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05080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eng给排水设计要点和管线综合布置1. 建筑给排水的系统组成建筑给排水一般由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 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等系统组成,复杂建筑还可能包括中水系统、游泳池循 环水系统、冷却水循环水系统、景观循环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炮灭火系 统等。以下分系统对其中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一些简单介绍。2. 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素是水质、水量及水压,任务是安全、经济、充足地为用 水部门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用水。先谈下给水水质:对于一般民用建筑而言,给水水质大多由所在地的自来水 水厂及市政管网保证,设计一般不作过多考虑,仅当对水质要求较高或当地水质 不够理想时,才会

2、通过一系列附加工艺对水质进行适当提升,比如简单砂滤、活性炭吸附、纳滤或反渗透处理、二次消毒等。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是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基本等同于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4年发布的第三版饮用水水质准则的相关标准。充足的水量的保证是给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理想的供水模式是需要多少水量 就瞬时提供多少水量,而现实中用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很不均匀的, 这就给设计水量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一般用水量根据不同的用水部门的不 同用水定额(包括器具定额、人员定额、面积定额等,一般由统计得来)及变化 系数来综合确定,由生产工艺的还要包括生产工艺用

3、水。这些水量不能简单叠加, 而应根据实际的水量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设计要保证供水系统随时提高充足的水 量并不意味着设计水量的简单放大,因为水量的加大会导致给水设备选型、 管网 投资偏大,同时能耗也会无谓增多。稳定的水压则是给水设计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用水点所在的位置及标高 可能不同,不同的用水器具所需要的工作水压范围也不同。水压一般由管网最远端或标高最高处的用水点处所需水压来确定,这里包括了此点所需的用水水压、 与供水处的标高差、沿程及局部损失。对于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竖向分区的办法来解决水压问题。竖向分区应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 供水充足地区市政管网多 层可考虑直供至六层,高层供至五层;供水不

4、足地区则应根据市政压力确定。 市 政管网压力无法到达用户应采用加压措施,主要为变频供水和水箱供水两种方 式。加压供水应采用上行下给方式,分区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每个加压分区一 般不宜小于四层,不宜多于十层;分户水表前压力不应小于0.15MPa,不宜大于0.3MPa,超压楼层应设支管减压阀cheng可靠、经济的管网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水系统的血管。室内给水管网管径一般按设计秒流量来选取;室外给水管网则应根据小区规模大小不同 来确定:小规模(用水人数小于 3000人)的按设计秒流量,大规模(用水人数 小于3000人)的按设计小时流量。为保证最不利点水压,提高供水安全性,一 般会采用诸如设

5、置环状管网(管网较大时)、控制管网合理的水流速度(按经济 流速)、合理设置加压分区(六九层一个分区)、适当控制用水系统规模(多 组团、不同地下室的情况)、酌情加大管网末端管道管径等措施。加压设备是给水系统正常的前提和核心部位,是整个给水系统的心脏。常用 的加压系统主要为变频供水和水箱供水两种方式,其中变频供水又可分为普通低 位水箱+变频设备的方式及管网叠加(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两种。从节能角度 出发,首选管网叠加变频供水方式,其次是屋顶水箱供水方式(可能的情况下); 普通变频供水一般按设计秒流量选型, 而该流量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水泵大多可 能不在高效区工作,所以总体而言并不一定节能。设备选型时

6、应选择低噪高效的 成熟产品,一般选用不锈钢立式多级离心泵。变频水泵应选择QH特性曲线无驼峰的高效水泵,其流量按设计秒流量选取,所选取的工况点应在水泵高效段的 右侧,水泵调速工作范围也应在高效段内;一组变频设备一般水泵不宜小于两台, 不宜多于四台,并宜设小流量泵(流量为工作泵的 3050%、隔膜式稳压罐(容 积按小流量泵确定)各一套,且应设备用泵;供水压力超过1.0MPa的,还应设置泄压阀。给水泵房宜设于用水量最大的建筑附近 ,为提高供水安全性,减少管 网漏失水量,方便维护管理,同时兼顾经济性原则,服务半径及分区供水规模不 宜过大,高区管线不应多次进出不同地下室。具有同一地下室的不同建筑一般设

