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05035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毕业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题 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学生姓名邢可轩学 号030410112学 院自动化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 级0304101指导教师王晶 讲师二八年六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作者签名: 邢可轩 2008年6月7日 (学号):03041011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

2、摘 要在当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已经愈加明显。本文应用典型的C-D生产函数理论和索洛技术进步模型原理,对我国及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选取了全国以及浙江、福建、河北、广西四省区的统计数据,进行生产函数模型估计,计算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于计算出的不同贡献率,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区各要素的贡献作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做了相关的政策研究,给出了促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索洛模型,区域差异A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

3、ibutes to the economic growth-The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tricts in our countryAbstractNowadays, th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have already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ur countrys science and te

4、chnology progres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contribut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nalyt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classic model of Solow. By selecting authority data of the last years in the four provinces of Zhejiang, Fukien, Hebei, Guangxi and the whol

5、e country, we draw up to match a correspond of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and the model carries on a necessary examination and revise, taking into each year of the data to compute an one area in each province of and national each production factors contribution rate for economic growth. At last, acc

6、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tribution rate, this thesis analyzes different regions main factors of the reason of the creation and influence, and carries out a related policy research, gives some suggestion of strengt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contribute a func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

7、nd promote district economic harmony development and the whole economic good and then quick development.Key Words:Technology progress; Economic growth; C-D production function; Solow model; District differenc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言1第一章 概 论21.1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21.1.1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121.1.2 索洛模型31.1.3 不变替代弹性(

8、CES)生产函数模型31.1.4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31.2 技术进步研究的意义4第二章 技术进步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52.1 原理及指标因素分析1052.2 指标的选取62.3 指标数据的收集6第三章 我国19982006年技术进步模型的构建93.1 模型的建立93.1.1 模型参数的估算93.1.2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正103.1.3 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123.2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3第四章 结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154.1 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2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54.4 四省市的比较分析164.5 相关政策的

9、研究16结束语18参 考 文 献19致 谢20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国均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力图提高科技对本国的经济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科技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产生的贡献,认识到技术进步是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持续上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同世界发达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国内不同地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必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10、本文有代表性的选取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相关数据,分别测算出技术进步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比对,并尝试给出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作用、缩小地区间差异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一章 概 论本章中将重点介绍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等著名的生产函数模型,特别是后文将采用的索洛模型,并简要论述研究技术进步的相关意义。1.1技术进步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1.1.1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柯布(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Dauglas)为了研究各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提出了生产函数这一名词,并基

11、于之前的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模型,运用1899-1922年的数据资料,总结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即:式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规模效益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和分别为K、L的弹性系数,柯布和道格拉斯利用以上各要素分析预测总产出的变化情况。并假设,即假定研究对象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总产量的增加比例等于该改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1937年,杜兰德对该函数进行了改进,取消了的假定,认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也即总产量的增加比例可以大于或小于改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柯布和道格拉斯还利用美国1899-1922年的数据资料为样本,并以此估计出模型的参数,

12、即:,该模型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C-D模型始终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误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探求更为准确的生产函数模型。1.1.2 索洛模型1957年,索洛(Solow)最先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技术进步的因素量来完善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索洛模型”,即:式中为加入时间变量的综合技术进步因素,且t为时间序列,表示伴随时间产生的生产效率的自然提高,为技术进步因素。此后索洛模型成为主流的测算工具。1.1.3 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模型1961年,阿罗(Arrow)、钱纳里(Chenery)等

13、四位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两要素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其基本形式为:其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技术水平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为分配系数,为替代系数。1.1.4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1973年,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等三位学者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替代弹性模型超越对数函数模型。该模型是用投入要素对数的二次式来表示产出的对数,具有参数的易估性和模型的一般性等优点,其数学形式为:虽然后两种模型更复杂,也更为贴近实际,但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相关领域的统计数据还并不十分齐全的情况下,经过广泛应用并得到认可的索洛函数会更加适用和准确。本文也将基于索洛函数进一步测算各地

14、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1.2 技术进步研究的意义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可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这种发展的形势。探其根源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三十年中,我国抓住了科技发展的机遇,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科学技术的整体的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助推作用也日益明显。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伴随着地区的不同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本地区的贡献率的测算,缺乏在纵向发展数据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研究技术进

15、步贡献率的区域性差异,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对缩小各区域的差异,增加技术对经济的总体贡献作用,促进我国各区域协调发展和总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二章 技术进步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在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模型后,本章将对索洛函数中的各个指标量进行分解分析,并采集相应数据,为后文进一步的计算做准备。2.1 原理及指标因素分析10在索洛函数中,Y为经济产出总量,A为规模效益系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和分别为K、L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增加1%对产出的影响情况,即,因此,。各生产要素的贡献率我们可以通过索洛余数发推算出。设生产函数为,对变量t求导为:两端同时除以Y,得:即:也即:,所以: (1)式(1)中表示产出增长率,表示技术进步增长率,表示资本要素的增长率,则表示劳动要素的增长率。因此,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