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4391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06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前 训 练 三2014-6-231光滑平面上一质点以速度v通过原点O(如图所示坐标建立在该平面内),与此同时对质点加上沿x轴正方向的水平恒力Fx和沿y轴正方向的水平恒力Fy,则()A因为有Fx,质点一定做曲线运动B如果FyFx,质点向y轴一侧做曲线运动C如果Fy=Fxtan,质点做直线运动D如果FxFycos,质点向x轴一侧做曲线运动2.(2013扬州模拟)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速u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已知船在静水中速度小于水速,且船头方向为船对水的速度方向则其中可能正确是()ABCD3(2014广安模拟)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

2、星的嫦娥二号卫星,2014年2月再次刷新我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纪录,超过7000万公里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先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周期为T;然后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若以R表示月球的半径,引力常量为G,则()A嫦娥二号卫星绕月运行时的线速度为B月球的质量为 C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 D嫦娥二号卫星在月球轨道经过减速才能飞赴拉格朗日L2点4(2014陕西一模)从离地H高处自由释放小球a,同时在地面以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有()A若v0,小球b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B若v0,小球b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球相遇C若v0

3、=,小球b和a不会在空中相遇D若v0=,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球速度为零5.(2014宿迁二模)车手要驾驶一辆汽车飞越宽度为d的河流在河岸左侧建起如图高为h、倾角为的斜坡,车手驾车从左侧冲上斜坡并从顶端飞出,接着无碰撞地落在右侧高为H、倾角为的斜坡上,顺利完成了飞越已知hH,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汽车可看作质点,忽略车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根据题设条件可以确定()A汽车在左侧斜坡上加速的时间tB汽车离开左侧斜坡时的动能EkC汽车在空中飞行的最大高度HmD两斜坡的倾角满足6(2014益阳模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

4、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B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的时间为 C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 D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7.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下列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是()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高于瓶内水面C.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D.除图的三种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

5、的录像获平抛轨迹8(2014浦东新区二模)美国物理学家蔡特曼(Zarman)和我国物理学家葛正权于1930-1934年对施特恩测定分子速率的实验作了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半径为R的圆筒B可绕O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aOcd在一直线上,银原子以一定速率从d点沿虚线方向射出,穿过筒上狭缝c打在圆筒内壁b点,aOb=,ab弧长为s,其间圆筒转过角度小于9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圆筒逆时针方向转动B银原子在筒内运动时间t= C银原子速率为 D银原子速率为9(2012虹口区二模)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固定一边长为0.3m的小正三棱柱abc,俯视如图长度为L=1m的细线,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住一个质

6、量为m=0.5kg、不计大小的小球初始时刻,把细线拉直在ca的延长线上,并给小球以v0=2m/s且垂直于细线方向的水平速度,由于光滑棱柱的存在,细线逐渐缠绕在棱柱上(不计细线与三棱柱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7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线断裂之前,小球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B细线断裂之前,小球的速度逐渐减小C细线断裂之前,小球运动的总时间为0.7s D细线断裂之前,小球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9m10.下列哪个现象是利用了物体产生离心运动()A洗衣机脱水B汽车转弯时要限制速度C转速很高的砂轮半径不能做得太大D在修筑铁路时,转弯处轨道内轨要低于外轨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7、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揭示了行星运动的有关规律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一样都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E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12(2013河南模拟)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A. B.

8、C. D. 13(2009淄博二模)如图是地球三个宇宙速度示意图,当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到达远地点时,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速度为v,加速度为a,设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7.9km/s B7.9km/sv11.2km/sC D. 14(2014威海一模)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皆为m,用轻弹簧连接,B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作用在A上,待系统平衡后突然撤去力F,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撤去力F的瞬间,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B撤去力F的瞬间,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C撤去力F的瞬间,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D撤去力F后,若物体B不能离开

9、地面,则A、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15(2013成都一模)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16(2014杨浦区一模)如图所示,一恒力F通过一动滑轮拉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前进了s,在运动过程中,F与水平方向保持角,则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 )A.Fscos B.2Fscos C.Fs(1+co

10、s) D.17(2009宁夏)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A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B3t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C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D在t=0到3t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18(2011河北模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著名撑杆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图为她在比赛中的几个画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B撑杆恢复形变时,其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机械能C运动员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只转化为人的动能D运动员在

11、上升过程中对杆先做正功后做负功19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有个方案中涉及到橡皮筋做功,对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行,具体使用的方法是()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是s、2s、3s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就是W、2W、3W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C选用相同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

12、、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物体做的功就是W、2W、3W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20(2014天津二模)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中所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At1 Bt2 Ct3 Dt421.(2014龙子湖区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h高处的a点沿圆弧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bc,滑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在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ab弧长与bc长度相等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A小球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小球在bc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C小球经b点时的速度小于D小球经b点时的速度等22(2012上海)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R有光滑圆柱,A的质量为B的两倍当B位于地面时,A恰与圆柱轴心等高将A由静止释放,B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2R B. C. D.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