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04703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人百班课堂教学模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合交融 四步九段层递式教学模式 户县大王镇中心学校 高春妮教 师学 生尝试自解尝试自析自拟方案对比找差总结得失二次备课预设问题课前预置方法提示理清脉络认知见解问题质疑尝试自解前置预习心灵会通思路指导巡视点拨师生互动思路流程方法小结心灵会通各抒己见合作探讨交流认识思辨明晰心灵会通达到共识合作探究绘体创新指导训练启示创新汇集总结指出目标绘体训练求异创新(基本应用)-(综合应用)亮点品评典型展示(拓展应用)展示汇报引领共进知识盘点系统总结1、 榜样引领2、 典型引领3、 方法引领个人体会学习目标努力方向点拨提升根植自学方法,合作探究新知展示思维线路,绘体创新启智“研合交融 四步九段层递式教学模式”

2、初探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将校本研修模式“尝试自解心灵会通绘体创新引领共进”与“小组学习、高效课堂”进行了有机地融濡整合,创设了“前置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点拨提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基础上,只有学生带着理解,带着疑问步入课堂,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合作探究,才能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都有待在我们教师的培养下逐渐养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学习、有效预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亲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我们学校研修模式的四个基本阶段,通过领悟思维过程的规律和奥秘,从切身体会中揭示学习的方法步骤

3、。一、尝试自解前置预习尝试自解就是教师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自读自析;在自解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有了认知上的困惑和解决困惑的思维过程,再理顺自己理解认识困惑的思维过程后,初步自拟方案,即个体独立的教学方案;在这个前提之下,教师再打开各类教辅资料对比找差,找出自己在独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漏洞、错误、不足等;然后总结得失,寻找自我分析理解、备课过程的思维漏洞、逻辑错误等方面出现这些问题的成因在哪里,再进行二次备课。此时,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自解与教辅资料的理解结合起来对比找差,理出全新的思维线路,设计出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即我们讲的前置预习。学生在教师的前置预习的提示下,掌握

4、了一些基本的学习要领,在教师的方法提示下,在认真自读的前提下,学生逐步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的理解有了初步的认知见解,将一些假性问题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淘汰出去,获取自己的新知,然后再提出质疑,这样学生与文本也就达到了初步的尝试自解。 我们以赵雅静老师执教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为例,拿到一篇新的课文,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自学课文呢?教师首先根据自己的尝试自解给学生一些课前预置,让学生在教师前置的方法提示下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根据工具书,为不认识的字词注音,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尝试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例如题目中“侣”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到“侣”的意思是同伴,可以组词为伴侣、情

5、侣,还可以理解为形影不离、如影随形。其次,再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重点是什么,课文是按怎样的思路顺序分块或者步骤来写的,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同时理出叙述或思维的脉络(即理清脉络)。在这篇课文中,课后题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为自己的伴侣?”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能找到一个或者几个理由,比如:书像朋友,书像家人,教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初步的认知见解。最后,是问题质疑的过程,让学生在自解的基础上提出真正的问题。比如学生提出:书为什么会常读常新?学生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达到了前置预习的目的。这样才能打好课堂上合作学习有效高效的基础。二、心灵会通合作

6、探究带着问题来到了课堂,如何在这里实现生与生、生与师、生与本的心灵会通?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感悟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合作探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经历知识与概念构建的感知过程。对精彩独到或新颖的见解和回答,教师可让学生讲出他是怎么思考的、推理的,让全体同学学习他的思维方式,这就有了明晰的思路指导;在学生进行相互介绍、合作交流时,教师必须参与小组活动巡视点拨,在与学生互动中初步理清思路程序(理清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向着明确的思路目标迈进。现在我们以鸟的天堂为例,来看理清程序的过程与方法中(方法小结),如何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灵会通。课文结尾有一句照应文题

7、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夸张式的赞美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老师首先第一步进行思路指导:1、作者以哪几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特点?让学生各抒己见、合作探讨。学生依次找出了A、大榕树非常巨大;B、大榕树叶浓茂密,生命力特别旺盛;C、大榕树枝稠根密;D、大榕树上鸟儿众多、种类各异。老师或学生板书在黑板上。2、那么,作者怎样描写大榕树A、B、C、D这四个特点的?学生进行第二次各叙己见、合作探讨,得出:A、非常巨大,给鸟儿提供了一个天然宽舒,容量很大的居住环境;B、叶浓茂密,可以给鸟儿遮风挡雨、安全隐蔽;C、枝稠根密,可以给鸟儿创造栖居

8、牢固、床位众多、不因拥挤而争吵打架的理想居所;D、各类鸟儿众多而且兴奋快乐,说明鸟儿的确喜欢这颗大榕树,即的确适合众多鸟儿栖息,是他们理想信赖的美好家园。这个过程也是交流认识的过程。第二步,教师再提出人们传说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待学生回答后,再返回联系对大榕树特点的分析,从而思辨明晰,得出结论:眼前,这颗美丽的大榕树就是鸟儿在人间的真正天堂,即最终水到渠成的达到一个共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三步:教师再进行程序梳理,进行思维方法小结,对方法的小结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推出的结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指导绘成流程整理于下:这个思路流程的归结过程是师生、生生共同合作互动的过程,这个过

