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4719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马宇啸)(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电子商务组 马宇啸 内容摘要:商品采购项目课程做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围绕商品采购员和采购师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来设计,以体现工作任务的载体即教学项目来串联任务和知识。本文在对省电子商务课改实践和项目课程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商品采购项目课程的开发过程,指出了在编写网络营销课程标准时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以及该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参考意见。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品采购、项目课程、课程开发一、 课程开发背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当今的经济生活,也影响着当今社

2、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从2000 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自2001年始,各中等职业学校也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和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该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近几年来,一方面,大量学习电子商务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在人才需求和培养上存在着严重错位。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并大胆提出电子商务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的设想。我校在2009年9月参加了浙江省中职电子商务课改竞标并成功竞标,于10月份组建了以电子商务组和商经组老师为主的团队启动了电子商务课改活动,本人有幸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身份参

3、与了课改过程。我们历时2个月面向全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在校生、毕业生、教师及社会企业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并且在2010年4月份邀请了浙江银泰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祐康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淘宝大学、杭州正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星软科技有限公司、职高自主创业杭州轩驰广告有限公司、杭州市邮政总局等九家企业代表进行了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的头脑风暴,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一) 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泛而不强,培养目标不清楚,和社会需求脱节。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过份强调电子商务人才是综合型人才,对企业对于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缺乏了

4、解,课程设计随意,全省各所职业中学没有统一、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往往是将管理类、营销类、计算机类、电子商务概论类的某几门课程简单组合,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电子”能力,“商务”的能力严重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90%以上来自于计算机教师,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有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网页制作、网络营销、现代商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务模拟、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政务、金融电子化基础、电子商务法律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协同电子商务实务,从这两个数据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在于“电子”而非“商务”,但是受限于中职学生的

5、基础条件,他们所学的“电子”能力于高职、大学的学生相比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搞商务呢又比不过中职学商务贸易、市场营销的学生。通过我们对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企业需要的是“商务”而非“电子”型电子商务人才,以下是调查相关数据:来自企业领导与企业员工的统计信息显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服务主要的服务内容是:商业信息发布及管理(24%)、贸易中介及商品集中采购(15%)、网上支付(12%)、帮助企业建立网站并管理(12%)、技术咨询(9%)。企业领导关于“您所在的企业正在或者即将开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属于哪种?”的回答是:B2B(35%)、B2C(34.1%)、C2C(12%)、其他(18%)。说明浙江省企业电子商

6、务主要以B2B和B2C两种模式为主。这两种模式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必须熟知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经营和运作的外部经济环境,熟悉营销基础知识,懂得客户需求状况,完成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交流,进而完成相关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三个问题项,相互印证,说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运用电子商务人才主要在于“商务”而非“电子”。图1 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主要服务内容2实训教学不到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实训教学中只是在某个电子商务技能训练平台上模拟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网上营销、网上支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相关系统,动动鼠标,即可完成大部分的模拟操作,基本上是傻瓜式的操作,以我校浙科模拟电子商务教学软件为例,基

7、本上所有的操作都有小秘书红字提醒,学生只要处理相关角色中的提示就可以完成各种模拟电子商务活动,而且没有任何交易风险,因此学生对此类模拟的操作也并不怎么感兴趣,除了上课时候会打开系统看看,平时几乎是不“玩”这样的系统。笔者经过多年的电子商务教学,了解到市、省、国家级的有关电子商务考证技能训练平台,无论是哪一级的训练平台,与现实应用都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实训教学作用不大。 3课本知识滞后于实际应用。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学科,其发展时间不长, 理论不成熟,电子商务行业仍然处于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实践活动的发展远远快于理论总结。这样就产生理论总结与实践相比不完整, 课本知识滞后于实际应用。另一方面,

8、现行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包括上述教育部推荐的教材,都是侧重于灌输学生的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相当欠缺,如物流与配送通篇都是理论知识,这样的教材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成了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就业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二)商品采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商品采购人才在企业中扮演的是 “粮草官 ”的角色。他们既要熟悉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及时提供和补足资源,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在最适合的时间为企业提供价格最合理的生产和办公资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早在05年7月份就颁布了商品采购师职业标准。商品采购不但是质量的保证,更是一种利润的源泉。它对企业的重要

