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03456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吴兴国小协同教学实例(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北市吳興國小協同教學實例本文論述以學生為主的協同教學策略,說明如何逐步落實在台北市都會區學校。文中舉出吳興國小如何從傳統教學到協同教學的歷程。並以一個高年級探索東北角地層之旅的實例說明協同教學的意義與方式,從實際的過程中逐漸獲得老師、家長與學生的認同。最後也提出實施協同教學的一些省思,並建議在實施協同教學時需給教師多方面的支持。吳興國小位於台北市東區,創立於民國五十七年,有32年校史,校地面積僅18534平方公尺。含普通班85班、幼稚園4班、托兒所1班、啟智班3班、身心障礙資源班2班、情障巡迴班1班、病童班1班、多重障礙班6班、成教班 2班、夜補校3 班。共108班,師生3000人,硬體設備

2、有電腦化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游泳池、電腦教室3間,CATV傳播系統等。本校屬於台北市信義區管轄,北面有台北市市政府、市議會、世界貿易中心等政經中心,西邊鄰近台北醫學大學、台灣神學院,東方靠象山、拇指山等郊山資源,南與文山區接壤,有糶米古道相通。居民原以務農、勞工、軍公教為主,多為外來人口。近年來由於信義計畫區內政經機構移入,電影、百貨商圈逐漸形成,企業團體也進駐,人口逐漸增加,舊有的魚池、菜園,已變為高樓大廈了,僅在靠近山邊有幾戶花農,依稀可見傳統建築,少見農村景觀。附近仍殘留一處曾鼎盛一時的德興礦坑口,供居民捕捉舊時採礦社區風采。由於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在人文、自然環境變遷下隨著改變,社

3、區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學校文化也隨之調整。貳、發展歷程 民國八十三年410教改聯盟在台北街頭誓師,掀起社會各界關心學校教育品質的浪潮,接著教改會提出帶起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願景,各界期待校園做一些變革來呼應教改。於是開放教育、多元評量、廣設高中、師資多元化-等教改策略相繼出現報端,位在台北市市政府旁的吳興國小也參與教改實驗計劃,追求符合學生未來生活需要及社會需要的教學策略。參與實驗計劃班級開始發生改變,衝擊著其他教師嚐試改變,如戶外教學、質化評量等,接著新式家長會接受教師會邀請,開啟了親師合作的契機,協力對家長、教師進行開放教育的宣導工作,喚醒教師認知到教育內容的可變性。加上行政配套措施陸續展開,例

4、如教務處與教師會協商後,將三次定期考查改為每學期一次多元評量和兩次的紙筆測驗;也指導全校教師在每學期開學前,擬定教學計劃,並在班級家長會中向家長說明,以尋求家長協助教學計劃的實行。校園裡發生了一連串的認知衝突與省思,使得更多親師投入教學改革工作。一、發展背景(一)他山之石 走訪日本、美國小學得知在美國,包班制是課程統整非常重要的策略。國小一到五年級除音樂、體育安排科任教師外,其他均由級任老師負責教授;而日本國小教師編制平均每班也只有1.1位教師(日本文部省教師配置計劃,1990),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學校採TT教師群,可合班上課、也可分組進行活動。吳興國小教師們在走訪日本後,發現想達到學生個性化、

5、適性化教育精髓,就是要打破單一導師的封閉式班級教學,若改採TT協同教學,透過教師專長互補的合作方式,可完成豐富學生的學習環境。在教師1.5人的編制下,兩班可加派一位教師的方式,可見在我國現行教育現況下組成教師群是可行的。(二)擬定協同教學說帖八十七年五月間,學校擬定協同教學說帖與擬定教師群協同教學實施計劃,試圖遊說老師加入實驗行列。雖然該計劃迄今仍無法完全實施,但三年來,已有許多老師自主的嘗試實驗,也有相當績效。有鑑於台北市國小教師編制預定逐年調整到1.8位。屆時,若教師任課仍採目前配置方式,會走向分科更細的教學模式,違背了九年一貫課程方向。因此,本校無論小班教學實驗或試辦九年一貫,都鼓勵教師

