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法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4905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与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少年与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少年与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与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与法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与法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师生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提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教学重点:更好地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难点:增强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教学过程: 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谁都不想在不安中惶惶度日,学生成长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诸多的不幸,学生安全问题直接关

2、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环节一、学生例举身边的安全隐患 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交通事故、火灾火险、宿舍财物被盗、溺水危险、毒品危害、追求“哥们义气”、校园暴力、考试焦虑、异性交往、性侵犯、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食物中毒、与父母教育的冲突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犯罪率呈上升势头,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针对当前学生成长中存

3、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这些安全隐患中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剖析和成因分析。 环节二、案例分析(视频呈现) 1、义气的代价 王迪,1985年出生,2002年因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他小时候非常天真听话,家里邻居都喜欢,2岁时被送到艺校幼儿园,后来又送到连云港艺术学校学习舞蹈。有一天高中最要好的同学来找他,因为吸毒没有钱向他借钱,并信誓旦旦保证戒掉。王迪相信了对方并经常和他们聚在一起玩耍,实际上这些朋友因为吸毒没有钱,没有工作,除了偷就是抢,经常用威逼手段抢劫低年级同学,这时的王迪虽然知道对方在欺骗他,但认为既然是朋友就不能出卖朋友,“棋错一着,全盘皆输”,在自相矛盾下,上了

4、对方设下的圈套,后来也参与了抢劫、吸毒,把抢劫犯罪当做“刺激”,置法律于不顾,开始以身试法,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付出了青春才华、亲人家庭、自由前程。 2、早恋的悲哀 刘云,1983年出生,2001年因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儿时的她一直梦想自己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受人尊敬,救死扶伤,99年考进了医学院实现了儿时的心愿。刘云16岁读医学院时,结识了一名比她大六岁的男朋友,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错误地认为有人追求是件炫耀的事,上学放学男朋友来接她,出去参加朋友聚会,到舞厅潇洒玩乐,她轻率地放纵着自我,不分是非,根本听不进父母的劝说和管教,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甚

5、至开始逃学。吃喝玩乐需要钱,时间一长,男朋友的钱用光了,就怂恿她用麻醉药偷取人家的钱,最后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大学生用轻率换来了3年的铁窗生涯。 环节三、讨论交流: (1)王迪和刘云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什么法律?分别构成了什么罪? (2)是什么导致王迪和刘云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环节四、法律剖析 王迪的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6、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刘云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环节五、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 (1)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 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

7、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 王迪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把为了朋友私情而抛弃原则的狭隘义气即“哥们义气”当做真正的友情。“哥们义气”害处大 ,凡事都要有个度,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一样,过分的强调就会适得其反,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害人害己。江湖义气是古代侠士们引以为荣的做人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行事原则都要以法律为准,如果还抱着江湖义气不放,就只能做回几百年以前的古人了。 刘云16岁结识了一名比她大六岁的男朋友,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年龄和实际状况,早于一般年龄的恋爱就称之为“早恋”。刘云为了追求生活享受,吃喝玩乐,逃课放纵自我,最后在男朋友的怂恿下走上犯罪道路。她的实例告诫我们:早

8、恋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干扰正常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越轨行为,有可能导致犯罪。每个人都会经历恋爱,但那是将来的事,爱情是专一的、神圣的,不要轻易启动它。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端正言行,举止不轻浮,要学会自尊自爱。 (二)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 1、家庭教育失当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处于危险年龄的青少年违规违纪,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 2、 学校的重智轻德,教育失衡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有的学

9、校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为地形成身份地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青少年心理严重失衡,最终使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走向犯罪。 3、社会不良环境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1)生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以“有钱”为荣,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信念,总认为别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凭什么就不该有。加之社会上拜金主义,腐败之风以及贫富差别的影响,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物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暴力抢劫、绑架勒索等手段获取钱物,从而走向犯罪深渊。 (2)不良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正由

10、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随之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腐朽文化也在不断渗透和传播。不良文化泛滥,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全国城乡各地,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自然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向犯罪。 环节六、思考总结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所以教育部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责无旁贷。 (1)开设心理讲座 通过和心理老师的合力,及时暴露学生的心理状况,解决心理有偏差学生的一系列问题。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

11、宣传材料、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利用家长会对青少年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交流,使家长懂得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管教、引导孩子,使青少年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如何遵纪守法,从而提高他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加安全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4)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 定期到学校宣讲普法课,开展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遵纪守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5)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 举办学生“模拟法庭”活动,增强学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我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