7、一处给水泵房,但按组团分设地下室的大规模工程,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设 给水泵房。3. 热水系统热水系统是给水系统的一个分支,所以给水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热水系统的 基本要素,并且因为它的自身特点,还多了耗热量、水温两个重要指标。本系统 吴工已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4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同时也是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灭火系统,目前我们涉及的建筑按有关规范要求基本均应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 系统的设计要素是消防水量、水压、保护范围及灭火持续时间,其中消防水量、 灭火持续时间由建筑定性决定,水压由建筑性质及最不利保护点所处位置决定。 消火栓系统分室、内室外两种,但

8、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比较简单 (一般保证间距 不大于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即可),我们重点探讨下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一般由消防水池、消防主泵、稳压泵、稳压罐、消防管 网、屋顶消防水箱及连接在消防管网上的消火栓组成的。消火栓灭火平时系统压 力由消防稳压系统(稳压泵+稳压罐)维持,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之后由 消防主泵加压提供。消防泵房(多与生活泵房合设)及消防水池(多与自动喷淋合设)一般设于 地下室(不得毗邻有安静要求的区域),屋顶消防水箱要求设在基地内最高建筑 的屋顶,稳压装置宜设于屋顶消防水箱附近, 但对噪音较为敏感的项目,建议统 一设于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基于同时火灾按一次考虑的

9、前提下,为节省投资,同一地块的多个建筑可合 设一个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泵房宜设于最高建筑地下室。但为提高供水安全性, 减少管网漏失水量,方便维护管理,同时兼顾经济性原则,服务半径及分区供水 规模不宜过大,高区管线不应多次进出不同地下室。具有同一地下室的不同建筑 一般设一处消防泵房,但按组团分设地下室的大规模工程,或按阶段开发的大规 模工程,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设消防泵房。一般情况下,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应保证任何保护区内任何点位都有两股充 实水柱可以到达。规范要求消防电梯前室应独立设置室内消火栓箱, 所以高层住 宅消火栓箱一般都设置在消防电梯前室;室内消火栓箱的布置间距一般要求小于 25m,且

10、应设置在易于取用的公共空间,一般面向走廊。地下室的消火栓箱一般 采用明装的方式;其余部位尽量采用暗装的形式,需要建筑在墙体上预留空洞。 消火栓箱边上一般都设一根(有时为两根)的消火栓立管,要求位置尽可能上下 对齐。因为消火栓使用时水压不能太小,否则满足不了充实水柱的要求;水压也不 能太大,否则反冲力过大,无法拿稳水枪;同时消防管网也有一定的耐压范围, 所以必要时(尤其是高层建筑)竖向也应对消火栓系统进行分区。规范要求系统 净水压超过100m时就应分区,栓口动水压超过50m时就应采取减压措施(一般 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对于一般高层建筑,竖向分区多采用减压阀组分区的方 式,即低区系统由高区系统减

11、压供水; 对于超高层建筑,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更 高,通常采取独立设置加压系统、 减压阀组分区、水箱建议分区等组合的分区方 式,较为复杂。5.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是一种比较有效,同时也是应用逐渐普遍的一种智能灭火 系统,具有主动灭火功能,多在地下建筑、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等空间内设置。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素也是自喷水量(喷水强度)、水压、保护范围及灭 火持续时间,其中自喷水量(喷水强度)、灭火持续时间由建筑定性决定,水压 由建筑性质及最不利保护点所处位置决定。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一般由消防水池、消防主泵、稳压泵、稳压罐、湿式报警 阀、自喷管网、屋顶消防水箱及连接在自喷管网上的水流指

