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0338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习惯与健康松山区第四小学:陶冉一、主题产生的背景针对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情景中,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思索考虑,就自动化地产生的行动,叫习惯。习惯指的行为表现,表现于行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自动化的行为表现。是行为主体的主动行为,是孩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会那么去做的行为。是自动化的行为,是具有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好习惯与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二、活动的总体目标1、通过自查、调查、反思的方法,了解习惯中存在的优点与问题,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2、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促使养成好的习惯。3、

2、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活动流程主题确定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习惯与健康-主题确定课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四、活动实施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活动目标:1、通过自查、反思、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

3、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确立研究专题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出班级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养成十个好习惯,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2、哪些我们做的好?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的活动目标。2、每小组展开调查、访问、讨论,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4、。3、整理资料,小组交流研讨,写出研究报告。4、展开活动主体调查、反思、展示。5、活动总结。(三)活动小组成立:针对研究的问题,学生分成以下几组。第一小组:一声问候:主动问候老师和同学第二小组:二个轻声:上下楼梯轻,说轻。第三小组:三个整齐:服装整齐,课桌整齐,书包整齐。第四小组:四项自觉:自觉守纪,自觉学习。第五小组:四项自觉:自觉劳动,自觉捡杂物。(四)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小组成立以后,各个小组按照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方法制定出可行性计划,活动的时间及具体的步骤、活动的方式。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制定计划后,各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按计划开始实施:1、各小组对自己组调查的两个

5、习惯先进行自查,找出优点及不足,再在全班进行调查。2、通过观察、分析同学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3、把同学文明的表现与不文明的表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4、各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5、进行采访,对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习惯养成作小结。6、教师督促和激励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7、开阔学生思维,将体验与探究的过程内化成自己自觉的一种行为,有助于养成好习惯。8、通过和科任老师及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养成了好习惯。第三阶段:交流展示经过观察、调查、反思、改进等几个环节,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他们精心整理,初步形

6、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一)第一小组:一声问候。1、展示文明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2、展示两个同一事件的两个不同场景:主动问候与不礼貌,给同学提示。3、统计全班同学活动前与活动后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二)第二小组:两个轻声。1、用小品的方式展示轻声的好处。2、以诗歌朗诵的形式朗诵“嘘我是四小小天使”(三)第三小组:三个整齐1、用语言叙述以前座位里是否整齐,再展示现在同学的座位。2、学生走模特步,展示自己整齐的服装带给人的享受。3、抽查同学的书包,看是否整齐。(四)第四小组:四项自觉:守纪、学习1、展示自觉学习的知识和收获的日记。2、展示学校流动红旗评比

7、中的红旗数遥遥领先。(五)第五小组:四项自觉:劳动、捡杂物1、唱劳动最光荣。2、读自己自觉劳动的感受。五、活动拓展延伸:1、结合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通过调查提高本班同学的意识,并通过班级之间的评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遵守十个好习惯,并向家长征求意见。六、教师的体会与反思:作为这次综全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既看到了学生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对实践活动也感慨颇多。1、综合实践活动把孩子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他们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展,道德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挥,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中自主地与人交流,对自己的好习惯及不足之处都有一个客观的认

8、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并能感染周围的人,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活动中,我是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2、活动的开展不仅改进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必要性,所以大家做的也比较好,人人争四小“十佳好少年”、“文明小天使”。3、综合课程的开放性,使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珍惜生命之水松山区第四小学:陶冉一、活动主题的提出:水是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水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工业、

9、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地球对人类最宝贵的馈赠。然而人类对保护淡水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措施乏力,致使淡水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因使用不当而使淡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污染,导致可用淡水资源的匮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水平,加强淡水资源的管理,减少乃至消除污染,保持水质清洁,用水节制,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美好的明天。一直以来,本着对社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思想,我把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之水”的教育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把它渗透到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之中,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比较松散、琐碎,学生对“珍惜生命之水”的认识仅停留在不系统的感性认识层面。因此,搞

