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4994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抒情与议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抒情,让记叙文实现感情升华 1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直抒胸臆即把感情直接宣泄出来。用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感情奔涌,不可遏制,只有直抒胸臆方能畅快淋漓。如2005年高考作文一片绿的告白片段: 我是一片绿,不能做的事情很多,想要做的也很多。有人说我无情,是浑身布刺的荆棘,可我不会改变自己,因为是我教会了他勇敢和坚强。有人说我伟大,因为我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可我会随时改变自己,因为是他给了我学生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其实,我可以是绿草如茵,可以花团锦簇,可以遮荫挡雨因为我是一片绿,我身披绿的责任,虽然我没有红橙蓝紫的妖娆,没有惊天泣地的作为,但我可以为你捎去清新的凉意,四月有我,希望满怀;五月有我

2、,憧憬未来;六月有我,梦想与喜悦同在。我是一片绿,愿为你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文章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心中浓烈的情感,写出了“我”甘心奉献出一切的情怀,凸现了绿在合适的位置所体现的价值,情感直接而真挚。运用直抒胸臆手法,感情真挚是前提,最忌空洞抒情。 2烘托渲染,蕴藉悠远。 烘托渲染主要是借他景、他物、他事来渲染自己的感情,情感虽然没有直接显露,但语句中却早就蕴蓄了浓郁的深情。如项脊轩志记述了轩内的故事,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与伤感,结尾却又一突转,“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看到“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仿佛看到了爱妻,枇杷树与妻子的形象融为一体,睹物思人,将

3、情感推至高潮。 3第二人称,倾诉真切。 借用第二人称,设置抒情对象,从而尽情展开对话,向对方倾诉内心的情感,可以让文章显得自然真切。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文都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对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在“我”与“你”的直接对话中,“我”成为了“你”的一部分,更好地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4描摹细节,生动真实。 情感的抒发不是空穴来风的,它需要附着在具体的细节中,细节越真切,情感越真实,细节越细腻,情感越浓郁。张籍有首

4、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细节虽微,但却显示出作者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前面的“复恐匆匆说不尽”相互映照,突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5融情于理,浓郁深刻。 记叙文不仅要叙事与描写,还需要议论与抒情,这样文章才显得真挚而深刻。只有真挚,才会动人;只有真挚,道理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在哲理的阐释中也需要融入真实的情感。如2005年高考作文钢笔人生片段: 随着生活的冲洗,岁月的灼烫,经验的积累,我将慢慢退出历史,结束我的钢笔人生。回首昨日,我不会哭泣,而会微笑着继续,因为昨日中我学会了乐观,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今年花胜去年红。泪水

5、不是我的知音,因为我懂得,困难不是生命的尾声,而是动力的开始。挫伤就如一滴滴墨水,在无息间给了我飞翔的翅膀。即使在人间最阴冷的角落,我仍会向快乐出发。因为厚厚的茧是一种踏实,是神对我的慰藉。 用思想组成句子,用智慧构思故事,用沧桑预演明天,伟大的金子也会在平凡的沙粒中孕育。作者很巧妙地选取第一人称的角度,将钢笔的自我叙述与作者的自我叙述自然融合在一起,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尤其重要的是,观点用抒情之笔来表现,真实地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声:困难与挫折会给“我”以“飞翔的翅膀”,每天“我”都“会向快乐出发”,这样的明天不是更加感人吗?情理交融,不仅深刻,而且更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二、议论,让记叙文透彻

6、深刻 1议为题记,领起全文。 记叙文需要议论,但又忌议论过多,弄得不伦不类。如果使用议论设置题记,则既不会影响全文的表达(因为题记并不属于文章的主体),又能巧妙地点明文章的主旨。如2006年高考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题记: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我想,我已经很久没有触摸过了。凭着儿时的记忆,我依稀记得,那双手足以将我托住,为了让我能够看到远处的风景;那双手足以将我抱起,来避免我跌倒。 2以议开头,主旨鲜明。 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忌讳首先表明自己的主旨,但是考场作文却又需要使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这似乎是个悖论,但如果能巧妙设计,以议开头,一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2006年高考作文天赐假日片段: 常

