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05097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企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认识正确分析项目中的各种关系1、正确分析项目中的各种关系1.1 用户方与开发方的关系用户方与开发方是对立的统一体,双方均希望将开发项目做好。但用户方可能对计算机 系统工程,如工程组织,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开发方对用户方的需求、细节了 解不充分等因 素,使得用户方与开发方对工程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与理解 的不同往往在开发初期并没有表现出来,当系统开发结束 时,双方才发现这种差异使开发 出的系统与实际需求偏差甚远。在某些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开发方的分析人员总是先把精 力集中在整个系统的总的需求上,而不会 对具体细节作过多的考查。当用户方提出一些

2、细 节要求时,开发方往往说:“这些问题留待后面讨论”,而糟糕的是以后却可能永远不会再谈 及这个问题。当用户方 认为已经向开发方提出这些需求时,开发方却根本未予考虑。因此, 开发初期,用户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把这些“留待后面讨论”的需求单独记录整理,在开发 方 做完系统的整体需求分析后,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提出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入的、 细致的、具体的需求分析,以解决那些开发方要“留待后面讨论”的问题。 因此,用户方 的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要求开发方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进一步更详细的解释,以便用户方准 确地理解需求分析报告的内容,能及早地发现需求与实际 的偏差。这也是对需求分析工作 的总结与确认。

3、1.2 项目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及决策层的关系 用户方项目管理人员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一方面,系统使使用人员减 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另一方面,系统改变了现行的工作管理模式, 使使用人员失 去了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但是系统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使用人员的检验。再好的系统,如 果使用人员不愿意用,也不能说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在系统 的试运行阶段,使用人员对系 统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系统的深入测试,他们将发现许多在软件测试时疏漏的程序错误,从而 有助于帮助开发方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提 高软件的实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因此,如 何鼓励使用人员使用系统,帮助他们克服对新的工作模式的为难情绪,也

4、成为项目管理的任 务之一。 任何一种新的工 作方式,均必然有其适应及完善过程,用户方的项目管理人员、 决策层及使用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出现问题时,用户方项目管理人员应迅速分析 问题,正 确判断哪些问题属于不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引起的,哪些问题属于操作不当引起的, 哪些问题属于系统本身不完善引起的。对于那些由于不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引起的问 题,项 目管理人员应引导使用人员迅速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必要时也要说服用户方的决策层采用行 政手段推动实施;对于那些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引起的问题,项目管 理人员应培训使用人员正 确操作系统;而对于那些由于MIS系统本身不完善引起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应迅速与开 发

5、方协调,尽快排除系统中的错误。1.3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的关系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软件编程人员的积极性。在 项目开发中,项目管理人员经常处在两面夹攻的地位。一面是使用人员,而另 一面是开发 人员。当使用人员对系统提出问题,并要求改动时,除了最简单的界面修改外,开发人员往 往总是找出各种理由(如影响进度、系统结构会打乱、性能会 受影响等)予以否定。而这正 是引起开发方与用户方矛盾的最经常的原因。 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既要满足用户方的需求 变化,又要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由 于系统分析不够准确,用户方业务需求的改变 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要求开发方修改程序。作

6、为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早提醒开发方程序修改 的必然性,在实际运作过程 中用户方管理人员应尽早介入开发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在系统试运行阶段,将用户方不断提出的需求改动加以归纳整理,集中问题与开发方 一起讨论解 决方案。这样既满足了用户方对系统改动的需求,又不会不规则地时常打断开 发人员的正常开发工作,使开发人员处于不断的修改状态而失去耐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管理2、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管理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现在,项目管理小组可以用现成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来帮助我们 很好地控制信息化工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用PERT图、Gantt图等手段,可以将相关的 活动首尾之间的衔接关

