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4189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职业暴露概念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 过程中意外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 腔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 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导致 有可能的感染的情况。二、职业暴露事件的防范措施在诊疗、护理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由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 务

2、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防护眼镜或者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 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 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 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 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 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 针头套。禁止

3、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对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三、发生艾滋病暴露后预案1、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 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 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 盐水冲洗干净。2、报告和登记:一旦有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等意外感染事件,应立即上报控 感科及分管领导。控感科应对意外感染情况进

4、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 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意外感染的方式;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意外感染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 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 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并组织专家 对意外感染级别和意外感染源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3、检查:在意外感染后的即刻、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 六个月时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4、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既往超过 24 小时,也应当 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

5、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 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天。强化 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 天。发生一级意外感染且意外感染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 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 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 序。发生二级意外感染且意外感染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 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 药程序。意外感染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1、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

6、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得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 者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 理盐水冲洗干净。2、报告和登记:一旦有工作人员发生乙肝病毒等意外感染事件,应立即上报控感 科及分管领导。院感科应对意外感染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意外感染的方式;暴露 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意外感染源种类和含有乙肝病毒的情况;处 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

7、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 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3、检查:即刻、1 个月、3个月、6 个月各检查一次。4、预防性治疗:如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且已知抗-HBSn10Miu/ml者,可不 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或者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未按要求进 行全程免疫、抗-HBS 10Miu/ml或者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 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 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如接种过乙肝疫苗,但始终未产生抗体,需要尽早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一支。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应注意:

8、只限肌肉注射,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与乙肝疫苗同时使用时,不能在同一部位注射。五、麻疹、水痘、风疹等普通呼吸道传染病暴露后预案1、科室收治麻疹、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时,相关医护工 作人员应做好呼吸道防护,密切观察自身体温、皮疹、咳嗽等症状。2、当医护人员密切接触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呼吸道传染病 可疑症状时,立即让其居家隔离,严密观察;进一步实验室检查明确, 必要时住院治疗。3、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4、加强科室消毒管理;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必要时采取主 动免疫或者被动免疫。丸甲型H1N1流感、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1曲腆型性肺 炎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暴露后预案1、科室收治甲型 H1N1 流感

9、、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 型性肺炎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时,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应做好呼吸道防 护,密切观察自身体温、咳嗽等症状。2、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等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时,立即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严密检疫,必要时进行 实验室检查,如症状好转,甲型 H1N1 流感接触者一周后解除医学 隔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接触者二周后解除 医学隔离。3、同时第一时间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4、如密切接触者出现病情加重时,按疑似病例处理,并进 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5、如实验室检查阳性,立即按确诊病例处理。(参照相关应急预 案)七、丙型肝炎暴露后预案1、立即用肥皂液和

10、流动水进行污染皮肤处理。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 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清水进行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3、伤口部位再用 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4、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5、检查:即刻、第3天、3 周、6月检查随访。6、预防性治疗:予干扰素300-500万u,隔日1次,肌注。必 要时口服病毒唑。八、霍乱暴露后预案1、科室收治霍乱病人时,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应做好消化道隔离, 密切做好自身消化道症状的观察,如出现腹泻等症状时及时汇报科主 任、护士长等负责人。2、对密切接触的的工作人员出现腹泻时,立即隔离治疗,加强 排泄物的消毒管理,每日粪便培养,连续两次,同时给予适

11、当治疗, 服用抗菌素。3、第一时间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4、如临床表现符合疑似病例或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确诊病例时, 立即按霍乱应急预案处理。九、梅毒暴露后预案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伤口清洗处理。2、立即梅毒血清学检查。3、伤口部位再用 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4、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5、予卞星青霉素240 万单位,120万分别两侧臀部肌注,每周 1 次,连续 2-3 次。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下面代用品:红霉素 500mg, 口服,4 次/日,连续服用2 周,或阿奇霉素片0.5,口服,1 次/日, 连续服用10 天。6、停药后1 个月、3 个月进行梅毒血清抗体检测。十、化学品污染或灼伤1、如皮肤、粘膜、眼部意外接触到化学物质时,立即用大量流 动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2、如为碱类化学品,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特别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3、如为酸类化学品,再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 肥皂水进行中和冲洗。4、如强酸溅入眼内,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 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眼科治疗。5、第一时间上报防保科和控感科。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