10、一期“珍惜生命之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想法油然而生。机缘巧合,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李欣同学向我提出:“水是生命之源,可是我们周围到处存在浪费水的现象。老师,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我先是一震,李欣平时老实巴交,少言寡语,更少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今天之所以大胆地客观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大概是受什么触动吧。果然不出所料!“星期天,我和朋友做游戏。时间一长,个个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可我们身处旷野,一时难找饮用水。无奈之下,只好停止游戏,拔腿跑往村庄找水喝。好不容易找到水源,一户人家正开着水龙头向下面一口大缸里蓄水,主人可能没在家吧,缸里水已经满了,溢出的水不停地汇入阴沟里。我们饮牛似的喝了一肚子。事后

11、,我越发感到水对人的重要性,越发心疼那些被浪费的水。后来我留心观察一下周围,发现浪费水的现象还真不少呢!”李欣的话没想到使班级产生了不小的共鸣,同学们议论纷纷,“快嘴”不等批准就站起来说道:“沙漠行者对水的渴求就是对生命的渴求,我们身边不仅存在浪费水的现象,而且存在污染水的现象,真令人痛心!”一时间,同学们七嘴八舌。我因势利导:“那么,大家作为小主人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珍惜生命之水!二、活动的具体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及其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的状况,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域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急迫感和责任心。

12、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设计方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写出简单的考察报告。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2、实践形式:(1)调查和访问(2)研究和设计(3)合作和交流(4)体验、表达和反思四、活动准备阶段1、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珍惜生命之水”这个课题研究范围较大,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围绕主题,积极讨论发言,确定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水资源与生命的密切联系。(2)了解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3)研究消除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办法。2、自愿选择,组成小队“兴趣是

13、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三个研究小组。在这个过程之初,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如马东南、王佳慧身为班级干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李欣同学,是本次活动的发起人,所以各组争相抢夺。可是有的学生却成了“弃儿”,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交际的同学往往是集体活动的“孤雁”。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请到我们中来”的交友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及同学,小组很快地确立了下来。各小组都选出一名全体组员信赖的组长,第一组的组长是马东南,第二组的组长是王佳慧,第三组的组长是邵安妮,各小组的组长对组员进行登记并带领组员制定了本组的

14、活动计划。(见附录一)3、小组选择指导老师由于是长线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监督与指导。除我之外,我还允许学生完全依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本小组研究问题的需要点击教师。学生自己的想法还真出乎意料,有的教师被三个小组同时点击,有的教师则没有被点击。那些平日里看起来十分威严的,能使学生言听计从的教师并不受大家的欢迎,而那些热情、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下面听听学生们对教师的“品头论足”吧,“我们希望请的是能够和我们一起参与活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一些老师看起来就怕,我们不敢请他。”“我们很喜欢教英语的孟老师,正好有这个机会和她一起活动。”“王老师和戴老师平时亲切

15、、幽默,也很有知识,所以我们选他们。”通过协调,每组请了一名指导老师。(见附录一)六、活动实施阶段(一)各组活动情况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各小组的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组与组展开了大比拼!1、第一小组的活动情况 第一小组学生探究的兴趣特浓,他们在组长曹政的带领下,通过不同渠道,搜集了大量有关水与生命密切关系的资料,了解了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工业、农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等等,但是内容庞杂。教师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使学生对所搜集的材料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通过小组大搜集,学生极大地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韩丹丹:地球是个水球,70%的表面被水覆盖,可淡水只占2.5%,可供利用的也少得可怜,仅占淡水总量的13%,因此不能盲目乐观。我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各水量之间的关系。(见附录二) 黄婷婷: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体的含水量是体重的65%,植物体内的平均含水量为50%。 夏 冰:水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城市发展、环境美化、日常生活太离不开水了。 谢鱼雁:我们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