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4247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政治专题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 智能体温计24小时监测体温,生成体温曲线图,实时发布体温“预警”,帮助父母更精准地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这样的智能健康设备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xx年10 月29日,阿里健康联合阿里智能以及三诺、海尔医疗、掌上糖医、鱼跃、罗氏、拜安进、欧姆龙等近20家智能健康设备和服务厂商,在南京启动“智能关爱计划”,借助智能健康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材料表明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结构的优化进程 居民消费意愿引导生产方向经济发展是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决定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A. B. C. D. 【答案】D2xx

2、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右面漫画(如图)对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启示是要充分重视生产环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要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改革引导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拉动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增加生产供给A. B. C. D. 【答案】A【解析】供给侧改革是指对生产领域的改革,是调整不适应市场的产品,漫画对不上,放在供给侧改革中,形象地说明了生产对不上消费,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故项符合题意;项属于消费侧改革,与题意不符;漫画中的问题是因为生产不对应消费,不是因为生产过多造成的,故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3无论在哪个行业,市场需求永远是厂商技术投入的动力。面对液晶拼接、高密度小间距

3、LED(发光二极管)的挑战,不少业内主流的DLP(数字光处理)拼接厂商同时发力液晶、等离子和小间距LED技术,力求多条腿走路。由此可见A. 市场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B. 人们的主观愿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C.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D. 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为消费创造了持久动力【答案】A4长期以来,武汉都是我国人才输出大市。武汉拥有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但留不住人才。xx年2月,武汉正式提出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武汉市提出这一目标是基于A. 留住人才比培养人才更重要 B.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C. 武汉市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

4、 D. 就业是民生之本【答案】B【解析】留住人才比培养人才更重要观点不正确,A项不选;留住大学生人才在武汉是基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B项正确;武汉市提出这一目标并不是因为武汉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也不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现在,肥胖引发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xx年4月,国家卫计委启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敦促国民少摄入脂肪,健康膳食。据此回答题。5牛肉富含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远低于猪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人们膳食习惯的改变会引起猪肉和牛肉需求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D1为变化前需求量,D2为变化后需求量)A.

5、B. C. D. 6中国的速冻饺子生产商发现了一条增加销量的捷径多放蔬菜少放肉。这种改变很受忙碌的年轻人欢迎,他们正试图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摄入。这主要说明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生产者要善于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A. B. C. D. 【答案】5C 6D5不考虑其他因素,即不考虑猪肉和牛肉价格的变化,可视为猪肉价格和牛肉价格不变,图像表求猪肉价格上涨,图像表明牛肉价格下降,二者均不符合题意;图像表示猪肉价格不变,猪肉需求量减少,人们膳食习惯改变后会出现这种情况,正确;牛肉价格不变,但牛肉需求量增加,这符合人们膳食习惯改变后的情况,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6

6、收入影响消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忙碌的年轻人希望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因此愿意选择多放蔬菜少放肉的速冻饺子,这说明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正确;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速冻饺子生产商把握住了市场需求,生产出适合年轻人的速冻饺子,这说明生产者要善于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7如果5G时代到来,4K视频甚至是8K视频将能够流畅实时播放;云技术将会更好的利用,生活、工作、娱乐将都有“云”的身影;另一方面,极高的网络速率也意味着硬盘将被云盘所取缔;随时随地可以将大文件上传到云端,市场销售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时尚新宠。这反映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消费是生产的目

7、的和动力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 B. C. D. 【答案】C【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本题强调科技进步带来消费的变化,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适合题意;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8近年来,

8、随着“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普遍开始青睐于“无毒、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从而大大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这反映 A. 生产的发展推动消费的发展 B.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答案】B9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让很多人重新捧起了沉寂多年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纸质书销量突破138万册,电子书月点击破5亿,有声书月收听突破2000万。由此可见A.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B. 生产能够为消费创造动力C.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 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答案】B【解析】

9、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带动沉寂多年的反腐小说热销,纸质书销量、电子书点击量、有声书收听量等消费均大增。由此可见生产能够为消费创造动力。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ACD项均表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二、非选择题10. 材料一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正在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材料二 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为此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10项措施,来促进经济平稳较

10、快增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答案】(1)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美国的次贷危机、经济波动殃及世界,造成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实施扩大内需的措施,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面对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而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大,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扩大消费,促进投资增长,通过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加快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加快了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

11、的协调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内需要求扩大投资,在优先考虑已有的项目的同时,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能长期保持强劲。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扩大内需,加快了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由此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本题考查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根据材料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

12、一起,美国的次贷危机殃及世界,造成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2)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设问指向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思考。解答时首先明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具体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扩大内需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