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03453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练习认识大洲、地区与国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1. 图中M山脉是()A. 喜马拉雅山脉B.乌拉尔山脉C.天山山脉D.阿尔泰山脉2. 亚洲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主要是因为()A. 纬度南北跨度大B.地域广阔,跨经纬度大C.地形复杂,海拔高D.内流区面积广大3. 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1.B2.B3.B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M山脉位于60 E附近,位于亚欧两洲之间,是乌拉尔山脉。第2题,亚洲大陆性 气候面积广

2、大,主要是因为地域广阔,跨经纬度大。内流区面积广大是 大陆性气候面积广的结果。第3题,甲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 影响,降水多。因此,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面积3 650平方千米的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600 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海底火山岩隆起,索科特拉岛与大陆分离,亚丁湾也逐渐形成。目前该岛因拥有独特的 37%勺植物、90%勺爬行动物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读图,回答46题:4. 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A. 海岛地形复杂B.构造运动强烈C.与大陆隔绝时间长D.受寒流影响强烈5. 图

3、1中洋流向北运动的动力是()A.西南季风B.东南信风 C.东北信风D.西北季风6.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如图2)、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4.C5.A6.D 第4题,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海底火山岩隆起,索科特拉岛与大陆分 离,与大陆隔绝时间长是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第5题,该地洋流形成是季风环流作为主要动力,索马里寒流是西南季风吹拂的结 果。第6题,该岛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形成的热带 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读图,回答78题:7. 芬兰()A. 盛行西风,终

4、年温和多雨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8. 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 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 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 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 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7.D8.B 第7题,芬兰位于纬度较高地区,丘陵面积较广,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使得该国分布有面积广阔的亚寒带 针叶林,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对;该国经济发达,社会福 利条件好,人口数量少,城镇数量少。该区域被极地气团控制,降水少, 强度小,丘陵山区植被破坏程度轻,水土流失程

5、度轻,A、B错;大牧场 放牧业要求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该国人口稀疏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第8题,读图可知,燕麦种植北界呈 西北一东南走向,说明西北部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其种植界线在西 北部向较高纬度倾斜,主要是因为西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另外,西北部地势平坦,多河谷,冬季气温偏高,利于农业生产,B对;由 图可知,燕麦种植北界的东部地区以丘陵为主,河湖并不多,A错;燕麦 种植北界主要与热量有关,与土层深厚、耕作技术关系小,C错;西北 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多阴天,降水多,日照时间短,D错。9. 图2所示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A.

6、 甲 B.乙 C.丙 D. 丁10. 关于图1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受季风气候影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B. 发源地地势高,因此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 受地形地势影响,由亚洲中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D. 受冬季气温低影响,有的有结冰期解析:9.C10.B 第9题,从图2中可看出最低气温在20C左右,为热带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据此判断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1中丙为南亚,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第10题,图示为亚洲东 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图中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图中河流由亚洲 中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部分河流受冬季气温低影响,有的有结冰期。如图所示的L区域,在地图上形似香蕉,在欧

7、洲被称为“蓝色香 蕉”地带。该区域范围涉及多个国家,是欧洲人口、金融和工业最集 中的地区。读图,回答1112题:11. 该地带成为欧洲经济发达核心地带,对其优势区位条件概括合理的是()地理位置优越,地域联系紧密,协作条件好 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环境优美 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体系完整A. B. C.D.12. 该地带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其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A.大牧场放牧业和林业B.水稻种植业和园艺业C.乳畜业和小麦种植业D.玉米种植业和渔业解析:11.A12.C 第11题,注意要分析“经济发达”的优势区位条件。结合图示丄区域位于欧洲东西、南北十

8、字路交会部位,地理位置 优越,正确;该区域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但地势较平坦, 水能资源不丰富,错误;本区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区域,城市集中, 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丰富,正确;本区域工业革命开始早,工业基 础雄厚,工业体系完整,正确。第12题,欧洲西部人口、城市密集且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南部区域适合小麦生长。故L区域主要农业类型为乳畜业和小麦种植业。读“某国主要经济区域分布图”,回答第13题:13. 下列有关甲、乙两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区气温比乙区低,适合发展乳畜业B. 甲区气温比乙区高,地广人稀,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 乙区城市众多,适合

