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5309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老师指导学生齐读课文)一、说话训练,比拟理解师:(板书:更羸是手)“更羸是手通吗把“手移后,加一个什么字就通了生1:更羸是射手。生2:更羸是猎手。生3:更羸是能手。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对了。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生:是“人的意思。师:哪些词语中的“手也是“人的意思(学生说了很多答案,有:歌手、选手、对手、枪手等。)师:(板书:更羸是能手)谁能说得更具体些生1:更羸是射箭能手。生2: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里都写过,有一个叫李广的人(学生打断:我知道李广的故事。讲述李广误将石头当老虎拔弓射箭的故事。)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

2、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学生一齐背诵?塞下曲)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一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学生打断)。生:(很是自豪)老师,我也知道这个故事(学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事)。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则更羸射箭怎么样呢生1:更羸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了下来。生2:更羸射箭很神奇。二、复述训练,把握故事师: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师:自己练习说一遍,等一会儿不看书说。(学生练习)生1: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师:这样说不错,但有问题吗生2:有,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

3、飞来,还边飞边鸣。师:那怎么说呢生2:(语气比拟平淡)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师: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谁再说生3:(语速较慢,有萋萋惨惨的味道)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师:好。我们继续说下去。(板书:更羸告诉魏王)生4: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生5: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说话的语气比拟自信)师:大王是一国之君,更羸能这样说话吗(用对

4、一般人说话的态度读了更羸的话)生5:(幡然醒悟,抢着说)应该有些讨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来,要含蓄些。师:你体会得深刻,你能说好吗(学生说得不错)师:(继续板书:魏王不信,于是更羸果然)大家练一下,等一会儿不看书再说。生6: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大王,我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 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突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师:说完整了。谁能再说生7: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告诉魏王,他不要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

5、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于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得一声响,果然,这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突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师:更羸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在大家疑惑之际,还是他自己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请同学们读最后一节。(板书:察看 分析 推理 判断)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指着板书)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呢他注意察看(板书)正确,分析(板书)合理,还推理(板书)入情,最后判断(板书)正确。师:谁上台按这一顺序给最后一节分层。(一生上台,划分层次,分好层次后,老师引读这一节,并指导学生背诵这一节。)三、“挑刺训练,课堂练笔师:?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500多年,可以

6、说是家喻户晓。可是这篇课文有一个小缺陷,比方第9节,大家读一读,看一看语言的叙述上有什么问题生:(大吃一惊,课文怎么也有问题但在老师指导下读书、思考后发现了课文的缺乏“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这句话不够准确,“就掉下来应该改成“就掉了下来或“就掉下来了。)师:改得好啊!学习语言就要多读多思。一读,能读出毛病;一思,能看出缺陷。又如,课文完了,魏王应该还有话说,可文章却没写,你们能不能加一句,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当堂练写后,老师请了几位学生上台,教师当“更羸,学生作“魏王,进行对话。)师:它飞得慢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生1:(恍然大悟的样子)“啊,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

7、有什么特异功能呢生2:(冲动得很)“高!真高!世界上竟有你这样的天才!生3:(颇有君王风度,说得不紧不慢)“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突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生4:(诧异)“啊!原来如此。看来,你真是射箭高手!生5:(冲动,一边说,一边点头、摸胡子,很像大王)“了不起!了不起!拜服!拜服!有你,我就可以得天下了。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形容受过箭伤的鸟一听弓响,就会受到惊吓。还有个成语跟它意思相近,就是“强弩之末(板书:强弩之末)。这个成语讲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薄绸子都穿不透。“惊弓之鸟“强弩之末一般都连用,比方:“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日本侵略者成了惊弓

8、之鸟、强弩之末。师: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资料】我出示了一段话对他们进行引导:“大雁之所以从空中直掉下来,是因为_。大雁的伤口之所以裂开来,是因为_)。大雁之所以扑着翅膀忙往上飞,是因为_。大雁之所以听到嘣的一声响后心里胆怯,是因为_。学生在这种有所帮忙的“说中或多或少领会了关联词在表意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一开课,再次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画面:更羸只拉了一下弓不用箭,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从空中直掉下来。)师:同学们,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讨论一下。生:(热烈讨论)师:认为是更蠃害死大雁的同学坐到第一、二组,认为不是更嬴害死大雁的同学坐到第三、四组。我请第

9、一、二组的同学以律师的身份为更赢进行辩护。大家分小组准备一下。生:(分小组在讨论)生A:我认为大雁的死是更羸造成的,是更蠃拉弓,大雁听到嘣的响声,就掉下来了。生B:我不同意。更嬴基本没用箭射大雁,大雁的死跟以前射伤它的猎人有关。生C:以前那个猎人又没有射死大雁。它不是活得好好的,在飞吗生D:大雁的死跟它的同伴有关,因为大雁离开了队伍,它的同伴为什么不回来找找它要不它也不会这么孤单失群呀!生E:我说是魏王害死大雁的,如果魏王不想看更羸的表演,而去制止更蠃这样做,大雁就不会死。生F:我反对,我认为是大雁的死是它自己造成的。如果它的心理素质好,不怕惊吓,更赢的弓弦再怎么嘣!嘣!嘣!也不能把大雁射下来。师:刚刚大家的答辩得非常热烈,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再碰到类似的这种情况就胆怯得不得了,如果它听到弦响,只要不胆怯,不一个劲地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不过,同学们说的其他几种看法也很有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