7、系以及哪些活动是“关键活动”等清晰地表示在屏幕上。这样,可以帮 助项目控制者找到工程中的瓶颈,确定各个活动对项 目最终完成的影响。这类图形化的项 目管理软件通常还具有以下一些功能:可选定某些里程碑标志,从而将开发工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更好地完成项目的规格说明书;可设立项目的详细规格标准;可设立项目批准的流程。信息系统集成各个系统接口的标准化3、信息系统集成各个系统接口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它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 作量大等特点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标准化工作:3.1 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指标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信息

8、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所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 体,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它应具有目标性、集合 性、可分解 性、相关性、适应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在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众多的情况下,只有统一和规 范指标体系,才能使各系统、各行业和各个层次开发和实施的 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和信 息的兼容与共享。因此,建立科学的、实用的、完善的信息指标体系结构是信息标准化工作 的首要任务。3.2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是对一些常用的、重要的数据元素进行分类和代码化,信息的分类与取值 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自动化水平与效率,信息 代码是否规 范和标准影响和决定了信息的交流

9、与共享等性能。因此,信息分类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 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综合性等基本原则,从系统工程的角度 出发,把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 体中考虑,达到全局优化效果。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原则,建 立适合和满足本单位管理需要的信息编码体 系和标准。3.3 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主要指在系统开发中遵守统一的系统设计规范、程序开发规范和项 目管理规范。系统设计规范定字段、数据库、程序和文档的命名规则和编制方 法,应用程 序界面的标准和风格等。程序开发规范对应用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标准程序流程的编写、对 象或变量命名、数据校验及出错处理等过程和方法作出规定。 项目管理规范规

10、定项目组中 各类开发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开发过程中各类问题(如设计问题、程序问题等)的处理规范和 修改规则,文档的编写维护,在信息系统开 发过程中,必须遵守软件工程的设计规范,实 现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3.4 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化对信息系统内部和信息系统之间各种软件和硬件的接口与联系方式 以及信息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格式制定规范和标准,包括网络的互联标准和通信 协议、异种 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格式,不同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方式等。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工作是一 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进行 信息标准化工作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和策略:统一标准与

11、自定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建设不是仅仅只与本单位相关的独立工 程,而是一项涉及到全局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在 标准化的原 则指导下进行。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首先要调查整个企业信息资源情况,搞清各类信息的分 布与处理流程,若可以直接参照和引用已经颁布的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软 件开发规范、国家行政区划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人事信息代码等则直接引用。 对于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可 循,则遵照信息系统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号规定等标准,编制企业信息标准体系,确定信息标准规范所包括的 各项内容及其相互关系。需 要时,可以在

12、不影响上述标准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标 扩充,代码位数扩充、细化和分层,确定各扩充码的意义与取值规则,以满足本单位管理上 需要。扩充 时应注意避免和控制同名异义与同义异名等冲突发生。信息系统结构柔性化,提高环境适应性:信息指标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并且要求 在制定后可以保持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然而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要 求信息指标体 系在指定后一成不变是不现实的。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也必定 导致信息编码的变化。另外,在项目调研和需求分析时,要 求用户完全准确地描述系统的 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唯一不变的事实是始终有变 化。为

13、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信息系 统的结构是柔性的、动态可扩充的,具有良好 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是业界形成的共识,当然这本身也是一个标准化问题。为提高信息系 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在系统 开发时既要注意系统性,整体性,安全性,又要考虑通用性, 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在实现上,从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结构化入手,运用软件插件技术, 采用动态 的、组合式的系统结构。在程序设计中,以变量代替具体的操作数据,将程序与 数据库结构分离和相互独立。这样无论指标体系与数据库结构如何变化,相关的程序 模块 都能自动适应,由此可以养活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工作量,使繁琐复杂的程序设计工作转化为 标准模块的拼接和组装。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自动化,没有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 自动化,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标准化与网络设备同为信息化建设的两大 基础性工作。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加快网络实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样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不仅要 为信息系统提供“硬件”基础,也要为信息系统提供“软件 ”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 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