6、在學校現有條件下,嘗試各種協同教學模式,而協同教學將會是未來課程要採行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二、協同教學的發展歷程 近幾年來,本校從傳統教育的模式中走入開放教育,逐步地引進協同教學實驗,期間歷經一些活動與自我成長,大致過程如下:(一)教師自組日本教育參訪團教師在八十七年元月自組開放教育參訪團,赴日本名古屋參加緒川小學慶祝二十週年校慶所舉辦的個性化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發表會,也順道參觀卯之里、池田等實施個性化教育聞名的學校,這些學校以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為主。在參觀的過程中獲知這些深具專業能力的日本教師,實施教師群協同教學,發展符合學生個別需求之學校本位課程,編製所有課程所需之學習單,而不仰賴制式化課程或

7、統一課本,吳興教師受日本教育方式的啟發,深感國內教育改革的急迫性。(二)日本教育分享會從日本返國後,吳興教師體驗到做教學改革時需要更多的同儕同行,於是將訪日的見聞匯整後在八十七年三月底自發性地舉辦日本教育分享會,將日本行所獲得的資料分享給有興趣的老師與家長們。自此,本校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的主體意識遂被引發,在課程設計與教學上有著極大的突破。(三)協同教學說帖八十七年五月學校擬定協同教學說帖及協同教學實施計劃,向全校教師介紹協同教學模式,以期能漸進地將協同教學納入課程中。(如附件一)(四)加入教育部推展小班教學精神實驗計劃八十七學年度全校四十多位科任、級任教師,加入小班教學精神實驗計劃,每週聚會一

8、次,低年級以年級為單位,中高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師群分組討論。(五)專業對話日本教育分享會後,台灣大學心理系吳英彰教授有感於吳興國小教師有二十餘人熱心於教育改革工作,於是答應從八十七年五月份開始每逢週休六撥一整個上午時間與吳興國小校內外志同道合教師展開專業對話,歷經年餘,從教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面向討論目前接觸到的教育問題,進而探尋彼此的教學行為模式,各自澄清自我的教育信念,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系統。期間不斷辨證教師信念,不時回到教育本質來思考教學行為,對教師群往後發展創新教學有很大的助益。 (六)教師群協同教學初步實驗八十七學年度適逢創校三十週年,全校教師以統整現行教材為主,擬定主題式

9、教學計劃,並以學校過生日為共同主題,進行了學校本位課程的研發以及級任、科任教師群的協同教學實驗。(七)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與運作在全校教師順利完成三個共同主題之課程研發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計劃暨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章程在八十八年六月經校務會議提案通過後,遂敦聘教師、家長、行政代表等十五位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依功能分會議組、研發組、推廣組、行政組、諮詢組,邀請台灣師大張國恩教授、健康國小簡馨瑩教師、本校退休教師蘇盛雄等為諮詢委員,進行學校本位課程之討論與研發。(八)課程目標之建構參照開放教育理念、小班教學之精神,及吳興地區特性、學校特色、家長背景等條件,擬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計劃,學校共同願景、學

10、校圖像、兒童圖像、教師圖像與家長圖像等,並由教師、家長、學生分別分組討論與多次修訂後形成共識。(九)為協同教學奠基八十九學年度增聘三峽台灣省教師研習中心趙鏡中博士、范信賢研究員指導課程研發,方淑貞老師、吳惠玲老師擔任全語言教師培訓,八十九學年度市立師院初教系高新建教授加入諮詢小組。另與研華文教基金會、翰林出版事業股份公司合辦為期六週多元活潑教學工作坊與生活趣味數學工作坊,不僅提昇教師課程研發能力,也提昇教師創新教學之能力,期能為協同教學奠定根基。 三、本校實施協同教學概述由於少數教師教學型態的改革,經由台灣立報以主題報導方式呈現而引起教育界關注,加入不少支持性的校外資源,讓教師相信教改的路並不