9、程的归结,就是思维方法步骤的归结,到此就达到了心灵会通的目的。第四步,教师再具有强化性地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学习运用这一方法程序,就达到了我们学法指导的巩固训练目的了。我们再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作者为什么选择以书为侣?教师根据自己的尝试自解,给学生设计了明确的思路指导,让学生按“读找悟说”的步骤合作学习这一主要内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每个学生都能精心思考,找到相应的几个答案。这时候组内的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书像朋友、像家人,所以作者选择以书为侣。有的学生说,因为总能从书中发现新东西,所以作者选择以书为侣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都有了提高,当然,还有一些不正确的答案会在学生的思辨

10、明晰中被排除掉。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读它为什么总会发现新东西?当各小组在交流认识和困惑时,教师可以点拨提升,将自己提前备课时准备的毕淑敏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的感受读给学生,学生也将受到启发,教师启发学生讲自己在三年级读过的文章,把当时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对比,学生也会谈自己对一个故事反复读时的不同感受,从而师生、生生、生本达到了心灵会通。对“常读常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即达到了一个共识。我们再以赵辉禅教师执教的分数除法二为例,为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教师设计了分饼、分彩带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按“动手分动脑思动嘴说”的步骤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思路指导

11、下,开始合作分饼、分彩带,在巡视下,教师发现学生把2米长的彩带每1/3米、2/3米为一段,可以分成几段时,学生的操作存在障碍,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先把2米平均分成两个1米,再找1/3米和2/3米。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完成了动手分。在学生经历了动脑思的环节后,学生开始在组内交流认识,学生认识到每1/3米为一段,一米可以分成3段,那么2米可以分成6段,即21/3=23=6,每2/3米为一段,一米可以分成1.5段(3/2段),2米可以分成3段,即22/3=23/2=3,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概念的构建过程,而规律的得出,还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得出的几组算式,比较、归纳,在相互的思辨明晰中总结出这

12、个规律,此时师生、生生、生本达到了心灵会通。三、绘体创新展示汇报当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建构后,也就是我们讲的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此时绘体创新就成为训练学生模拟、创造、创新的关键环节。所谓的绘体创新就是学习了文本中的这些方法,首先模仿练习,再进行创造与创新。对于数学教学,在这一环节的程序就是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拓展应用(其实应用也就是训练)。例如在心灵会通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与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本的应用,如,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求它的表面积。当学生熟练后,教师出示特殊的长方体(长和宽一样的长方体),让学生求它的表面积。这就是综合应用。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给洗衣机做罩子,告诉学生洗衣机的长

13、、宽、高,让学生求需要多少布料。这就是拓展应用。伴随着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对公式的的应用达到了融会贯通。而对于语文教学就是绘体训练求异创新亮点品评(闪光点的启发启示的肯定、赞美、评论)典型展示。我们仍以巴金的鸟的天堂为例,在教学“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时,学生在心灵会通后,理解到作者为了表达对大榕树生命力旺盛的喜爱和赞美,作者抓住大榕树的“叶绿亮丽”和“叶多浓密”这一特点,用了一个“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还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生命力旺

14、盛的大榕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绘体创新呢?首先,教师出示了夏日里的一墙爬山虎,让学生绘体训练。有的学生说,“这么多的绿叶,一个挨着一个,不留一点儿缝隙,绿毯似的挂在墙上,这平坦舒展的墙上爬山虎。”教师借机询问,“为什么不用“簇”“堆”?“学生思考说,“爬山虎的绿叶不是一簇一簇的,也不是堆起来的。”其他的学生表示认可。另一个学生说,“这么多的绿叶,均匀地铺在墙上。”教师点评“铺”字用的好,形象地描绘出了爬山虎覆盖在墙上的样子。还有的学生说,“那柔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人看着很舒服。”教师点评(亮点品评),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感受到的。在刚才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摩拟进行了指

15、导训练,让学生明白描写景物,不仅要抓住特点,而且用词要准确,还要形象生动。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感受到的。其次,教师出示叶圣陶的原作,“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的语言好在哪里,用词谋段还有什么高明之处。比如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不仅有静态描写,还有动态描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启示创新的过程。这时所有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最后,教师出示一盆盛开的杜鹃花,学生开始了求异创新。学生写出了“那么多的花朵,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挤挤挨挨,开满枝头。那粉红色的花朵,明丽清澈、清秀淡雅。一阵风吹过,朵朵鲜花便在枝头轻轻舞动,那笑容可掬的样子仿佛小姑娘灿烂的笑靥。这就是人见人爱、美丽平凡的杜鹃的花。”在学生各展其能后,教师经过巡视,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汇集整理,拿出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总结,这就是典型展示和汇集总结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指出具体清晰、富于创新启发而又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指出目标)。四、引领共进点拨提升当学生在经历了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