9、发展花卉种植业D. 甲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解析:B甲区位于地广人稀的中央大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 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区受海洋和五大湖影响,阴雨天多,再加上沿岸 寒流的影响,气温较甲区低;气候阴冷,不适合需光热较多的花卉等种 植业发展,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城市众多,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故 适宜发展乳畜业。甲区气候大陆性显著,旱灾多发,涝灾较少。读“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带分布图”,回答1415题:14. 下列正确反映美国农业带分布的是()A.乳畜带B.小麦带C.玉米带D.棉花带15.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主要的做法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在地表。其目的是()A.提高劳动

10、生产率B.减少风力、流水侵蚀C.防止土壤板结D.防止土地盐碱化解析:14.A15.B第1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乳畜带,为混合农业区,为棉花带,为亚热带作物区,所以A项正确。第 15题,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该技术主 要的做法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在地表,其目的是减少风力、流水侵蚀, 故B项正确。哥伦比亚河水能资源丰富,连同其支流占美国水能资源的1/3。 读“哥伦比亚河流域图”,回答1617题:120Str比业土馆土 C水填八进 t&Ll 旧界;以巾16. 影响哥伦比亚河水坝修筑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结构 B.能源需求量C.技术水平 D.水能蕴藏量17. 有

11、色金属冶炼工业是西雅图的重要工业,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动力充足A. B.C.D.解析:16.D17.C 第16题,该河流流经地区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蕴藏量丰富,适宜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坝修筑密度大。第17题,读图 可知,西雅图东部地区有铝土资源,可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提 供原料;哥伦比亚河廉价的水电可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提供充 足的动力;西雅图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交通便利。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 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 运输。读“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回答1

12、819题:18.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 能的是()A. 汽车工业一一科技发达B. 煤炭工业一一煤炭资源丰富C. 钢铁工业一一铁矿丰富D. 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19. 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A. 从重工业向高科技工业方向发展B. 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 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D. 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18.B19.A 第18题,材料中显示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对外交通还不便利,五大湖附近的铁矿石还不能大量运到此处,而图中显 示该地煤炭资源丰富,故当时该地主要工业部门可能是依托煤炭资源 发展起来的

13、煤炭工业。第19题,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第三产业是匹兹堡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021题:20. 该地区河流流量较大,但货运量较少,主要原因是()A.无法实现河海联运B.河流结冰期长C.河流沿岸资源匮乏D.河流流速较快21. 形成该地区城市和交通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C.河流水力资源的开发D.纬度低,气候温暖湿润解析:20.B21.B 第20题,俄罗斯河流可以连通海洋,A项错误。河流结冰期长,B项正确。俄罗斯资源丰富,C项错误。河流流速快慢不 是货运量多少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14、第21题,俄罗斯该地区人口稀 少,A项错误。俄罗斯该地区资源丰富,资源丰富区人口、城市密集,B 项正确。水力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C项错误。纬度高,气候寒冷,D 项错误。读“欧洲西部局部简图”,回答2223题:22. 影响图中甲区域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和海浪侵蚀B.板块张裂和流水沉积C.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23. 图中种植区小麦种植的不利条件是()A.温和湿润的气候B.崎岖不平的地形C.稀少短小的河流D.频繁出现的寒潮解析:22.C23.A 第22题,图中甲区域纬度较高,导致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C对

15、。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其他地质作用、板块运动不是峡湾地貌的形成 原因,A、B、D错。第23题,图中种植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小麦 种植的不利条件是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小麦成熟,A对。小麦种植 区地形平坦,B错。河流水量充足,C错。气候终年温和,不会频繁出现 寒潮,D错。“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 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 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回答2425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24.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A.保持土壤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