9、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成本结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迫使企业越来越关注降低总成本的新方法。采购可以通过几种方式降低产品成本。一方面是通过维持基本的供应商数量,并增强平衡采购量的能力来获得较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将影响许多成本,比如,检验成本、返工成本、质量保证成本、缺货成本、迟延订货成本。采购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减少采购订单等采购政策的选择来影响交易成本。2对备货周期和上市时间的影响未来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市场变化响应最快的供应链将是竞争的胜利者。因为采购能力将影响与时间相关的过程和活动,它在以时间为衡量标准的竞争中

10、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原材料订购周期:供应商需要的通信费用、供应商订购和制造的周期、供应商的交货、未来的接货和检验3对灵活性的影响灵活性是企业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采购对灵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积极响应变化的供应商和推动采购方和供应商早期参与设计过程来实现的。4对质量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售出商品的成本来源于所采购的物品。这意味着采购对企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 源于工作的规范和说明。采购活动包含供应商选择过程,因此采购就有了附加输入。不良的规范和供应商选择会造成接收成本、质量控制、返工、停工和废料的增加,甚至会导致市场份额

11、的损失。5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在许多企业中,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在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一些行业里,货物成本中的70%80%是采购成本。如果采购成本占销售额的60%,劳动力成本占12%,一般成本和管理成本占18%,税前利润为10%,采购成本下降10%则会使企业的净收益增加6%(60%10=6%)。做到这一点,劳动力成本需要减少50%( 6%/12%=50%),一般成本和管理成本需要减少33%(6%/18%=33%),为了取得同样的净收益,销售需要增加60%(6%/10%= 60%)。显然,将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减少10%,要比将销售增加60%或者劳动力成本减少一半容易得多。在今年5月

12、份在杭多家企业代表和我校课改小组老师进行的确定电子商务岗位群的头脑风暴中,所有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商品采购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岗位群,尤其是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学生和中小企业代表更是强调了商品采购的重要性。据智通人才网()统计信息,目前我国各类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大约在 1000 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政府采购机构、企事业单位采购和供应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预测未来 3 5 年,采购从业人员需要 100 150 万,高级国际采购人员 30 50 万人,同时劳动部09年市场调查分析也显示,采购专业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专业人才之一。由此可见,企业对商品采购岗位的人员有着

13、强烈的要求,既然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那么就必然要根据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商品采购课程的开发必然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二、 项目课程的理论依据项目课程是最近几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来组织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景中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一)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催生了项目课程理论20世纪90年代,我国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第一次浪潮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其倡导者认为:原有的学科课程有优势,没有必要完全打破,现有

14、的很多专业课程本身也体现工作过程能力和岗位能力,问题是实践环节和实训课程缺乏,因此,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的原则缩减学时,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在课程运作上采用双轨制模式即学科体系不变,保持“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到了本世纪初,课程改革出现第二次浪潮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其倡导者认为:课程评价应该坚持“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3个原则。课程设计思想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到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设计方法上以学科为起点转换为职业分析为起点,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对工作岗位的具体事情进行梳理和概括,获得逻辑清晰的工作任务结构,是任务课

15、程开发的核心技术。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人们搞清楚了针对某个行业,学校在相对应的专业中应该开设那些课程,具体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等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进一步解决好任务课程如何学的问题。最近几年,课程改革出现了第三次浪潮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其主要特征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为主,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景的建设观是课程开发考虑的主要问题。在这种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新型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它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活动,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工作过程中)形成有机整体,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活动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自构,它的优势在于有效的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因此,项目课程理论被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广泛实践。(二)项目课程理论的思想来源回溯项目课程理论的形成,我们发现现在职业院校普遍认可的项目课程理论是基于以下三种思想观点:联系论的观点:认为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只有在与个体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被具体化,才能有利于行动能力的获取。职业能力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只有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引导个体努力建构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结构论的观点:认为工作过程中知识的表征方式与纯粹知识的表征方式有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