7、言道:工作着是美丽的。其实,要论感觉,度假的日子尤为美丽,人生在世,总该有休息的时日吧,整天忙于工作,废寝忘食,不能保证有良好的休息时间,这样活着也没多大意思啊! 3以议过渡,脉络清晰。 议论语句还可以用在过渡之处,承接上文揭示事件的内涵;开启下文,成为下文的中心,或者成为文章拓展的基点。这样既能将前后文巧妙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又能实现理性提炼,将文章引向深刻。如2006年高考作文邻窗靠墙片段: 坐在靠墙的位置,虽然少了一些生机与活力。但是墙可是我最大的依靠。累了的时候就靠在墙上,仿佛一切烦恼都消失了。我可以暂时不去思考,只求片刻的安心。雪白的墙上留下了我的体温,是那么亲切与温暖。 邻窗靠墙的

8、日子总在不停地轮换。每当我被换到那儿时,脸上总有藏不住的笑容,同学们都很惊讶,他们怎么会明白我对它们的衷爱呢? 人来到世上是来经历磨难的。我不这么认为。人来到世上应是来感受世间的多姿多彩的。人的一生总在辛勤地工作,因此人应该学会忙中偷闲。所谓生有所息,物有所止。短暂的休息为的是换来更多的力量再次投入工作。 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刻不停地学习让我们精疲力尽。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一拨就断。试着让自己放松调到适当的位置,一根有弹性的弦才能够奏出优美悦耳的旋律。 邻窗靠墙的日子是我学习之外的快乐之源。“愿有所息!”我对自己说。看了看窗外,一道明媚的阳光正照射进来打在了雪白的墙上,划出了一段段优美动听的青春乐

9、章。 画横线处承上启下,作者由临窗靠墙的生活进而挖掘出这种生活的实质,即忙里偷闲、生有所息、物有所止,并由此伸展开去,扩充到一般的生活,这样不但脉络清晰,又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4以议作结,意味深长。 以议作结是从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的过程,所以也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结尾方式,因为事件叙述完后总要给人一些感悟,而以议作结就体现了思维自然发展的过程。2006年高考作文巅叙述了“我”登山的经过,结尾处作者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坐在山顶独览着下面的景色,一阵风吹过,高处不胜寒。 我并没有征服这座山,它还牢牢地立在我脚下,不,应该只是我的位置有所变化而已。是山征服了我。爬到山顶又怎样,我还是我。 我宁愿

10、选择在花丛中嬉戏,可以享受捉小鱼的乐趣,宁愿选择纯净的笑容,宁愿体会爬山的快乐而不是痛苦,宁愿选择快乐的爬山过程而不是结果,宁愿选择生有所息。 5夹叙夹议,精警透彻。 记叙文写作中的议论更多地是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因为夹叙夹议手法能直接揭示出记叙内容的本质内涵。如傅菲的土屋片段: 我曾经以走出那间土屋而自豪,而不需要像蜜蜂一样为一口蜜汁而忙碌一天。夏天稻田里的水能把泥鳅烫死,热浪在屋顶蒸腾。骄阳似火,我们在劳作。很多年以后,我理解了这劳作的意义。父亲除了吃饭和睡觉,都在田里度过。一栋楼房对于父亲意味着什么?假如我,从没在土屋中生活过,是否也明白,活着就是为了能够保持劳作的状态。而父亲说,白天劳动累了,晚上会睡得更香。 当天色渐浓,晚霞随炊烟飘散,父亲沿着田野小路匆匆归来,夜露打湿了他的额头,打湿了他蓝色的衣衫,也打湿了我的眼眶。土屋的灯已经亮起,窗口已经成了召唤。 6他人议论,侧面凸现。 议论语句并不一定由作者说出,还可以借用他人话语侧面议论,以此表明文章的主旨,这比作者单独议论要显得自然贴切得多。如2006年高考作文老屋的女人借老屋女人的话直接揭示出全文的主旨: 老屋并没有拆,女人则有儿女相伴。女人是我的奶奶,这个劳碌一生的人现在可以安详地欢度晚年了。她总是对我说:“人活一次不容易,要不断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适当的休息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