11、孤單。經多方的鼓勵,教師陸續將本身教學革新的心得以專書或研討會方式分享出來,以下就是曾經公開分享的各種協同教學的實例。(一)85學年度單班型協同教學本校五年級的一位級任教師潘芸曾邀請一位四年級自然科任教師王秀津支援象山戶外教學活動,兩位教師嚐試攜手規劃蝸牛跨學科(語文、自然)的協同教學,讓學生有一個知性與感性兼備的學習經驗。(二)86學年度同學年型協同教學自然科任教師王秀津邀四年級的六位級任教師張瑞美、楊蓓莉、廖本哲、李麗容、溫慧玲、鄭瑞芬一起進行參觀鄉土教育資料展的跨學科協同教學,加深學生對蝸牛種類的學習,並邀請國語日報社呂天從先生做現場分班解說蝸牛的習性。(三)87學年度主題式協同教學嘗試

12、1.低年級班群的課程討論與綜合活動的合作教學本校四至五班教師針對一起去公園玩吧的學習單元做分工,共同設計活動、學習單與進行綜合活動部分的合作教學(詳見台北市教師會87年國小教學會後報告)。2.高年級主題式協同教學以學校共同主題學校過生日為單元,由級任主導,與該班科任教師統整課程,實施各科聯絡教學。另外針對象山體驗活動的單元實施協同教學(詳見台北市89年度九年一貫課程研習手冊)。3.跨學科的協同教學針對花忍者人權教材的融入教學,由王秀津老師邀請社會科任蘇寶枝老師、級任黃淑娜老師、吳秀足老師一起討論,一起大班教學、小班分組教學,進行跨學科協同教學(詳見台北市教師會87年國小教學會後報告)。4.引入

13、社區人才型的協同教學在本校學校過生日本位課程的教學中曾引進社教機關義工人員、社區耆老、退休教師進行協同教學,如:吳興小故事、看星星。目前此階段之協同教學模式正在推廣中,並在聯經出版的海闊天空系列專書中詳載。(四)88學年度跨學科班群協同教學實驗六年級三個班的級任葛琦霞、吳秀足、林春珠與科任王秀津等老師,進行協同教學實驗計劃,由王秀津老師擔任三班級的自然與社會科科任,成為副導師,其餘藝能科仍由其他科任擔任,從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與自我評價與回饋單中,獲知實施成效良好。實驗結果曾以協同教學模式初探-探索東北角地層之旅為例一文在國北師院南北教育對話論壇發表及以社會科邁向良質教育路以我們的世界氣候篇協同

14、教學為例一文在2000年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皆獲好評。(五)89學年度班群協同教學現況1.主題式協同教學低年級共28班分6個群組,進行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發。(1)一年級進行大手牽小手、注音符號過關評量、中強公園之旅等學年綜合活動之協同教學。(2)二年級由鄭秀英老師帶領班群進行相見歡、大家來演戲、理財高手提燈猜謎等班群協同教學活動。以理財高手為例,本次購物活動,學生必須事前有計劃的購物,從中學習如何支配自己的零用錢。2.同學年所有班級型式的協同教學三年級一至四班,由黃敏、邱瑜穎老師領銜,採橫向協同、異質領域的協同教學實驗。如新與舊文字萬花筒等主題,分別在教室、活動中心、中強公

15、園等地進行分站教育活動。以新與舊協同教學活動為例,原四個班的班群協同教學活動,由於學年老師參與意願強烈,因此變成學年的協同教學活動(共14個班),由此可知有更多教師有意願投入協同教學的行列。3.跨領域多班型式的協同教學:(1)五年級五、六、七班和王秀津老師一起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與語文、數學、體健等學習領域之協同教學實驗。如:參觀市議會之旅單元融入人權教育的主題教學而成跨領域協同教學。(2)五年級二、三班由社會科任陳靜宜老師配合級任進行以社會科為中心之教學。行政組織(整合資源)彈性班級規模專業座談彈性教師配置協同教學教師合作(發揮特質)教學動機人際互動提供創造力教學情境(運用資源)戶外教學多元學習角社區食品場學習團體(班級經營)興趣 大班風格 小組教學計劃(統整課程)主題設計綜合活動 【圖一】協同教學關係圖 90.3.22製圖 進行協同教學除了是一個不同於傳統的教師指導型態外,學生可以在活動的進行中被關注到個別性、學習速度、學習成就、興趣、特色,使得學生能在教師所規劃的多元、豐富環境中學習。若能兼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