论者,在解释社会问题时是唯心的。法国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 J.-J卢梭。他在论人间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 一书中指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但他并不主张废除 私有制,只想建立一个没有贫富之分的社会。他的名著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在政治上 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最 初代表摩莱里和, 幻想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 人人都有劳动权的理想社会。 马布 里的代表作是论法制和法的原理 ,反对私有制下的贫富分化,认为只有恢复

10、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不良现象。发展及影响 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沃尔弗(16791754),他把英法启蒙哲学同德国 G.W.莱布尼兹的哲学结合起来,形成 沃尔弗哲学。其他比较激进的代表人物有G.E.莱辛、J.赫尔德(17441803)、F.席勒和、H.I诺维科夫(17441818)、A.N.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他的从 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 他号召俄国人民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B.富兰克林,常识的作者T.潘恩都属于启

11、蒙学者之列。启蒙运动扩展到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时较晚。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 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 介绍他们的思想, 对 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 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 德 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 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 界论和穆勒名学等 7 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 他们甘冒身陷囹圄、 逃亡异 国的危险,不惜遭受种种苦难,给 “天国 ”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打击。他们 的著述描绘了未来 “理性

12、王国 ”的蓝图, 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 启蒙运动为摧 毁腐朽的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启蒙思想家 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 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法国大革命 (French Revolution)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三个等级的矛盾 18 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 金融资本雄 厚。资产阶级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 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农村绝大 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 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由天主教

13、教士组 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 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 处于被统治地位。 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 易十六。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 18 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 日益加剧。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 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789年 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 开三级会议, 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 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 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 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 6 月 17 日第三等级代表宣 布成立

14、国民议会, 7月 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 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7 月 14 日群众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资产阶 级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J.S巴伊当选市长,M.-J.-P.-Y.-R.de拉法耶特任国民自卫军司令。制宪议会此时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 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 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 8 月 26 日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确立人权、 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议会还颁布法

15、令废除贵族 制度,取消行会制度, 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10月 56日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 迫使王室迁到巴黎, 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 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 其中雅各宾 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1791 年 6月 20 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 识破押回巴黎。 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 实行共和, 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 状,保留王政。 7月 1 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7月 1 7日他们枪杀在马尔斯校场集会的群众,同时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宪议会 的宪法, 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 1791年宪法。 制宪议会于 9月 30日

16、解散, 10月 1 日立法议会召开。 1792 年 4 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路易十六 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宪派的保守妥协态度愈加不得人心。 7月 11 日立法 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 以无套裤汉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 潮。 1792年8月 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 治。共和国的建立和吉伦特派的统治 8月 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 吉伦特派取得 政权。 9月 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米打败外国干涉军。 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 9 月 21 日开幕,9 月 22 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 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 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