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3520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整合资源助学,情景朗读品学”的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整合资源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使学生“触景生情”,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朗读中领悟文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真正做到突显“以读为本,关注人文”这一主题。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伟大力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

2、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的方法。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清文脉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影片。(播放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场面)录像看完了,有什么话要说?生:我觉得地震太可怕了。生:我觉得地震太恐怖了。师:是啊,地震太可怕了,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后,再看“地震”两字,更让人触目惊心。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可怕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一起读课题。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生:语言描写。生:还有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有

3、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板书:语言、动作、外貌)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活。这篇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你们看看第1自然段和12自然段,有什么发现?生:有很多数字。师:除了这两个自然段之外,还有一些数字,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生:浏览课文并圈画。师:我们来看,这是出现在课文中的一串长长的数字,想一想每个数字在课文中代表的含义,试着用这些数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30万、4、7、8、12、24、36、38、14、50)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有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伤害。一位父亲冲向了他7岁儿子的学校,他开始在废墟中挖掘。他挖了8小时、1

4、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原来还有14个孩子都活着,又过了50分钟,孩子们被救了出来。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师: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112自然段,文中父亲的哪些言行让你感动,找出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1、聚焦父亲,感受父亲爱的了不起生:让我感动的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出示语段)师:在我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精彩的小诗,因为它的每句每字都能读出很多很多的联想。(范读第一句)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生:我明白了他在废墟上挖了36小时。师:对,他挖了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是一天半,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是2160分

5、钟,是54节课,这样长的时间,父亲却在做一件事,什么事?(挖废墟)如果说他不是机器,是人的话,他应该怎样?生:他需要喝水、吃饭、睡觉、休息师:是啊,可这位父亲在36小时里,就只在做一件事,就是在不断地挖、疯狂地挖,如果是你,你会觉得怎样?生:我会觉得很累。师:这确实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啊!作者没有直接写父亲挖了36个小时,而是分割成了一个个时间段,就像一个个慢镜头一样,让我们想象到了父亲挖掘的场面,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疲惫的父亲,辛苦的父亲。谁愿意读这句话,想一想:怎样读?要求读得累一点(指名读)“没人再来阻挡他”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很重要,哪个?你又明白了什么?生:“再”字很重要

6、,我明白了在这之前曾经有人阻挡过他。师:是哪些人,是怎样阻挡他的?父亲又是怎样做的?生: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师:为什么人们不再阻挡他了呢?是什么原因?生: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所以不再阻挡他。师:什么说他精神失常了?生:他直直的眼神,答非所问的语言。师:是啊,父亲那直直的眼神,那独特的眼神,分明就是精神失常人的眼神,那答非所问的语言,分明是精神失常人的语言,那么,你认为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吗?生:不他并没有精神失常,他心中只有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师:挖到8小时时,他心里想的是?生:儿子在等着我!师:他挖到时24小时时,他心里想的依然是?生:儿子在等着我!师:挖了36小时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

7、成什么样子了?(女生齐读)问:他的双眼为什么会布满血丝?“堪”是什么意思?想象:哪些地方会有血迹?这文字中间到底暗藏着他遇到过哪些危险?。生:手被砸破,衣服被划破,还会挖出其它孩子的尸体师:当父亲冷不丁挖孩子的尸体的那一瞬间,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噢,不是我的孩子,我的阿曼达还活着,还在等我,于是,他又擦去眼角的泪水继续挖,父亲就在这种希望与绝望、痛苦的交织中不停地挖呀挖,这又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又该怎样来读这首诗呢?(指名读)师: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上扛着肉体上的伤痛,右肩上扛着精神上的打击,他顶天立地、气壮山河,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呀?(是爱的力量)是他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板书:我总

8、会和你在一起)是啊,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一直记着这句话,当他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齐读),当人们一次次劝他,让他放弃时,停留在耳边的还是这句话(齐读),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回响在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齐读),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这首诗正是这座大山最好的写照,让我们深情地齐读这首诗吧!生:(配乐齐读)过渡:父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让我们感动,同样儿子在废墟下勇敢的表现更让人为之赞叹。2、关注儿子,感受儿子的无私、高尚。默读(1320自然段)提问:儿子在废墟下有怎样的表现?生:(出示课件)“我告诉同学们”(板书: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问:阿

9、曼达曾经害怕过吗?还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地震(放影),先说你的感受?(害怕)师:我们相信年仅7岁的阿曼达害怕过,恐惧过,一次次的绝望,他最终战胜了恐惧,并把这种力量带给了同学们,多么坚强勇敢的孩子啊!请想象一下,废墟下的阿曼达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生答)是什么给了阿曼达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一句爱的诺言)这句爱的承诺让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创造奇迹的这段话。(语段)指名读。师:评价一下,两名同学读得怎样?生:语气掌握不太好,应该是激动。师:哪一句能体现激动就读哪一句。师:此刻的重逢,简直是奇迹,父子怎能不激动呢!男、女生再齐读。师:50分钟后,一条安全的通道开辟

10、出来了,这对父子终于相见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谁来读读爸爸的话?生:读“出来吧”师:爸爸怎么说这句话的?生:声音颤抖。师:声音的颤抖是内心的激动啊!(出示画面)同学们,此时此刻父亲已经站在这里,张开双臂:孩子,爸爸在这等着你啊,快出来吧,让我为你拂去满脸的灰尘,看看你受伤了没有生:齐读“出来吧”师:那阿曼达又是怎样说的呢?生:读:“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师:你又觉得阿曼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无私、勇敢师:这对父子经受了39小时的考验,终于要在一起了,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齐读故事的结尾。学到这里,我相信你们对“了不起”三个字有了新的理解(板书:了不起)。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

11、父子?师:同学们,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亲坚信儿子在等着他,儿子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创造了地震中的这一奇迹,也让他们成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奇迹源于什么呢?就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画“”)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师: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每次灾难都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灾难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有许多父亲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叫父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吧。(放课件)师: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感人的画面,我突然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我把它送给大家。(出示小诗)生:齐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师:爱使人坚强和勇敢,爱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更会创造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