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4207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一章1. 区域:区域是一个看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2. 区域的基本属性: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区域具有一定的围和界限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4.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3.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围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4.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 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 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5.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与其对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部各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6.区域分析的主要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存在问题诊断 3.区域发展方向与策略研究第二章1. 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2.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3.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 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的方法 1)

3、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2) 自然资源量的评价3) 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 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第三章1.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 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 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 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 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2. 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1) 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

4、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与经济合理性3) 市场地域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4)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5)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3. 区域发展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容1) 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2) 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3) 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4. 区域人口结构: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民族构成5. 人口增长分析:1.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 2.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P83)6. 区域政策:

5、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7.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08.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1.强制性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2.诱致性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P105)第四章1. 技术进步的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2. 科技人力资源: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含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03. 科技活动人员: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与从事科

6、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4. 区域科技条件评价:1.科技人力资源 2.研究与发展经费 3.科技活动产出 4.高技术产业第五章1. 国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围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2.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围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3. 绿色GDP: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04.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 1.健康状况 2.受教育程度

7、3.生活标准05. 竞争力: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一样资源的能力6. 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应该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策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7. 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8.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 地方政府承担着组织培育区域竞争力的职能;2) 实施人才战略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3) 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4) 扶持优势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在竞争

8、能力;9. 库兹涅茨理论:库兹涅茨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阐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第六章1. 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2. 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1) 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2) 区域发展的优势要通过对区域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3. 区域分工: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部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4. 区域分工的特点:区

9、域生产的专业化; 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 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5. 区域投资环境: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6. 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1) 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2) 市场环境的改善3) 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 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题 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第七章1. 产业划分: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2.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区际联系和区域分工。3. 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 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

10、量和市场寿命3)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4.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P2125主导产业: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引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5.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1) 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a)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b) 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c) 对区域就业的作用d) 增加价值e) 出口潜力f) 环境影响2) 竞争能力a) 技术先进程度b) 产品质量水平c) 劳动生产率d) 市场占有率e) 利税效果第八章1. 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

11、域围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与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2.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3. 区域规划的容:1) 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2)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3)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 基础设施规划5)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6) 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7) 区域空间管制8) 区域发展政策4. 区域规划的方法:系统法;传统综合法;比较法;数学模拟法。 5. 区域规划的程序1) 区域发展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2) 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 区域发展的客体与对策研究;4) 规划方案设计;5) 规划方案评估;6) 报批定案;7) 实施阶段。第九章1. 区域发展战略:指对

12、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2. 区域房展战略主要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3. 空间开发战略:空间开发战略是对上述容进行地区配置,以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4. 空间开发战略的重点容: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出地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制定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5. 战略重点: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6.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a) 自主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现

13、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同时期出现的事物)b) 高速度增长战略c) 变通经济发展战略d)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e)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f)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g) 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7. 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1) 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2) 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3) 要体现区域和区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策略4) 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第十章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经济要素的相对趣味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计结果2. 增

14、长极特征: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 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能力 适宜的周围环境的配合03. 推动产业的特征1)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2)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3) 产业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4) 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却十分宽广,能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销售市场5) 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04. 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P3055. 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6.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