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3840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考验知识点归纳--刘陪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

2、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二、简答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

3、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

4、、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最终的目的:建立一套调整和控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理论方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向性和战略性的科学依据。4、论述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生的8大公害事件对你有何启示。5.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I、环境科学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多学科发展阶段:在各基础科学内部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它们分别用不同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属于多学科性的。特点:环境科学分支分别发展,环境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II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组合

5、的方法,对人类与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特点: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推荐精选第二章大气污染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2、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CO、NOx、颗粒等。3、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硫酸、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

6、物(又称自由基)。4、气溶胶: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他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5、总悬浮颗粒(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m3/min)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总悬浮颗粒。6、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m的微粒。7、降尘:降尘是指用降法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大于30m。8、可吸入粒子(I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粒径(10m)的粒子定为可吸入粒子。9、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货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10、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

7、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用单位高度为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 d表示。 11、辐射逆温:在睛空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当风速较小(3m/s)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12、下沉逆温:又称压缩逆温。当高压区内某一层空气发生强度较大的气团下沉运动时,常可使原来稳定层结的空气层压缩成逆温层结若气层下沉距离很大,就可能使顶部增温后的气温高于底部增温后的气温,从而开成逆温层。 14、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而开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 15、湍流逆

8、温: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 16、锋面逆温: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时,暖空气团因其密度小就会爬到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也可以出现逆温,称为锋面逆温。 17、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可分解为垂直和水平方向两个分量。 18、地转偏向力:大气在转动的地球上运动时,由于地球转动而产生的使运动偏离气压梯度方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19、风速廓线: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称为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称为风速廓线模式。20、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特别是

9、夜间),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市区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推荐精选 21、有界大气扩散: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受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 22、有效源高:是指从烟囱排放的烟云距地面的实际高度,它等于烟囱(或排放筒)本身的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23、干式机械除尘装臵:不用水或其他液体作润湿剂,仅利用重力、惯性力及离心力等沉降作用去除气体中的装臵称为干式机械除尘装臵。主要有重力沉降室、惯性力除尘器、离心力除尘器。 24、湿式除尘装臵: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

10、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增大的装臵。应用的三种:喷雾式洗涤器、离心洗涤器、文丘里式洗涤器。 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的,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尝试。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 2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大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臵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27、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是根据大气

11、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臵选用标准、烟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等,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 28、警报标准:这是大气环境污染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 29、大气染污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的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提出最优化对策和控制技术方案,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30.大气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31.大气稳定度:

12、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32.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二、简答 1、简述大气环境污染的特征。 答:1影响范围大,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而且接触的污染人群复杂。2作用时间长,接触者长时间不断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每天可达24小时。3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往往产生复杂的联合作用。4污染容易、治理难 2、大气主要污染源的类型有哪些? 答:A根据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主要有:火山喷发(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森林火灾(CO、CO2、SO2、

13、NO2、HC);自然尘(风沙、土壤等);森林植物释放(萜烯类碳氢化合物);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石油化工、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飞机、轮船);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B若按照污染源性状特点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两类。C若按排放物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D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可划分为连推荐精选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E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可划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3、大气污染物按污染物发生性质的分类 答: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颗粒、二氧化

14、硫、CO、NOx等);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硫酸、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 4、大气污染物根据化学性质不同的分类 答:颗粒物及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IP)。硫氧化合物,SOx主要是指SO2、SO3。氮的氧化物,NOx主要指NO、NO2、N2O、NO3、N2O4、N2O5等。碳氧化物,主要指CO和CO2。碳氢化合物(HC),甲烷和非甲烷烃。卤素化合物,卤代烃,其他含氯化

15、合物、氟化物。氧化剂,主要指O3、PAN和过氧化物等。放射性物质。 5.飘尘的危害: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 6.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三氧化硫,再与水分子结合生成硫酸分子,经过均相或非均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硫酸和硫酸盐可以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造成较大危害。 7.氮氧货物的天然源主要为生物源,包括哪些? 答:由生物机体腐烂形成的硝酸盐,经细菌作用产生的NO及随后缓慢氧化形成的NO2;生物源产生的氧化亚氮氧化形成NOx;有机体中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NOx。 8.大气中CO的来源?答:CO的人为源,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天然源包括:甲烷的转化(甲烷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CO)、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排放物的转化(萜烯经OH自由基氧化产生CO)、植物叶绿素的光解、森林火灾、火山喷发、农业废弃物焚烧。 9.简述大气中CO2的来源?答:1天然源:海洋脱气,大气圈与水圈具有强烈的交换CO2的作用。2甲烷转化,甲烷在平流层与OH自由基反应最终被氧化成CO2。3动植物呼吸4生物有机体腐败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