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04074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石油钻井外籍雇员培训心得体会来自钻井15 个项目的 59 名外籍雇员,接受了钻井第二期外籍雇员hse 师资培训,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下面这些词:实用、快乐、机会、温暖的家、团队精神京郊的云湖度假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叠翠湖碧波荡漾。湖畔,一栋英式小楼掩映于绿阴中,在这里举办的钻井第二期外籍雇员 hse 师资培训班正在进行。在为期 22 天的培训里,来自钻井14个项目的 59 名外籍雇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的安全理念、钻井公司的hse方针政策、体系要素及管理方法, 掌握现场 hse 基本工作技能和知识并通过考试。他们在掌握了知识后肩负着回到项目

2、部给其他雇员教授所学知识的任务, 可谓责任重大。 8 月 31 日,记者有幸来到这些学员中间,感受他们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对钻井、对中国的看法。令记者惊奇的是,在采访的学员中,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下面这些词:实用、快乐、机会、温暖的家、 团队精神。英、俄、阿 3 种语言同时说出这些词语着实让我感到激动。 学员心得之一: 实用由于到场较晚,记者来到培训班时, 3 个班的学员都正在排练汇报演出节目,教室里热闹非凡。英语班正在进行模拟安全救护演练,随着一声令下, 3 名学员应声倒地。从他们脸上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一个“全身瘫痪” ,一个腿和头部“受了伤”,一个胳膊“受了伤” 。其他人赶紧前

3、去“救护” ,因为已经学习了如何处理这种“紧急情况”,学员们配合得很默契、动作一致。用急救带、纱布等急救用品进行了初步包扎后,如何将受伤学员安全抬离现场是检验学员学习成果的关键。那位“不能动弹”的学员最引人注目,有3 个人在护理他。为了减少抬运过程中的意外,他的脖子上被缠了厚厚的一层纱布。身上更是在胸、腰、大腿、膝盖和小腿 5 处勒了绷带, 使他时刻保持平躺状态。 这时,负责护理的 3 人同时让他翻身,并站成一排伸出双臂,使“伤员”平躺在他们的胳膊上,他们的胳膊此时就像一个担架,架着“伤员”赶往最近的救护场所。巴基斯坦学员巴哈提对记者说,这次培训班安排了消防、急救、硫化氢防护、预防恐怖袭击和旅

4、行安全、井控、安全用电等方面培训,这些知识对于项目上的员工来说都是实用而必须的,他渴望学到这些知识, 回去一定要把这些知识教给大家。学员心得之二: 快乐赫默斯是这期培训班英语班的班长,委内瑞拉人, 在钻井工作了 6 年。赫默斯的父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亲是当地消防队的队长,在这个岗位工作了45 年,处处以身作则。父亲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他, 也使他愿意成为和安全打交道的人。赫默斯知道中国石油来到委内瑞拉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钻井公司中。果然,钻井没有让他失望,“钻井给了我最好的一切。 ”赫默斯还特别提到了对员工的尊重。他说,钻井的总经理远在 1 万多公里之外的中国,可是他却经常可以看见他, 甚至

5、来北京看他,这令他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钻井就像我的家,只要公司需要,我愿意去任何地方为钻井工作。”赫默斯最后说。学员心得之三:机会突尼斯人萨莫是我们采访中最为顺利的一个, 因为他在黑龙江大学留学 4 年,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当问到为什么会想到学中文时, 萨莫一脸骄傲, 似乎还沉浸在当初这一明智的选择中。萨莫对学习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 他从媒体上了解到中国的飞速发展,于是萌生了学习中文的念头。 一年后,他以突尼斯语言大学中文系第一名的成绩来到了哈尔滨,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9 月 8 日,完成学业的萨莫回到了突尼斯,幸运的是,仅仅 10 天后他便成了钻井的一员。 “机会只青睐

6、于有准备的人”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工作刚满一年,萨莫已对钻井有了很深的感情。谈到未来,他更多的是憧憬与期待。 “我还年轻,我希望尝试更多的东西,钻井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愿意在这里继续工作,这里就是我的家。 ”除了中文,萨莫还会说阿拉伯文、英文、法文和一点点葡萄牙文。拥有一身本领的萨莫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向更多的人宣传中国, 宣传中国石油。 学员菲克里之前是在利比亚一所大学当石油技术课程的老师,注重实践的他渴望在钻井现场工作,于是,他来到了苏丹。 本来他是冲着一个甲方公司去的,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建议他去钻井工作。 菲克里听取了朋友的建议, 现在他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钻井苏丹 6

7、 区项目,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中国文化。这次来北京,菲克里更是被博大精彩的中国文化所震撼, “中国真是太美了! ”。学员心得之四:温暖的家萨得埃汀和穆罕默德同为苏丹四区 gw27队副司钻,因为表现优秀,这回同时被选中来北京参加培训,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他俩竟然是亲兄弟! 哥哥萨得埃汀是家中的老大,今年 32 岁,在钻井已经工作 6 年了,弟弟穆罕默德是老三,今年 24 岁,来钻井也已经 4 年多了。谈到钻井,他们的言语中满是自豪: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萨得埃汀初到钻井时,只是一名普通钻工。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勤奋逐渐成为一名井架工,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副司钻。“钻井有不断提2最新资料欢迎阅

8、读高雇员素质的传统, 是钻井给我创造了不断进步的条件, 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谈到梦想,萨得埃汀毫不犹豫地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带班队长。正是看到了钻井像家一样温暖的氛围, 萨得埃汀弟弟穆罕默德也来到了钻井。 之前,穆罕默德一直在 gw55队工作,当队上得知穆罕默德的亲哥哥也在钻井时, gw55队的平台经理特意把穆罕默德调到了 gw27队,这样,两兄弟在井队上团圆了。学员心得之五:团队精神伊朗人阿巴斯在来钻井之前是一名演员, 后来取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在钻井工作 2 年来,钻井从上到下互相帮助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他。 阿巴斯说,公司尊重每一名员工,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我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哈萨克斯

9、坦是个多民族国家, 拥有 193 个民族。钻井来到哈国后, 把尊重员工生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遇到哈方的重大节日, 公司也会放假, 这令钻井哈萨克斯坦项目员工感到非常温暖。 来自阿克纠宾项目的迪霍夫已在钻井工作了7 年,他说刚开始时,项目上的中国人大多是一些专家,这令他们有一种距离感。可是,随着相互了解,他发现这些专家人都很好,他们之间慢慢有了共同语言,形成了默契。尤其在下班以后,他们就像朋友一样,现在,他和许多中国朋友有了亲人般的感情。培训还在继续,采访已告一段落了。 通过和学员们简短的交谈,我们被浓浓的爱意包裹着, 这份爱是来自钻井外籍员工对公司的真情流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真心付出终有回报的快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