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4883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骨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骨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骨科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骨科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护理常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科护理常规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手术前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同外科手术前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病人卧硬板床,必要时加气垫。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外,均应抬高患肢。患肢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3、对新牵引或打石膏的病人应列为交班项目。保持固定效果,观察石膏、夹板牵引装置是否妥当。 4、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应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因屈曲、扭转使椎体错位加重损伤。 5、对长期卧床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调配,协助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 6、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动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 2009年8月修订骨牵引护理常规 1、对牵引病人认真交

2、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运动、感觉情况。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3、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4、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牵引针眼每日滴酒精两次.5、指导并协助病人做主动和被动训练,防止废用综合症6、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定时按摩腹部,防止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和便秘。7、作骨牵引病人,床尾或床头应抬高15-30cm使形成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反牵引力。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石膏固定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3、2、石膏固定时,松紧适宜,患肢如有苍白、厥冷、发绀等情况,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 3、石膏未干之前,尽量不要搬运病人;搬动时,要用手掌平托,不可用手抓捏。切勿牵拉、压迫、活动,也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灯或电吹风吹干。 4、石膏干后搬动时应平托,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加以保护。 5、边缘应修理整齐、光滑,保持床单及石膏整洁。6、伤口出血时可用笔做记号,注意出血外渗的速度。 7、如石膏内有腐臭味,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 8、石膏固定后就可以指导病人做固定内的肌肉收缩运动。 9、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站立,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骨盆骨折护理

4、常规 1、如需紧急手术者,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2、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如必须搬动,应将病人放置平板担架上移动。 3、休克病人的护理可参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4、泌尿系统损伤可参照泌尿科护理常规。 5、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肠道损伤参照普外科护理常规。 6、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腹部按摩,指导病人床上排便。 7、需牵引的病人参照牵引护理。 8、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功能锻炼。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截肢手术护理常规 1、急危重疾病是按急救护理处理。 2、对截肢者术前做好皮肤准备。肢体有开放者术前应换药,并加厚包扎。做好心理护理。床旁准备止血带。 3、术后残端应妥善包扎,

5、骨凸处用棉垫衬托,然后用弹力绷带裹扎,直到安装假肢为止。 4术后下肢抬高不可超过2日,及时使残端维持在伸直位或固定于功能位。 5、病情稳定后开始残肢功能锻炼,鼓励病人翻身,每日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放置一枕,嘱病人用力下压软枕,并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用力向内运动。 6、早日床上坐起,上肢截肢12日可离床活动,下肢截肢23日后练习起床坐起,全身情况好者56日可离床扶拐活动。 7、伤口愈合后,指导病人每日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但不能浸泡。8、每日观察残端的皮肤,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在柔软物品上,由软到硬,并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六个月

6、后可佩戴义肢. 9、保持残端清洁,注意皮肤护理。根据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断肢(指)再植术的护理常规 1病人应住单独病室,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室温23-25摄氏度,601OOW灯泡照射肢体;严禁吸烟。 2及时正确补充血容量,匀速维持24小时补液,应用抗凝解痉药。 3再植肢体的皮肤温度应在33-35摄氏度,与健侧相比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 4皮肤颜色应红润,皮色变淡或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当动脉栓塞时移植组织的皮肤呈暗灰色,最后变为紫黑色;皮肤出现散在性淤点,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现,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皮肤颜色逐渐由暗红红紫紫红紫

7、黑。 5一般再植肢(指)体均有轻微肿胀,可用()表示;皮肤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用(+)表示;皮肤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用(+)表示。 6当血管痉挛或吻合口栓塞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干瘪。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当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变。 7出现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排除血管外压迫因素,加强保暖,使用抗凝、解痉药物,补充血容量,如不缓解,应立即手术。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按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高热者及时降温。 2保持局部冲洗液的量和速度及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准确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量、颜色,严格交班。输液瓶

8、应距床6 07 0 cm,引流管与负压袋连接,并保持负压状态。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日更换。术后3天内冲洗液量要多,滴入快,3日后即可减量,术后71 O天,引流液的颜色变淡变清直至变得澄清可停止冲洗,负压引流管可过2天再拔出。 3按医嘱输入抗生素。 4作好口腔、皮肤、饮食、生活、基础护理。 5限制患肢活动,保护患肢,搬动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刺激,减轻痛苦,必要时应用药物止痛。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 1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对

9、症处理。 3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4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及其色、量的变化和感染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6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主要以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1.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且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程度不成比例,严密观察疼痛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2.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急救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严禁按摩,以免增加组织损伤。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和

10、末梢血运情况。3.骨筋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4凡是确诊病人,均及时做好手术准备。5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使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所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工作;加强营养,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但应避免过分油腻食物。 3指导病人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及踝关节、足趾主动活动,每次收缩维持1 O秒,重复1 01 5次,每天34组,以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4术晨

11、手术区域碘伏消毒,并用消毒巾包裹好后将病人送手术室。5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至平稳,并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6术后立即予伤口处冰袋降温,以减少出血、肿胀及疼痛,一般冰敷24小时。 7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注意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8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做CPM锻炼,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起始角度为O度,终止角度从30度开始,根据病情及病人疼痛情况逐渐增大。 9术后612小时即开始功能锻炼,锻炼方法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35天可练习行走,但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拄双拐或借助行走器行走。 泰州市人民医院 骨科 2008年8月修订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指导病人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及踝关节、足趾主动活动,每次收缩维持1 O秒,重复1 01 5次,每天34组,以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3术晨手术区域碘伏消毒,并用消毒巾包裹好后将病人送手术室。 4术后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足穿防旋鞋,两大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