12、示器、自喷喷头、放 水(试压)装置等组成。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平时系统压力由自喷稳压系统(稳压 泵+稳压罐)维持,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之后由自喷主泵加压提供。屋顶消防水箱、消防泵房及稳压系统的设置要求基本同消火栓灭火系统。一般情况下,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最不利点应保证喷头压力不小于1.0MP&自喷喷头有多种区分形式和不同的应用条件:1.按温度区:厨房、桑拿间等温度 较高的场所应选用动作温度为 93C的高温型喷头;其余常温场所应选用动作温 度为68C的高温型喷头;2.按响应速度:一般选用K=80的普通喷头,有特殊要 求的要选用K=115及以上的快速响应喷头;3按安装形式:地下室等无吊顶部位 喷头一般

13、选用直立型或下垂型喷头,有吊顶部位一般选用吊顶型或隐蔽型喷头, 进深不大的宾馆客房可选用边墙型喷头等。正常喷淋管道所占竖向空间不小于 200。一般工程自喷报警阀可集中设于消防水泵房中,大型工程则需分散设置报 警阀。规范规定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压力应控制在 1.6MPa以内;同一报警阀所连接 的喷头上下几何高差不得大于50m,所以必要时(尤其是高层建筑)竖向也应对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进行分区。对于一般高层建筑,竖向分区多采用减压阀组分区 的方式,即低区系统由高区系统减压供水; 对于超高层建筑,对系统的安全性要 求更高,通常采取独立设置加压系统、 减压阀组分区、水箱建议分区等组合的分 区方式,较为复杂。

14、6.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是合理的排水体制及通畅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看似 简单,但不简单的事把这两点在设计的细节中体现出来。排水系统按驱动力的不 同可分为重力排水、压力排水和真空排水等几种,最常见的是重力排水,以下重 点阐述。生活排水通常分为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建筑物内采用废、污分流制或是合流制,除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4.1.2条的规定外,还需结合当地市政部门的要求。 无特殊规定时,高档居住建筑宜采用分 流制,普通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宜采用合流制。厨房排水应单设立管并宜单独排 出室外,不得已时可与废水管道合并排出, 但不允许与污水管道合并。室外废污 水在通常情况下

15、,宜采用合流制,经格栅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经过内部小构 筑物(如地埋式生化处理池)处理后排放,尽量减少采用化粪池,以减轻区块内 部的管线综合和地下室覆土深度的压力。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系统一般分为不通气的排水系统、仅设伸顶通气的排水系 统、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系统及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等,后三种系统都需要设置管 道伸至屋顶通气。每种排水系统对应不同的排水能力,而排水能力又与该系统的 通气能力成正比,需使用不同的管材及管道配件。这个可以理解,水流排出后, 需要相应体积的空气补充进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单立管排水系统来说, 管道配件是保证水流条件及通气能力的关键, 作用大于管道,此点与普通排水系 统刚

16、好相反。为节省投资,一些工程对排水系统所做的不正确的”混用改良”是很 危险的,可能会带来较大的事故隐患。排水系统的一般选择:1)除当地另有规定或卫生标准要求较高外,多层居住类建筑、酒店、公寓式办公楼等,一般宜采 用仅设伸顶通气的排水系统;2)高层居住类建筑、酒店、公寓式办公楼等,在 能满足排水能力的情况下,18层及18层以下建筑,可采用螺旋管(标准层)和 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转换层以及以下部分)结合的仅设伸顶通气的特殊单立管 排水系统;18层以上建筑,一般宜采用以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法兰连接)为 管材的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系统。若建筑层数较多,甲方对管道占用面积较敏感, 且对噪音要求较高时,宜采用 AD-jet单立管排水系统;3)公共建筑一般多设集中卫生间,每根排水立管的所负担卫生器具较多, 有时还需设置环形通气,宜采 用设专用通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