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0346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更多“教案”相关文章内容推荐()教案古诗从军行王昌龄赏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模板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和反思小学五年级语文马陵之战教学教案模板范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一设计思路: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

2、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故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反差较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整体入手,重点体会,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懂得革命战争年代读书的不易,了解张指导员为护书而牺牲的意义,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学会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有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解决。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延、艰、锅、替、席、捆、俯、恨、励等;要求会写的字有:延、移、境

3、、顽、强、艰、椅、凳、替、席、省、领、恨、炸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延安、转移、环境、顽强、艰苦、椅子、代替、渴望、毛主席、节省、领书、恨不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课前准备:1.朗读录音。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简介背景(一)同学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寻常的东西。你瞧,现在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一本(教科书)。可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4、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我们延安小学的同学们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流血牺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珍贵的教科书。(拿出你的小手板课题)指名读课题(二)板书课题。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三)简介故事背景。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二)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和新词的读音。(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四)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展示课件第四屏)(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三、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一)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

5、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二)教师归类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省”和“党”几个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过长;“珍、境、席、省、恨”几个字易写错,要重点指导。(三)学生写字。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四、理清顺序,分析感悟(一)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由读课文,读前提示学生注意: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二)理清顺序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

6、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展示课件第六屏)(三)分析感悟1.课文中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2.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并说说体会。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2)抓住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生字词。(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

7、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一)默读课文1至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呢(二)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1)“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2自然段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2)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3)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展示

8、课件第八屏步骤二)(1)“节省”什么(2)党中央文件重要不重要从党中央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什么(三)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四)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读读这句话。(五)课文中还有哪段话写出了教科书的珍贵,令你感动。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三、归纳小结,畅谈体会(展示课件第九屏)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四、质疑问难,讨论交流(一)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二)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一)认读字卡,巩固识记生字。(二)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里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空花

9、篮中和“我的采集本”上。六板书设计:珍贵的教科书渴望得书关怀印书珍贵舍命换书激励前进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

10、就是一年的第一天。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4.简介作者。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

11、课文,感知诗意。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屠苏(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苏”。(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桃:桃符

12、,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

13、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二)理解古诗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4

1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5.诵读古诗(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

15、”,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5.自由读,练习背诵。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